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熊彬

熊彬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手术患者集束化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脑出血手术患者,其中100例采取集束化的管理,为集束化组,同时择取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为常规组。经过两周的护理,比较其血栓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血栓总发生率为6%,集束化组血栓总发生率为1%,(P<0.05);集束化组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常规组83.00%(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与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引言:

临床研究上表明,患者接受脑出血手术后如果没有及时合理的控制与预防,则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现象,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健康。下肢静脉血栓作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并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集束化护理作为针对某一问题而制定的联合护理措施,具有循证理论支持,将其应用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将展开对集束化护理用于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分析,相关的具体报告做出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集束化组和常规组,各100例。集束化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59.8±6.2)岁。常规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1.1±4.9)岁。患者案例的选择标准为:患者均经脑部MRI和脑部CT确诊;出血部位明确;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以下患者症状,脑干出血者;颅内感染者;全身感染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集束化组联合集束化管理与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基础护理。术后为患者提供舒适、宽松的衣物,提供下肢弹力袜穿戴。指导患者的家属不间断为其调整体位,避免由于肢体血液不畅带来负面影响。宣导患者及家属术后的前期采取流质进食方式,建议瓜果蔬菜等摄入量的增加,确保食物=营养均衡丰富,提高肠胃蠕动工程。

(2)早期预防。建议患者术后要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在早期阶段主要进行下肢的被动训练,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紧握患者的脚踝部位,带动足间实施内翻以及外翻的训练,训练频率为30次/d。通过上述的训练可以带动腿部运动,从而有效的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存在烦躁或疲劳感。当患者逐渐适应后,采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辅助康复,2次/d,30min/次。

(3)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和弹性,并对温度进行测量。每隔2天对患者双下肢的周径进行测量,一旦悬殊超过1.5cm,则提示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护理满意度: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其进行自拟问卷调查,调查表包含患者基本情况、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等多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百表示,x2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栓发生率比较常规组第7d、14d分别有2例、4例患者发生血栓,血栓总发生率为6%,集束化组7d、14d共有有1例患者发生血栓,血栓总发生率为1%,集束化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1),集束化组患者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预后,还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如止血药、镇静药、机械辅助通气、低血压等,而若不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则可能因为深静脉血脱落引发肺栓塞,甚至致死。

合理的护理干预作为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在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中,对患者早期进行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评估和筛查,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出早期预防干预,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这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深静脉血栓预防的重要性,提高其自主预防意识,尽快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同时对患者加强饮食管理,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可有效降低血脂浓度,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集束化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血流滞缓,早期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医护关系,增加护患之间亲密性,使患者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有效地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出院,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亚红,赵义娟,朱小敏,李婷.脑卒中患者集束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6):1049-1051.

[2]朱伟伟.集束化护理用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效果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15):82+84.

[3]刘晓燕,张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2):54-57.

论文作者:熊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熊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