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要从朗读开始论文_张广军

语文阅读要从朗读开始论文_张广军

张广军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1311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要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呆板学为灵活学,变苦学为乐学。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

1.巧妙设计导语,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地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

1.用普通话朗读,做到正确标准。在课堂上我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了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便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论文作者:张广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语文阅读要从朗读开始论文_张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