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模式及特征论文

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模式及特征

刘 霞 王宗水 赵 红

【摘要】 当前网络经济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网络经济对于服务业的影响是通过对服务和服务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因此研究网络经济对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当前情境下服务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的模式和特征首先需要研究网络经济和服务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经济与服务业和服务的关系。最后总结当前服务的模式,并从服务主体、第三方平台、消费主体以及服务传递系统四方面对服务特征进行总结。

【关键词】 网络经济;网络服务经济;服务;服务模式;服务特征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及计算机的普及与使用,为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1]。2000年,龚晓峰[2]就提出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影响,提出网络经济将会大大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发展方式,能够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等。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2018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3](该指数包括网络经济、经济活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知识能力五个指数)显示我国的网络经济指数高达605.4,对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贡献为80.8%,这表明网络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浪漫文学的精神活动不仅有文学、自然、社会、国家、哲学、宗教、历史,甚至超越一切界限的美学主张。浪漫的文艺是自主自由的,而现实的生活是混乱滞重的。浪漫文学派认为现实生活丑陋、庸俗、不和谐,他们反对现实、厌恶功利,主张文艺的目的不是反映外在现实,而是在于描写内心的理想和追求。

我国网络经济强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也一直保持着7%以上的增速,2019年3月,服务业的增速为7.6%,服务业的发展业实现了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为57.3%,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也以61.3%远远超出第二产业[4],亦表明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的带动下,服务业由线下到线上形成了网络服务经济,由于移动网络的覆盖,使得消费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完成商业交易、获取商品、信息或服务[5]。服务业与网络经济融合,使得服务的模式和特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本文将总结当前网络服务经济背景下服务的模式和特征,为了解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的服务模式及其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二、理论综述

(一)网络经济

学者们对网络经济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何刚[6]认为网络经济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业活动的总称。崔学兰[7]认为网络经济就是通过金融或者电子手段把知识和信息转化为商品的经济形态,但是显然这个定义中忽略了包含实物交易的商业活动。陶长琪[8]将网络经济的内涵分为三类,分别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指与信息和知识的处理有关,涉及其产生、获得和使用的整个过程的经济活动;中观层面是指与服务经济相结合的信息经济;微观层面则是指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产业,即通过网络所进行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本文认为网络经济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经济为基础的新型的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网络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是跟计算机网络相关,另一方面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网络经济具有计算机网络的高资源整合能力、数据处理和利用能力、高速的传输能力和虚拟性等相关特性。其中,高资源整合能力是指,网络经济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实现资源的获取、保存和传输的能力;数据处理和利用能力是指网络经济以云计算为基础可以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并且能对数据加以有效的利用;高速的传输能力是指借助高速的信息传输渠道(如5G)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并且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信息传输平台应运而生,可以迅速地传播信息。虚拟性是指网络经济在虚拟的信息空间进行经济活动。吕本富[9]认为网络经济具有全天候和光速经济的特点。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有强劲的拉动能力和支撑能力。拉动能力是指网络经济对我国传统经济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相融合提高了传统生产、运输以及信息交流的效率,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10]。支撑能力是指由于互联网技术生产计划的安排、销售渠道的分配、各种信息的交流以及数据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而使得各种商业活动得以有效且稳定的运行。刘宁[11]就美国经济的案例说明了网络经济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阐述了网络经济的支撑能力。因此,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使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服务与服务业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服务的定义并且认可了服务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服务也是一种人类的劳动成果,从而肯定了服务的价值。服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同的学者对服务有不同的定义。1960年美国营销学会将服务定义为用于出售或是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和满足感,其将服务定义为了活动或者人的某种感官获得。刘丽文[12]从物品和服务(可触和不可触)的层面入手,进一步对各个企业以提供物品和服务(可触和不可触)的比例对企业进行划分,从而进一步对服务的定义做出贡献。哈克塞弗[13]认为服务就是提供时间、空间、方式或是心理效用的经济活动。基于不同主体,服务也有不同的定义,若基于服务管理者,服务则是一种伴随着有形商品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或无形产品,是一种生产活动。若基于消费者,服务则是自身在购买有形产品的同时所体验到的无形产品以及专门消费的劳务性的成果,是一种享受消费的过程。

基于“时间银行”的保险营销员参与广西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 梁 宁 孙凯凯 吴昱宏 叶安照(3/39)

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存在使得服务变得简洁,本来需要多次交互服务才能完成的服务活动,可以在第三方平台上获得一站式服务[30]

从服务主体的角度来看,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服务主体不再限定于人,也包含很多自主服务系统、推荐系统等[30]。因此服务主体的构成也变得复杂,有一些服务可以完全由自主服务系统获得,比如注册账号等,但是有一些服务则需要人工和自主服务相结合,比如消费者在网购时,一方面可以询问店铺客服人员,一方面根据推荐系统的相关推荐进行浏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工农业为主,转向了以服务业为主。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传统的劳务型服务业逐渐转为信息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现代服务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成功转型为服务型经济体。我国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以及劳动规模不断增大,我国服务业的行业比重在不断变化,目前,运输邮政、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在服务业中居前三位。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19]

按着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服务的分类也不同。其中克里斯托弗.H.洛克洛夫[14]将服务按着与人的接触程度分为高度接触的服务,如护理院、理发和大学教育等,中度接触的服务,如超市,以及低度接触的服务,如电子银行等。他也将服务按着服务的过程分为,人体处理、物体处理、脑刺激处理和信息处理。由此看来,服务的定义和分类十分复杂。

(三)网络经济和服务

网络经济影响广泛,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田夫和万仪[20]认为网络经济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制定以及经济理论的发展。邓可慧[21]研究了网络经济对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刘湘蓉[22]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网络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并提出经济增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策略。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吴毅[23]探讨了网络经济对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的影响,刘荣婷[24]探讨了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模式的影响,徐燕[25]还研究了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在传统服务模型三主体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主体、消费主体以及第三方平台为主的平台式服务模式,如图1,并针对服务主体、消费主体、第三方平台以及这三者之间构成的服务传递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的表现特征。服务主体不仅仅是人,也包括自动推荐系统等。第三方平台指的是为完成服务过程,消费主体和服务主体使用的平台。其中未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服务为传统的服务,即只有服务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面对面接触或者互动。

另外,网络经济对服务和服务模式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徐晓飞[27]认为由于网络经济的连接,使得跨区域、跨世界、跨领域以及跨网络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出现,因此提出了大服务的概念来定义这种现象。共享经济就是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产生的,尹建伟[28]采用回型服务模型研究因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共享经济,该模型主要包括第三方平台、提供主体、消费主体、服务目标、服务过程和服务价值六个主要要素,同时,他应用此模型对优步公司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张树武[5]提出由于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地快速发展而带来了诸多诚信问题,因此提出了构建服务信誉评价机制以及服务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来帮助帮助网络经济良性发展。

脚下的稳定性是对拉丁舞者最基本的要求,脚下也是最能体现舞者基本功的,不管是在表演中还是在比赛中这都是舞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脚下的稳定性反映了脚下与地板的关系也决定了动作的力度。

三、网络环境下的服务模式及特征

洛克洛夫[14]认为任何服务业务都可以看作服务营运活动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需要有对输入数据的处理,并且形成服务产品,最后通过服务传递系统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这里的服务产品是指不具有实体,而以各种劳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当然,任何服务几乎都是伴随着商品的支撑,服务产品和商品的关系密不可分[29]。传统的服务模式或系统一般包含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以及服务目标,因此传统的服务模式为此三元素互动形成的三角式服务模式[30]。但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众多新型的服务形式地出现使得传统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平台成为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程渤[31]在网络经济背景下,针对企业的需求研发了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智能服务平台套件软件,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提升竞争力。消费者使用的电商平台、微信终端以及支付宝等都在服务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也是这些平台的出现改变了服务的模式。

网络经济对服务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集中表现在对服务活动的影响上,许浚[26]指出任何商业活动都是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产生的,网络经济对服务的影响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信息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信息流和实物的影响互动越来越强。李岩[1]从网络经济对服务业的影响以及服务业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经济与服务业的紧密关系,并认为网络经济使服务业升级,改变了其原有的商业模式,加速了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加剧了服务业的竞争程度,实现了服务业的全球化。

(一)从服务主体角度看服务的特征

图1 服务主体、消费主体以及第三方平台为主的平台式服务模式图

目前,学者们对服务业的具体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经营活动等定义服务的内涵,一类是通过排他原则,把不能归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统统归入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15]。服务业概念难以界定是因为服务业非常复杂且其与第一和第二产业有密切联系。虽然服务业的概念难以界定,但是对于服务业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服务业的内涵。服务业在早期一般被视为传统的“劳务型”服务业,后期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服务业,如电信服务等服务业不断兴起,丰富了服务业的内涵。因为学者们对服务的观念的转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也逐渐发展起来[16]。江小涓[17]认为,服务业同时包括传统“纯劳务”型、资金、技术密集型等的信息服务等服务,还包括一系列的公共性服务。概括起来,即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类。目前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类标准可以将服务业分为9大类,徐琼梅[18]将这9大类整理后分为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商业金融领域、科研与科技推广应用领域、城市交通领域、娱乐领域、教育出版领域和居民生活领域7大领域。伴随着服务业的变化和发展,学者们对服务的认识也在改变。

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主体,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服务主体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服务主体的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满意度,如服务主体可以通过消费者以往的选择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偏好、习惯等,以便于智能推荐,减少顾客的搜寻成本。

而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公式可知,其中,xi和 μk表示数据集中的两个不同数据对象,并且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对象都有p个属性。K-means聚类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它最近的聚类中心的距离平方和最小,而距离平方和称为收敛函数,记为DisSum()C,见公式(2):

(二)从第三方平台看服务的特征

服务与第三方平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第三方平台在网络服务经济的环境下大量出现,结合传统的服务,创造新型的服务模式。比如餐饮行业的外卖平台,带来了外卖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服务活动的进行一般是消费主体和服务主体之间的面对面接触,但是在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活动更多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如消费者在线购物过程中则涉及到三个平台,一是电商平台,作为一个虚拟展示平台将产品的各种信息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供消费者选择;二是支付平台,作为暂时的资金保存区存在,消费者付款,收到货物时,资金将划入服务主体账户;三是邮寄平台或者电子传递平台,根据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商家一般会通过邮寄、微信等聊天工具输送产品。一些传统的服务也离不开第三方平台,如医院服务中,通过微信平台提前预约挂号,餐饮业中不仅可以预约座位,进店后还可利用第三方平台点菜、支付等。

因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服务业与网络经济的融合,使得服务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经济促使服务业产生了许多新的行业,也促进了服务业商业模式的转变,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结合,或纯线上的商业模式,单纯线下的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服务业利用网络经济的大数据和高处理速度,实现了服务业的高速的资源整合,服务业可以根据网络获得的海量数据以及计算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战略策略。由于这种高度和高速的资源整合,服务行业的相关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或者竞争对手获得和对比,服务业升级变化也加速,因此服务业的竞争也更加剧烈。另一方面,网络经济对服务业产生的影响是由对每种具体的服务活动的改变产生的。网络经济对服务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是对服务业的影响,但是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是对具体服务活动的影响。因此在探讨网络经济对服务业和服务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服务模式以及特征。

更重要的是,这场灾难仍未结束,拉姆努只是暂时性逃离了最前线的战场,逃离了那些血腥变态的行动,大家仍然被笼罩在恐怖分子的阴霾之中,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这样暂时性的安静生活能持续多久,只要反叛分子没有被消灭,他们永远都要活在这种恐慌之中,不能自拔。

《北齐书·儒林传序》中的“河外”,包括“河南及青齐之间”,其中“河南”显然指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十六国时期,除极短暂的时间外,洛阳始终处于北方政权的控制下。加之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洛阳既非政治中心,亦非学术中心。直至孝文帝迁洛,洛阳才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显然,《北齐书》所描述的洛阳学术是在北魏洛阳时代形成的。那么,洛阳学术为何会接近于南方学术呢?我们认为,这与青齐学术在北魏洛阳朝廷中的盛行有关。

(三)从消费主体看服务的特征

从消费主体来看,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增强,因此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变大。在web2.0时代,各类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消费者形成社区提供了工具支撑,使得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不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因此可以进一步增进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如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建立消费者社区,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社区内交流,并且还可以在社区内结交更多朋友。此外,由于消费者也会使用各种媒介评价消费经历和产品,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从而使得消费者之间的影响变大,口碑效应的影响也变大。消费者评价消费体验和产品也有多种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类APP发布朋友圈或者状态,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电商购物平台等发布购后评论,还可以在其他网页发布产品使用经验等。因此,构建正向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服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目标。

(四)从服务传递系统看服务的特征

服务传递系统主要由服务主体、消费主体以及第三方平台组成。从服务传递系统中服务主体和消费者主体的关系来看,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出现使得服务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服务设施、地点和时间,服务主体和消费主体可以通过虚拟的或真实的第三方平台相互传递信息,从而使服务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面对面接触减少,拉大了服务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距离。

从服务传递系统的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消费者获得服务,二是消费者支付服务费用。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预定,到店即可享受服务,另外消费者获得服务的方式也非常快捷可以通过邮寄或电子渠道完成服务过程。消费者的电子支付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可以通过银行卡网银支付功能、支付宝、微信以及各种贷款平台支付。从上面两个角度来看,服务传递系统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即时性,缩短了消费者在等待服务以及完成服务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从网络经济和服务与服务业的角度入手,首先探讨网络经济、服务以及服务业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经济对服务以及服务业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从微观角度影响着每一个服务活动,从宏观角度影响着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最后,构建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的服务的模式并从服务主体、第三方平台消费主体以及服务传递系统来看服务的特征。最后发现,在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具有以下特征:服务主体多元化、复杂化和智能化;服务与第三方平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服务的便捷性增强;服务的即时性提高;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增强以及服务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物理接触减少,距离拉大等特征。

结构方程式用于界定潜在自变量与潜在依变量之间的显性关系,其中η和ξ是向量类型,η为依变量,ξ为自变量;γ和β是回归类型,γ表示自变量对依变量的作用,β表示依变量对依变量的作用。测量模型用于界定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间的显性关系,其中λ是回归类型,ε和δ是方差/协方差类型[9]。

网络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服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探讨服务的新模式有助于发现当前服务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有助于延伸现有的服务研究,进一步了解当前的服务状况,也为进一步的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未来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进一步从其他角度探讨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岩.网络经济对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7,(07):92-94.

[2]龚晓峰.网络经济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八大影响[J].软件世界,2000,(03):12-15.

[3]国家统计局.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7%[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31_1683083.html.

[4]刘涛.喜不忘忧推动服务业发展稳中提质[J].中国经济时报,2019:008.

[5]张树武,关晓,冯虎.服务信誉评价与价值评估[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13(02):44-50.

[6]何刚."网络经济"正在兴起[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7,(03):24-25.

[7]崔学兰,林洁.论网络经济内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S2):23.

[8]陶长琪.对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的探析[J].企业经济,2002,(08):115-116.

[9]吕本富.网络经济新范式[J].IT经理世界,1999(20):54-56.

[10]黄欣.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01):51-53.

[11]刘宁,熊焰.试论网络经济的经济本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13-17.

[12]刘丽文.论服务运作管理的特殊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62-66.

[13][美]森吉兹·哈克塞弗,巴里·伦德尔等著.服务经营管理学[M].顾宝炎,时启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美]克里斯托弗·H·洛克洛夫.服务营销[M].陆雄文,庄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王志明,张斌,方名山.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与分类[J].上海商业,2009,(06):6-10.

[16]姚为群.生产性服务——服务经济形成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动力[J].世界经济研究,1999,(03):15-19.

[17]江小涓.服务经济理论的引进借鉴和创新发展——《服务经济译丛》评介[J].经济研究,2013,48(05):154-156.

[18]徐琼梅,王帅捷,文斌.新型服务业界定及统计测度分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97-98+100.

[19]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M].张金成,范秀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0]田夫,万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1,(02):76-78.

[21]邓可慧.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J].企业导报,2016,(19):65.

[22]刘湘蓉,崔天煜.网络经济下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商业经济,2019,(06):52-54+166.

[23]吴毅.试论网络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7):114.

[24]刘荣婷.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探究——基于消费者行为学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01):44-46.

[25]徐燕.探究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32-133.

[26]许浚.从网络经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增强服务业的发展(上)[J].通信企业管理,2008,(08):27.

[27]徐晓飞,王忠杰,冯志勇.大数据环境下大服务与应用及其影响[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13(02):24-30.

[28]尹建伟,邓水光,吴健.基于回型关系模型的共享服务研究[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13(02):18-23.

[29][美]森吉兹·哈克塞弗,巴里·伦德尔,罗伯塔·S·拉塞尔.服务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0]吴朝晖.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计算:新模型新定义新框架[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6,12(4):57-61.

[31]程渤,陈俊亮.面向生产型服务业的智能服务平台及其应用[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12(02):37-43.

The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etwork Service Economy

LIU Xia WANG Zong-shui ZHAO Hong

Abstract: Currently network economy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s service industry,but its influence on service industry is generated by its influence on service itself and the pattern of service.Therefore,it’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current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etwork service economy.To do this,there will be the discussion on definitions of network service,servi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Finally,based on that,there will be the summary of the current service pattern and discussion of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our aspects which are service agent,the third part platform,customer and the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Key words: Network economy;Network service economy;Service;Service pattern;Service 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项目,服务价值与文化传播评估理论与技术(2017YFB1400400)。

【作者简介】 刘霞,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宗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赵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明)

标签:;  ;  ;  ;  ;  ;  ;  

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模式及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