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张天强

福建省立医院 35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验证临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应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治疗方案,不实施任何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视其恢复情况,于发病后7-21d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判定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ovett6级分级法判定上下肢运动肌力水平,采用MAS量表评定痉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肌力分级和MAS分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肌痉挛与肌张力,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运动功能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之一,尤其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高达80%以上的致残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约有40%左右的患者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来看,良好的临床护理以及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1]。因此,我院自2014年以来,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病例,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纳入康复组与对照组。其中康复组患者70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段为46-83岁,平均年龄(67.9±4.5)岁,患者病变部位主要有基底节37例,丘脑23例,其他10例;对照组患者70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段为45-83岁,平均年龄(66.3±4.6)岁,患者病变部位主要有基底节32例,丘脑25例,其他13例。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1995)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发病后7d内入院治疗;③患者为初次发病,或者患者并非初次发病,但是既往发病史没有神经功能后遗症。

病例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发生合并性损害;②意识障碍;③肢体残疾。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变部位等基本要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治疗方法,患者不接受任何康复运动治疗;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48h后,即接受康复运动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卧床期间的康复治疗。首先,为每个患者填写健康档案,将健康干预卡

放置床头,标注患者瘫痪肢体及变换卧位时间等,帮助患者保持良性卧床姿态,以俯卧、仰卧或侧卧的拮抗肢位为主,避免发生痉挛反应;为了避免卧床期间发生压疮或形成深静脉血栓[2],需要间隔2-3h变换一次体位;其次,适当引导患者进行关节运动,以被动训练或床边主动训练为主,每天训练大关节和小关节不少于3次。再有,当患者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后,开始训练患者自行翻身、躯体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早期康复。

②早期康复程序训练。首先,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在家属的帮助下从

床上坐起过渡到床边坐起,以训练直腿坐位及屈膝坐位为主;患者可自行利用健腿缓慢移动到床边,患膝呈屈曲状态,头部上扬,利用健康一侧手和腿摆动下床;当患者的躯干控制力逐步恢复后,可训练用健康一侧的手拿放物体,并逐渐加大训练坐位平衡的难度;医护人员及家属也可配合推拉患者,帮助患者提升平衡感知力;其次,患者的站立平衡训练[13。引导患者进行Bobath握手训练,即患者的头部与躯干部向前倾斜,上肢向前伸出,将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到双脚部位,臀部缓慢抬起,以伸展状态逐步站起;在患者训练的前期,需要医护人员站在患者患侧协助动作,一只手压住患侧膝部,另一只手扶住健侧臀部,协助患者将臀部抬起,进行反复训练。再有,患者借助平衡杠进行训练,以健康一侧手臂仅仅抓住杠木,将重心放置到健康一侧的下肢部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患侧协助动作,患者站立训练的时间逐渐提升,直到超过30min为止。如果患者在训练初期存在站立困难现象,可以从高椅子过渡到低椅子进行蹲坐训练,并配合进行基本的翻掌、手抓放、伸腕等动作[4]。最后,患者完成坐起训练和站立训练之后,可以加大难度进行下肢负重训练,如迈步跨越障碍物、上下楼梯等。

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还要强化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简单整理个人物品、自行洗漱和进餐、自行穿脱衣物等;每天训练不少于3次,每次训练时间不低于30min;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确保家属能督促患者完成训练。

④心理干预。在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耐心告知患者发病原因,缓解患者的悲伤、恐惧、顾虑等不良心理;每次进行康复训练时,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保证患者的情绪平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状态量表、痉挛评定量表(MAS)和Lovett6级分级法测评情况,具体评定指标与内容包括:

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过程中需保证患者意识清晰,周围环境安静。评定标准分为四级,I级:0-50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II级:51-84分,明显运动障碍;III级:85-94分,中度运动障碍;IV级:95-100分,轻度运动障碍。

②Lovett6级分级法。0级:无肌肉收缩。1级:轻微肌肉收缩;2级:在减重状态下可大范围运动关节;3级:不能抗阻力,但可以抗重力进行大范围运动;4级:抗重力与抗阻力程度一般;5级:抗重力与抗阻力程度较强。

③MAS痉挛评定量表。根据患者活动关节的牵拉痉挛肌出现阻力的时间以及相应强度,将痉挛的程度分为6个等级。0级:没有发生肌张力增高;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2级:显著肌张力增高;3级:肌张力增高明显,发生被动活动障碍;4级:屈曲或者伸展动作僵硬。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价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3 结论

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快、致残率高等高危特征,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大多患者病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除了抢救患者生命、缓解症状以外,还应尽量降低致残率,以保障患者的良好预后。因此,为了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保证正常生活,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手段非常必要。

经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资料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在患者发病后的3个月内,是最佳的功能恢复时机。在脑卒中的急性期,通过适当的运动治疗方法,能有效避免患者卧床期间的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可提高患者关节活动的灵活度,缓解关节疼痛感[5],并逐渐过渡到恢复坐位、恢复行走能力,同时早期康复治疗也能预防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当前,临床倡导针对脑卒中实施康复治疗要尽量从患者急性期着手,在不影响基本的抢救手段基础上,尽早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翻身训练、行抗痉挛体位、进行被动运动等。但是康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患者为脑栓塞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近期内再发的可能性极高,若患者未行手术治疗,则急性期应该以轻柔的被动运动为主,不能随意加大运动量[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当天即开展康复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在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治疗,以此预防并发症。

另外,想要保证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重要,只有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水平。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其树立康复信心,增强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康复训练期间,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宣讲力度,争取获得家属的配合,落实全面康复治疗手段。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Fugl-Meyer量表分别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康复组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提升;采用Lovett6级分级法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分级水平,康复组的评级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运动肌力水平的恢复;采用MAS量表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状态,康复组的评级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问题。

总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临床应加强重视,在患者入院治疗的早期,有规划、有步骤地落实康复治疗手段,以此增强患者中枢神经的可控性,强化功能重建水平,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菊香.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0:102-103.

[2]范承哲,刘悦,毕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02:139-141.

[3]陈爱红,曹利民,裴静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22:111-114.

[4]党春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03:190-192.

[5]吴霜,张继荣,龙燕等.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01:62-63+69.

[6]高元杰.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2569-2570+2572.

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 福建省立医院

论文作者:张天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张天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