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文化思考_冰雪运动论文

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文化思考_冰雪运动论文

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文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亚冬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运动竞赛中,成绩是筋骨,文化是灵魂。一个缺少文化的赛事,是没有希望,没有生命力的赛事。一般赛事成功有三要素,一是好的开幕式,二是有序的竞赛,三是媒体的评价,这是以往国际社会举办重大赛事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来思考如何承办2007年长春亚冬会。其中,第三个要素十分重要。因为如果媒体对赛事文化包装得体,并且评价引导得好,那么赛事的文化就会增值,其经济与社会效益也会更好,若引导得不好,其竞赛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是承办国的心态和承办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对赛事影响更大。因此,研究用文化引领和包装2007年长春亚冬会,对于增加本届赛会的文化含量,提升长春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明确承办亚冬会的价值取向,彰显中国长春文化情怀

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是国家文化能够得到世界认同的关键所在。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做法”,“目标决定境界”,“态度决定一切”。2007年,中国长春承办“文化亚冬会”的价值取向应该有两个,一是追求参赛各方的共赢,二是提高长春的国际认同度,二者既是本届亚冬会承办国文明心态的突出表现,又是决定其赛事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承办国“软实力”建设水准的折射。

大型赛会的宣传和组织者的思想境界,决定着所承办竞赛的命运。成功赛事主要应追求“三赢”:一是承办单位——亚奥理事会要受益;二是东道主——中国长春要受益;三是参与单位——亚洲各参赛国都要受益。过去承办赛会,考虑东道主如何受益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当今和谐社会要追求“共赢”,只考虑中国长春的利益,不会产生理想的赛事效应。所以,2007年文化亚冬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谐社会背景下的2007年亚冬会赛事的组织、宣传和经营活动。要把中国长春的利益视为亚洲参赛各国利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亚洲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中找统一性,在差异性中找共性,以寻求通过2007年长春亚冬会,促进亚洲的和谐与共赢,为中国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寻求和平发展奠定基础。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一个群体的认同度得到提高时,其幸福程度也在提升;当认同度下降时,就会出现痛苦,痛苦到极点能使人丧失生存的意义。因此,研究2007年亚冬会能给长春带来什么,更主要的是研究国际社会对长春的“文化认同”。2007年长春亚冬会只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我们组织的竞赛乃至这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才能有展示的平台,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组织竞赛和新闻报道应该重点研究的是如何让长春得到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以求用高品位的文化包装赛事和城市,彰显2007年的“冰雪亚运,魅力长春”的文化情怀。

2 增加赛事思想含量,彰显中国长春文化魅力

在国家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之际,第七届亚洲冬运会即将在中国长春举行,世界都在注视着长春。目前,国际社会竞争的重心已从“科技”转向“文化”。国内学者田丰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竞争正在从军事——经济——科技——文化领域进展。”其中,“文化的整合与文化竞争的并存和互动,已构成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主线。”由此可以联想,目前中华崛起,不仅是“物”的增量,更是文化的创新。国家体育的发展,也不只是金牌的增加,更是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因此,2007年长春亚冬会不仅是亚洲各国竞技和科技的较量,也是其体育文化的竞争,更是东道主——中国长春以宣传国际冰雪文化为“载体”,彰显和谐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机遇。

2.1 增加竞赛思想的文化含量

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思想层,是狭义的文化;第二层次是方式层,是做事所采用的方式或制度;第三层次是外层的器物层,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前两者是“软文化”,也称“软实力”,后者是“硬文化”。

当今,新闻报道重视的是“硬文化”,是工具理性的东西,层次比较低。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更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可以说,“硬文化”是浅层次文化,是大众文化,“软文化”是精英文化。我们的报道就是要研究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和器物层相结合的文化,即“硬文化”与“软文化”的结合——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结合。如果用冰山学说来描述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其重视的是冰山水面上有形的技术、战术、技能、体能、成绩等物化的东西,这是了解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必要介质——载体。然而,我们所忽视的是冰山水面下,即文化圈内涵性的、人文的、无形的、责任和情感等东西。我们要吸取国家竞技运动及其新闻报道“重物轻人”的教训,重视竞技运动的终极关怀,即人文关怀。例如,我们能报道本届亚运会女子自行车冠军郭爽用英语与国外记者对话如流,但却没有追问郭爽为何能如此?犹如,我们能够从表面报道德国世界杯举办得成功,但不能从其文化的深层次追问其为何能成功?因而,显得我们报道的层次不高。刘翔的事迹被写入上海小学课本,它表述了跨栏竞技深层次的价值理性,而不是起跑和跨栏的浅层次的工具理性。长春亚冬会秘书长何泉秀同志提出“亚冬会用无形的,换未来有形的”,是很有道理的。新闻媒体若从这个角度对亚冬会进行报道,则会冲破以往那个浅层次报道的旧模式,达到引导文化目的。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2007年长春亚冬会,通过媒体的有效宣传将进一步展示我国体育与文化的成果,既让亚洲与世界了解中国以“和谐”为特征的传统文化,又让中国适应国际体育文化发展的态势,以推动中国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宣传体育的“类”文明,用世界眼光看竞赛

充分理解奥运宗旨——公共体育精神。人类竞技的最高形式是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的宗旨就是一种公共体育精神。因为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体育观念,也是各国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基本的竞技准则。我们的新闻报道的视野着眼点应该是体育的类文明——公共体育精神。根据奥运的宗旨,可以将公共体育精神概括为“公平竞争,教育青年,崇尚和平”。竞技“为国争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公平、友谊、团结的竞争,才能进行高水平的体育产业文化推销,才能彰显人性,否则,单纯宣传体育“为国争光”,将会助长体育的“种意识”,淡化体育的“类文明”,从而影响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奥运会宗旨的主线是公平、教育、秩序,其核心是育人夺标,这是人类最高的体育运动境界。

如今,国人多数是用中国的体育眼光看世界的运动竞赛,从政府到国民的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都是在追求“为国争光”。这虽然看似没有问题,但若认真分析则会发现它存在很多弊端。国家竞技观念的落后,是导致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群殴、放水、服禁药等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迎接2007年亚冬会和2008年奥运会,改变国家落后的体育观念,要进行体育文化深层次的思考,深层次的报道,现在之所以没有做到,原因是我们缺少体育的“类”意识——缺少人类最高的体育文明意识。

上述通过体育文化深层次的分析可知:奥运宗旨是人类体育的公共文明,是一种公共体育精神,它追求的是运动以外、比运动本身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新闻记者要通过亚冬会这个载体,宣传奥运深层次的东西——公共体育精神,宣传长春的文化,通过这种人文的体育思想及其行动,有效地促进长春经济的发展。

体育宣传的思想创新——深层次报道。2007年,“冰雪亚运,魅力长春”口号中的“魅力”,需要媒体为其灌注更多的人文精神,以体现本届亚冬会的体育“类”文明,从而真正把中国长春的文明融入亚冬会。目前,对体育的宣传报道而言,成绩是筋骨,文化是灵魂!所以,我们要思考新闻报道如何让国家冰雪运动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其技术增值、奖牌生辉、赛事增值。

冰雪运动文化所要宣传的内容:一是传承冰雪运动的人文思想,即老百姓观赏的、竞技者参与的价值理性等终极关怀的深层次文化;二是传播冰雪运动的科技思想及其竞技、健身和娱乐的运动等工具性的浅层次文化。二者要潜移默化地承载长春人的豪放、诚信的品质,让外界了解到长春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且具有包容性、创业性的地域文化。目前,本届亚冬会,用今天的无形,换长春明天的有形,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冰雪亚运,魅力长春”,若重视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从深度着眼,即使我们的运动成绩不佳,也会弥补其不足。

宣传报道,贯穿“夺标、育人、娱乐、增效”四要素思想,以打造城市品牌。作为高水平的赛事,不夺标,就没有竞争,就没有激情,就没有特色;不制造快感,就没有娱乐,也不会有观众;赛事没有育人,就会脱离奥运宗旨,就不能彰显人性,就没有前景;赛事不增加经济效益,就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宣传报道要贯彻“夺标、育人、娱乐、增效”四个要素的思想,以打造城市的品牌。

赛事宣传的口号,也能展现承办国城市的文化品味:悉尼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雅典是“奥运会家”;多哈是“生命中的宴会”;北京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长春是冰雪亚运,魅力长春”,主题鲜明,文字适度,但要加强其内涵与外延的解释与说明。

媒体要揭示项目的文化内涵。过去,国内媒体忽略了对运动项目文化内涵的穿透性的报道。媒体应充分揭示出中国优势、弱势项目的差别在文化。中国乒乓球和中国足球的差别,不仅在运动成绩,更在文化。因为中国乒乓球不仅有“人生能有几次搏”、“从零开始”,“你不要这一局,祖国人民要这一局”等人文思想的深层次文化,而且还有“快、转、准、狠、变”等领导世界乒乓球潮流的器物层文化,但中国足球与之相比却一无所有。然而,当今国内的新闻报道却很少有这样对比性的“穿透性”的报道。因此,本届亚冬会的宣传报道要认真研究“武事文取”的体育工作理念,这是吉林省体育局局长赵锋佩同志提出的我省体育工作理念,他指出,体育是行武之事,它只有不断增加教育、人文、科技、信息等文化含量,才能不断增值。这一理念对于指导体育宣传工作也十分有意义。

所以,本届亚冬会的新闻报道,要认真研究“武事文取”的理念,对冰雪运动的文化要进行深层次的报道。具体说,一方面要宣传冰雪运动的价值理性——冰雪运动对人的终极关怀——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宣传冰雪运动的工具理性——科学运动与观赏——现实受益;第三,要宣传冰雪运动的体育产业——人文的冰雪产业——馈赠长春;最后,还要探索“文化包装”——春城的市容与体育产业的文化包装。以求以冰雪文化为载体,宣传、打造长春文化与产业品牌,实现“用无形,换有形”的愿望。这些十分有助于提高国家冰雪运动的软实力。

3 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城市品牌

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期间,我们欲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城市品牌,首先要充分认识市民素质对竞赛市场的重大影响。我国著名体育经济学专家鲍明晓同志曾指出,“开发竞赛市场,选手是主角,观众是核心,媒体是关键,赞助商是上帝。”可见,广大市民观众在承办重大赛事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市民的观赛素质,要主动吸取以往“京骂”、“膀爷”的教训;要认真培养市民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行为。同时,媒体要预测竞赛中对我方不利的因素以及一些失利的可能,也就是要事先提高市民承受国家竞技受挫折的能力。要让观众充分地认识到,长春参与亚冬会,要比取胜更重要。要宣传长春,使长春的城市品牌在短短的10多天内不停地向全世界传播。我们要认真研究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赢得了足球,德国赢得了世界”的成功案例。在提高观众上座率方面,可以充分调动中小学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提高观赛和服务的水准,这是积累长春市民诚信、热情、友谊、豁达的无形资产。打造城市品牌,其后续效应是无穷的。再次,提高市民的体育文化素质:宣传体育,帮助人们回归自然;宣传体育、助人休闲——休闲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宣传体育,有助于缓解现代文明病。第四,传承中华和谐的文化——潜移默化讲政治:中国长春要办文化的、和谐的亚冬会,要把弘扬中国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寻求“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统一起来,以求主动适应国家“对外求和平,对内求和谐,两岸求和解,以和平天下”战略思想。

4 深入研究用文化包装赛事,打造城市品牌

要拉动长春的经济,亚冬会要紧紧围绕包装明星、包装观众、包装比赛这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首先,要研究包装明星——创造神话——卖给观众;其次,要研究包装观众——烘托气氛——卖给企业;再次,要研究包装比赛——炒作赛事——卖给媒体。再者,长春亚冬会要追求工具理性(夺标)与价值理性(人文关怀)统一的金牌;要增加运动以外(与运动有关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要研究雅典人本位的竞赛设计,探索“文化亚冬会”。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缺少文化的体育经营与竞赛,单纯追求娱乐、创收的赛会,就与罗马斗兽场异化的竞技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竞技就会变成杂耍。总之,我们承办亚冬会,要使亚奥理事会、参与国、中国长春三方受益。我们谋求的是,让亚冬会承载着长春人的豪放、诚信、友谊、豁达的性格,以及长春市多元、兼容的文化,走向世界。联想在法国卢浮宫中维纳斯的雕像,它把那种宁静美、残缺美献给了世界,显然不是其自身的伟大,而是其设计者的伟大,设计者将理想、艺术、哲理、力学等赋予了维纳斯,并且进行了深刻的渗透,否则它只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因此,对于媒体宣传报道2007年中国长春亚冬会来说,只有具备深刻的文化渗透力,才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力与穿透力,才能打造长春的城市品牌,使亚奥理事会、参与国、中国长春三方受益,从而促进长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5 结语

1)将2007年长春文化亚冬会的价值取向设定为追求参赛各国的共赢和提高长春的国际认同度。这既表明了承办国良好的心态,又是抵制国内竞技的“种意识”,强化体育“类文明”的表现,也是决定中国长春能否成功承办本次赛会的关键所在。

2)增加长春亚冬会新闻媒体宣传的文化含量,是提升其赛事思想境界,打造城市品牌,促进中国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3)提高长春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增加长春亚冬会文化含量的重要所在,也是打造城市品牌,为成功承办长春亚冬会奠定基础。

标签:;  ;  ;  ;  ;  

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文化思考_冰雪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