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害半个世纪的“120秒行动”论文

贻害半个世纪的“120秒行动”

文·图/姚虹聿

遭到轰炸的奥斯拉克附近地区

美国HBO打造的新剧《切尔诺贝利》热播,再现了1986年苏联震惊世界的核灾难。其实在这起事故之前,1981年中东地区也曾爆发核危机:以色列战斗机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轰炸核设施事件。以色列人引以为傲的“120秒行动”,成为许多伊拉克人的噩梦,核灾难的危害将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全过程性是指在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工程养护及加固存在于其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在公路桥梁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就需要对其养护及加固的流程和指标进行规范,唯有如此,才能为其具体实施的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该养护和加固过程具有长期性,一般情况下,到公路桥梁施工结术乃至应用阶段,其尚需要进行规范的养护和加固检修。这些全过程的养护、加固手段,确保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游戏发挥。

120秒投下800千克炸弹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为阻止伊拉克获得核武器,以色列暗中与伊朗结盟。1981年6月7日下午,以色列空军出动14架战斗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轰炸了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20多公里处图瓦萨的奥斯拉克核反应堆,使伊拉克耗资4亿美元即将建成的核设施毁于一旦。

抠像是后期剪辑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法,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就是色度键抠像,它是一种基于RGB模式的抠像技术,可以利用画面的色度差异,将素材中一种颜色或颜色范围去掉。实际操作时应该注意,前景物体中不能包含所采用的背景颜色[4]。

参加行动的飞机都涂有从美国进口的涂料,并刷上了约旦国旗。突击编队起飞后,保持无线电静默,骗过了沿途约旦、沙特和伊拉克的雷达。以色列方面获得的情报显示,当时的伊拉克军队至少需要2—3分钟才能有效应对空袭,并集结战斗机升空拦截。所以,以色列空军需要在120秒内完成空袭行动。

事实上,从1981年核反应堆遭袭到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伊拉克官方一直没有公布核灾情的评估、隔离和处理情况,图瓦萨居民没有被告知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人们只知道“尽量远离那个戒备森严的地方”。之后的几年,美英部队忙着肃清反对武装,伊拉克新政府组建进程缓慢,没有人关心图瓦萨地区的灾情。

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编队远程奔袭,摧毁了一个国家心脏地带的重要目标,“120秒行动”成为以军引以为傲的经典战例。由于遭到轰炸的是核设施,国际舆论哗然。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召开紧急会议,谴责以色列蓄意加剧中东紧张局势。但以色列政府对于这次行动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避而不谈。伊拉克萨达姆政府虽然处决了一批失职的军官,但为了不引起民众恐慌,对核设施的损失遮遮掩掩,只宣布“有11人在空袭中死亡”。

癌症和不育症发病率高

真正备受煎熬的是伊拉克民众。1981年,伊拉克人阿布斯·阿里年仅18岁,可月薪竟然有1500美元,而他的工作只是在奥斯拉克核设施当警卫,由此可见当时伊拉克政府对核设施建设的投入之大。以色列发动的空袭行动终结了阿布斯·阿里的高薪工作,也摧毁了许多伊拉克人的生活。

因为C语言具有概念抽象、规则复杂、内容零碎的特点,对于初次接触C语言的高校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据笔者调查,在笔者所任教的5届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生中一直有很多同学反映C语言课程比较难,很多内容听不懂;即使上课听懂了,自己动手编程时无从下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008年,伊拉克当局在核废墟四周布下重兵,在核心区域,受过特殊培训的专家们尝试拆除废弃的设施。7月,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记者获得伊拉克政府批准,走访图瓦萨地区,把开始进行清理的核废墟的内部情况展示给世人。

3.1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根据后来的报道,因为当天是星期天,负责图瓦萨防务的伊拉克军官去巴格达休假了。傍晚,大多数负责操控防空武器的伊拉克士兵已经从岗位上撤下,前往食堂吃晚餐。发现敌机后,伊拉克士兵扔下餐具,朝着防空阵地狂奔而去,手忙脚乱地操作高射炮反击,但为时已晚。以色列战斗机在120秒内完成了轰炸,投下了16枚总重达800千克的炸弹,然后14架飞机全部返航。

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穿着防护服的伊拉克科研人员正在检测核辐射的程度。这座当年投入巨额资金建起的核反应堆,如今看上去就像一堆“垃圾”:大量废弃的红色金属管子横七竖八散落在地上;反应池暴露在空气中,池内积着死水;冷却塔、观察室、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等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

有人闯禁区偷走辐射材料

空袭过去38年后,现年56岁的阿布斯·阿里是巴格达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无论多热的天气,他都穿着长袖衣衫,为的是遮住手臂上的疤痕。他载着《环球邮报》记者前往靠近奥斯拉克核反应堆废墟的小镇采访。阿布斯·阿里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是在1986年发生的,比我们的遭遇晚几年。所以当1981年以色列人空袭我们后,大家能想到的只有二战末期美国用原子弹攻击日本的事,我们害怕这里会变成‘又一个广岛’。”

图瓦萨地区非常荒凉,看不到多少人。记者和陪同人员穿上了厚厚的全封闭防辐射服。烈日当空,大家感觉像是在洗桑拿浴。接近废墟,可以见到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军警。奥斯拉克核反应堆废墟周围密布军警设置的关卡,普通人根本进不去。在记者向关卡的军官出示伊拉克政府签署的通行证后,对方仍然没有放松警惕,派数名军警寸步不离地跟着记者一行人进入废墟。

直到2008年,伊拉克政府才开始对奥斯拉克核反应堆进行清理和拆除,但核灾难已经造成了长期的影响。根据巴格达医疗中心的统计数据,图瓦萨地区居民的癌症和不育症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阿布斯·阿里就是个例子,他23岁结婚,却一直未能生育。

在距离奥斯拉克核反应堆废墟仅3公里的塔密米镇,当地人特拉德说:“我们镇上的人当时看到奥斯拉克核反应堆燃起了冲天火光,意识到核泄漏可能发生。整个镇子陷入恐慌,所有家庭都收拾东西搬走了。但后来人们又陆续搬了回来,因为萨达姆政府没有向公众说明事情有多严重,只是把核废墟封锁起来了。”

伊拉克机械工程师贾西姆是拆除核废墟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对整座核反应堆的布局相当熟悉,负责指挥各类设备。贾西姆说:“核废墟周围之所以有重兵把守,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进来偷东西。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美军没有接管这里,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管理真空。有一些无知的老百姓竟然闯进来把带有核辐射的金属材料偷出去变卖。这加剧了核辐射的扩散,也可能是导致附近许多居民生病的原因之一。”

“我听到战斗机呼啸而至,随后核反应堆那里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周围顿时火光四起。我的手臂被烧着了,甚至能感觉到皮肤在脱落。”阿布斯·阿里对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讲述了他当年的恐怖经历。作为现场的目击者,阿布斯·阿里表示:“当时我看到至少有数百人伤亡,远不止11人。其中很多人是被烧死的,还有很多人因浓烟失明。”

以色列飞机奔赴伊拉克

科研人员的检测显示,核废料仍在泄漏,这里依然处于高辐射状态下。要拆除一座遭受过空袭的核设施,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移动任何东西之前,都必须先对其进行详细检测,一旦发现核辐射量超标,就要进行标记,然后封存起来。除了核辐射以外,还要密切关注建筑物的不稳定性,墙壁、楼梯随时可能坍塌,伤害工作人员。

此外,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本研究所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结果可能产生偏移;二是本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全面、系统的研究治疗方案对于铅中毒的影响;三是研究尚缺少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在本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大样本量人群研究及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将为依地酸钙钠及DMSA联合水溶性维生素的治疗慢性铅中毒的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

伊拉克人已经习以为常

现场的一名工程师对半岛电视台记者说:“其实相比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们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时,核反应堆内的燃料直接被抛向空中,造成大面积污染。奥斯拉克核反应堆被轰炸时,建筑物向下坍塌,压在了核反应堆上方,内部的核燃料没有大量裸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核污染。”

夏国忠心情振奋地来到师部的时候,师长胡琏正在和几位参谋在研究反攻宜昌的作战方案。见夏国忠来了,胡琏忙把他叫到跟前,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军用地图,给他讲刚刚研究制定的作战意图。

另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1981年我亲眼目睹了以色列人对核设施的轰炸。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人炸了这里第二次。当地人早就适应了这一切。伊拉克人对战斗机、枪炮和炸弹习以为常,生活还要继续。”

伊拉克科技部的一名官员表示,由于奥斯拉克核反应堆被轰炸时还未正式启用,内部的辐射物总量不多,所以核辐射并未大面积扩散。核废墟清理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验不足。所以,伊拉克政府派一些人去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接受培训。

伊拉克面临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之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清理过被轰炸的核设施。工作人员先对现场一些核辐射量相对较低的设施进行检测和拆除,至于整座核反应堆废墟的拆除工作,直到2012年才正式开始。由于施工难度极大,伊拉克政府预估要到2025年才能将核废墟完全拆除,然后还要花5—6年的时间进行后续的清理和防护工作,事情才能告一段落。那时将是2030年左右,距离1981年的空袭行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标签:;  ;  ;  ;  ;  ;  ;  

贻害半个世纪的“120秒行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