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材、新观念--浅谈初中生数学教学观_数学论文

新课程、新教材、新观念--浅谈初中生数学教学观_数学论文

新课程 新教材 新观念——浅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生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新教材论文,数学教学论文,新观念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改革的起始年级是小学一年级,因而低年级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首要的是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本文拟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生观谈一些看法。

一、孩子不是一张空白的纸

习惯上我们总喜欢把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数学知识比喻成一张空白的纸,所以数学教学的起点便是“1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更是颠来倒去、不厌其烦。事实上,孩子们早就从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他们的知识来自于电视节目、长辈、同伴、幼儿园、博物馆……他们熟知电视的第几个频道有什么少儿节目、到外婆家应乘几路车,自己的玩具盒里有几辆汽车、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教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们去认识他们早已熟知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孩子们过早地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因为每个孩子都已不同程度的具备了一些数学经验和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激活这些隐藏在孩子身上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孩子们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等来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并将之纳入他们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中。

二、孩子需要一个幼稚的环境

“给孩子一个幼稚的环境”这是美国大教育家杜威的一个精辟论点,这也是我国低年级数学教育长期以来所缺乏的。杜威强调:“生活就是成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他另一个阶段的生活,都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杜威在这里提出了成人和成人社会应该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保护他们天真无瑕的童心。

然而,当孩子进入一年级的第一天起,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在努力地消除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要求对他们的学生,让孩子在教师预设的模式里学习成长。一位朋友曾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刚上一年级不久的儿子,有一天放学回家哭丧着脸很不开心。原来在数学课上,老师要孩子们在许多排列整齐的圆点图中圈出十个小圆点,其他孩子都按照教师的要求用长方形圈出了十个小圆点,惟有儿子将圈点的长方形画成了一辆小轿车,因而遭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听了朋友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多么可爱的童真,这本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天赐良机,却被我们的数学教师无情地扼杀了。

三、孩子有自己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数学基础教育十分强调教给学生基本方法,我们往往简单地认为教材上给出的方法、教师参考用书上提供的方法、教师教给的方法便是“基本方法”。在很多教师看来“基本方法”便是金科玉律。于是乎教师便拼命地把我们的“基本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自觉地运用教师教给的“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便会认为自己的教学“成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张已被教师批阅过的一年级试卷上看到这样一道题:7+8=(15),我是这样思考的:(8)可以分成(7)和(1),(7)+(7)=(14),(14)+(1)=(15)。孩子能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7+7=14”来解答此题,这本是多么有创意的回答,但试题旁赫然是一个刺目的“×”。于是我就去问孩子的数学老师,老师的回答很简单:这个学生没有按“凑十法”回答!

四、孩子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弱者

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低年级数学教学尤为突出。要求所有的孩子“齐步走”:以同样的学习方式,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我们的评价标准也是“一刀切”:以同一张注重知识而忽视数学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死板化”的试卷,考查我们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富有不同个性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便被我们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优劣不同的等级,“差生”“学困生”等名词也随之出现了,而他们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教师眼中的“学习弱者”。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我们用统一规则去教学他们,则会使“寸有所长”的孩子失去发展特长的机会。

多元智慧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经验、学习优势、学习风格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空间。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见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在评价上,再也不能搞过去的一个做法,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多用几把尺子,“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

五、孩子喜欢贴近生活的教学。

笔者曾听过一堂内容为“比一比”的课。书上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和他的妈妈站在摆满炊具和蔬菜水果的厨房里。要求是:让同学们比一比,哪个东西重,哪个东西轻。于是教师就把教学用图贴在黑板上,直接让学生指出哪个东西重,哪个东西轻。气氛很活跃,学生都争着上去指。学生一般都认为大的东西是重的,小的东西就是轻的,老师也很满意。难道高压锅就一定比铁砂锅重吗?一碗饭就一定比一杯水轻吗?仔细想想,光看图是不能对物体的重量进行确切地比较。比较轻重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再用手掂量一下;如果还不确定,甚至可以用秤来称一下。教师还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和铅笔亲身感受一下它们的轻重,这要比光看图来得真实有效吧!现代数学教学强调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现实体验,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低年级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一年级的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如同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老师应好好地呵护学生的这种感受。所以老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先喜欢上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标签:;  ;  

新课程、新教材、新观念--浅谈初中生数学教学观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