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

侯 勇 孙 然

【摘要】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学理支撑。梳理其研究论域发现,由于研究方法论缺位、权威共识分析框架失位及社会维度关注不足,现有研究存在系统性研究待加强、难点问题待突破、多学科研究待丰富等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丰富研究框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论域;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权;创新

近年来,话语研究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涉及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哲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范畴的话语研究也逐渐引起理论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代表性观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论域概观

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的分析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是“符号论”,认为“话语”是对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的描述、沟通乃至建构与超越的言语符号系统,包括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工作话语等。二是“要素论”,认为对话语的分析可包括话语主体、话语语境、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媒介、话语言说方式以及话语效果等方面。三是“载体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传播、转译、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四是“范式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体系等方面共同约定或者全部承诺构成的整体。五是“体系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研究过程中,为实现其目的,根据一定方法、原则和理论指导而形成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话语结构整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那么无人驾驶时代真的来临了吗?“虽然各大企业不断宣布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在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从技术突破到真正规模化运行,中间还有太多要解决的问题。”[9]有理由相信,无人驾驶时代终会来临,只是尚需时日去发展与接受检测,基于此,立法或法律制度应积极做出变革,迎接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目的角度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话语包括辩护、引导和规范这三方面的功能。二是从话语本质属性的角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引导、德育、维护的功能。三是从话语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包括以言灌输范导、以言感召激励等功能。四是从社会职能的角度分析认为,思想政治话语功能包括话语指向、话语转向、话语创新功能。这些观点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部分功能,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着不同于一般性话语的特定功能,对其功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与归因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代表观点主要有:一是从话语接受的角度分析认为,存在话语内容的窄化、话语伦理的失落和话语语境的断裂等表征。二是从话语效果角度分析认为,思想政治话语呈现“断层化”“内卷化”“失语化”状态。三是从话语交互角度分析认为,存在着话语交往真诚性离场,话语方式正当性不足,话语语境相关性式微等现象,存在着话语理念缺位、话语内容越位、话语方式错位的困境。四是从话语空间的角度分析认为,存在受教育者权利意识泛化、话语权力关系失衡、话语主控权弱化以及话语主导功能发挥缺乏保障等现实困境。这些观点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但关于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转型研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一是从话语权力内部结构考察,提出从工具性功能向价值性引领、话语应用向学术话语生长、政治话语关注向公共性话语关注这三方面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二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考察,提出通过牢筑话语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根基、增强话语主体的中国特色话语内容、完善话语主体可亲可信的话语形象、构建话语主体持续发力的话语平台来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三是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施的载体考察,提出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强势平台、走网络群众路线、整合利用传媒渠道等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导地位和传播威力。四是从学科发展的需要考察,提出建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化、全球化的路径。

5.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转型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一是话语模式方面,认为话语创新模式包括矩阵模式、“博弈”模式、心理分析模式,应当从“单向化”模式转型为“交互化”模式。二是话语内容方面,认为政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核,学术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中介系统,生活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层经验,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三是话语方式方面,认为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来实现话语方式创新,要从控制式转向对话式。四是话语表达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要实现从预设性话语向平等式话语转变、从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变、从传统灌输话语向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的转型。五是话语语境方面,认为通过构建个人价值语境、创设多元文化语境、营造话语共生语境来推进话语语境的多维拓展。上述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话语转型的策略与路径,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转型的必要性、路向等问题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2)高职泛在学习资源构建需要保持知识的先进性。高职教学注重实践性,学生最重要的也最感兴趣是他们能够掌握企业一线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就能直接实习工作,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无缝接轨。所以高职泛在学习资源的开发一定要跟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来把关知识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第一,缺乏社会维度的关注。一方面,缺乏对社会转型视野的关注。社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已有的研究缺乏社会视野的引入,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先在的受动性,面临急剧变化的信息化社会转型,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度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对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密切关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历史方位、战略安排、时代主题、奋斗目标、政治保证、根本动力、法治保障、总体布局、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贯通起来展开学术研究与话语创新。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以开放化、平台化的思想进行系统的功能和架构设计,通过统一的访问接口,以RDF等标准的数据描述格式,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信息检索服务对外开放,方便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深度利用。同时,平台化的设计思想也为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目标的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架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一是话语权的生成方面,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机制包括人员组织、话语权的认同性建构、网络空间的选择与管理、共同信念的建构。二是话语权的困境方面,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不协调、不平等和不匹配的尴尬境地,在网络空间中面临话语权力削弱、话语权利失衡等困境。三是话语权的建构方面,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转变话语方式;提出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认同建构、创新教育活动、强化共同信念的建构策略。

7. 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一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功能方面,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维辨识,即“逻辑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具有辩护和批判、导向和整合、教化和规范的功能。二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困境方面,认为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出现了“去中介化”的现象,并面临着话语封闭、控制模式低效、话语权行使过程固化、个体非人格化的困境。三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方面,认为应从坚持人民立场、突出问题意识、强化批判与反思、创新话语体系维度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协同话语主体、改革话语内容、灵活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传播、关切话语受众等举措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评价

1. 研究特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关注度高。现有的研究成果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话语功能、话语困境等问题,集中于高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形成了“符号论”“载体论”“范式论”“体系论”“话语要素论”“话语权论”等代表性观点。此外,话语创新、话语转型以及话语权的建构与增强也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论域,并从话语主体、话语模式、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语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路径与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时代性强。关于“新时代”“新媒体”“图像化”“人民性”等关键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既呈现出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关注,又反映出这一研究前沿热点的重要性。学者们拓宽研究视角,运用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如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效果等。已逐渐形成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互联网、意识形态、青年受众群体联系起来的研究自觉,并从学科自觉和话语发展内外语境的角度出发,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话语权进行前提性反思,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研究提供了知识增量和理论资源。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医院战略规划落地,加强高校医院的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活动,利用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发展,通过按类别设置预算项目和业务管控流程,发挥其在预算编制、控制、分析与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资源与管理、医院与科室的整合协同,促进医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时监控支出,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

2. 研究不足

第三,多学科研究待丰富。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吸收借鉴了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但对于话语主体、话语受众都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来说,还应吸纳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实现话语内容的生活化、大众化,话语表达的多样化和时代化,并对话语空间进行有效地治理与管控,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第二,难点问题待突破。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话语转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一些前提还需要澄清: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或话语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的分析。即何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或转型?对话语创新或话语转型的内涵、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尚待深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或话语转型路向分析。已有研究多在分析话语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话语转型的路径与策略,而未将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探索话语创新演进嬗变轨迹与形成发展过程,探索话语变迁与转型的动力机制和运作机理等。

第一,系统性研究待加强。话语内涵、话语主体、话语受众、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权建构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学界研究的关注点,但是对于话语权的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阐释,特别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的阐释稍显不足。虽有少量的研究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要素和功能,但是却缺乏对话语结构的研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艺术、话语机制研究也有待进一步丰富。此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和话语认同的研究还呈现碎片化、分散化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历史演进、实证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前沿性显。“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极大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性、控制力和影响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置于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来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成果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需求,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建构,巩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

3. 研究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服务定价原则与办法缺乏顶层设计。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财政补助政策差异更大,各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办法有多种,国家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虽然出台了《医疗服务价格规范》,但没有统一的定价原则,定价办法。没有调价的程序、调价的依据、调价的范围、调价的幅度、调价的方法规制。从专家发表的研究资料中披露了多种定价方法,已经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定价原则和办法提供了思路。

第二,缺乏研究的理论框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热点,话语转型也随之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内涵还没有形成一种权威性的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概念,包括话语内容的丰富、方式的优化、结构的调整、要素的增强等;包括话语类型、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应用;还包括话语转变、创新、完善、发展等内容。在网络的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研究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研究方法论的缺乏。虽然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但研究中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应用性研究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兼备理论性和应用性,目前抽象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时效性。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目前的研究方法较多的是规范性的研究,实证性研究较少,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分析问题不够,研究方法论缺乏共识。

三、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论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

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黑格尔哲学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来源,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二是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是批判地继承,而批判是主要方面;三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而消除了其哲学的唯心主义,是一种积极的扬弃。马尔库塞认为,这三种观点均没有看到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真正延续性,因此,需要重新阐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以此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正确的理解。

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

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宏阔的历史条件下迈入了新时代的征程并承担着新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吸收其关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思想,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同时,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话语表达之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传播和话语认同。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之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话语艺术、话语表达、话语传播等研究,如对 “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位一体”“五大新发展理念”“六大科学思维”等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话语传播;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铁必须自身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形象概括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斗争等创新话语表达研究。此外,要在深化文化育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尤其关注网络语境下话语受众的价值诉求、参与方式、互动方式,自觉批判性地吸收深受青年群体喜爱和接受的“网言网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丰富和话语表达的创新,从而推动青年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2. 创新研究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论域

在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思想政治话语研究不再局限于文献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而是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与智能化。网络信息海量化和信息传播即时性的特点,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更推动了信息的畅通与及时反馈。为此,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控制力、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主动对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合理转换,积极主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照搬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而是要在对其合理转换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理论。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实践场域和历史演进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演进、现代转型和国际视野展开系统研究。

3.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和传统腐朽思想的冲击下,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新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载体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文件话语和政治话语为主的内容表达遭受现实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过程中呈现出的单向灌输式、说教式话语面临话语效度危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中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极大地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权威,等等。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适应话语语境的变迁、契合大众的思想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提高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内涵、必要性、机制与路径都需要进一步澄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感染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凝聚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用,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 创新话语研究框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范式

从现有研究动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与现实归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与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等方面。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已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并且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学科范畴和理论增长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研究框架相对零散和单一,缺乏系统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原则、建构方法、理论依据、话语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话语结构、话语空间、话语演进、话语转型等问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范式并不是简单的“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而是运用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范式。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框架,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依据、概念、定义、思路、方法等方面加以探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研究范式,即注重阐释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类型与话语表达、回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历史嬗变与现实境遇分析、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转型发展方法与路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等问题,回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的“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前提澄清问题。

【参考文献】

① 张翼. 现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转型[J]. 江苏高教, 2017(1): 46-51.

② 李辽宁. 论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4): 30-32.

尤红姣, 侯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及解困之思[J]. 广西社会科学, 2015(8): 199-202.

④ 洪波.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4): 78-81.

⑤ 葛红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22-23.

⑥ 鲁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 理论与改革, 2011(2): 121-123.

⑦ 李小红.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和功能[J]. 理论学习,2017(4): 45-48.

⑧ 邱仁富.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5): 50-52.

⑨ 李宪伦.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逻辑、话语功能与哲学思维[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2): 10-13.

⑩ 叶荣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面临的问题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 104-107.

洪波.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154-162.

靳玉军,罗春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3-79.

魏荣,戚玉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7): 45-48.

彭自成. 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8): 28-30.

李霏“.互联网+”视阈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发展路向[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114-115.

侯丽羽, 张耀灿.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形态[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6): 143-148.

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M]. 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5: 295-296.

崔海英.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16(8):85-88.

郭毅然. 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根基[J]. 探索,2007(5):89-92.

侯勇.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136.

李超民, 茹奕蓓.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 学术论坛, 2017(5): 172-180.

侯勇. 权力话语与话语权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与转型[J]. 理论与改革, 2016(3): 133-137.

李丽, 李艳. 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2): 65-69.

李庆华, 李志飞.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J]. 教学研究,2016(7): 89-94.

邱仁富. 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J]. 学术论坛,2015(8): 91-94.

魏晓文, 李晓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4(10):90-94.

侯广斌, 王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受众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 2017(3): 115-120.

周春晓. 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9):91-93.

肖庆生, 任佳伟, 刘畅.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2014(4):83-86.

陈雄军,苏景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72-76.

朱文婷, 陈锡喜. 理论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 习近平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维辨识[J]. 湖北社会科学,2017(11):19-24.

侯天佐. 网络空间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 77-80.

许哲, 吴家清. 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脱媒”困境及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6-52.

吕峰,王永贵. 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重维度[J]. 社会主义研究,2018(4): 81-87.

邓验, 张莹. 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逻辑进路[J]. 思想教育研究,2018(1): 52-56.

孙晓琳, 庞立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的内涵本质、发展趋向与优化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 67-7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JUSRP1902ZD)。

作者简介: 侯勇,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然,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