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干部空勤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预防感染管路问题维护以及护理的具体改进方案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进行治疗的疾病患者共172例,依照管路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在对对照组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常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案,在对观察组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以及对护理进行改进。对两组疾病患者的实际并发症状态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内疾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率7.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5.3%,两项数据与对照组内疾病患者相比均显现出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的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维护以及护理改进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导管并发症问题出现的概率,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管路维护;护理改进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这一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导管的尖端部分位于疾病患者的上腔或者下腔静脉,通过这种方式为需要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方法治疗的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通常情况下运用在需要进行长时间化疗、长时间输液的疾病患者之中,运用该方案进行治疗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维护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对静脉进行反复穿刺等特征,在当下的临床医疗过程中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患者出现一些并发症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感染问题,正因如此,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管理的维护以及管理。本研究选取了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治疗的疾病患者共172例,现做出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选择自2015年5月始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进行治疗的疾病患者共172例,根据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具体时间进行分组,观察组内疾病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疾病患者46例,女性疾病患者40例,年龄段在79岁至9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83±2.45)岁;对照组内疾病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疾病患者为44例,女性疾病患者为42例,年龄段在81岁至8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85±1.89)岁。本文选择的两组疾病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实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内的疾病患者运用常规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其中主要包含:为疾病患者讲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一些相关知识,第一时间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问题做出解决。
对观察组内疾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维护并且对护理工作作出优化与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方案为以下几点:(1)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PICC置管护理的详细记录表:依照疾病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疾病患者建立起PICC置管护理的详细记录表,通过这种方式对疾病患者从进行插管治疗直至拔管过程中管路的具体状况展开细致的记录,以此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疾病患者在运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治疗后是否发生了感染的问题。(2)局部换药的相关操作:医护人员首先把治疗巾放置于疾病患者置管治疗的肢体之下进行铺垫,并且将置管处的贴膜揭下,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无菌专用护理包,建立起无菌操作区,依照无菌操作的相关需要把贴膜以及输液贴开启,并且放置在无菌操作区之中进行备用,接着在药杯之中放入棉球以及酒精同样作为备用。医护人员应戴无菌操作专用手套,对疾病患者置管治疗部位处的皮肤做出有效清洁并且脱脂待干,酒精不予穿刺点以及导管进行接触,再将禁病患者皮肤进行三次消毒操作,消毒操作的具体范围应大于贴膜的面积,在消毒相关操作进行完毕以后,运用输液贴固定翼,并且确保固定翼与疾病患者穿刺点存在大于1厘米的距离,接着用贴膜对外露的管道进行固定,再将输液贴交叉粘贴,对疾病患者换药的具体日期以及时间做出详细的标注。(3)进一步提升管道的维护力度:①冲管的具体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每天输液完毕医护人员都要为疾病患者进行冲关操作。②无针输液接头的更换:每七天进行一次输液接头的更换,并且在更换操作完毕之后进行冲封管操作。
二、结果
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满意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满意度为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长期应用PICC置管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感染等症状,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采用有效地方法对PICC置管后进行相关的管理与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局部换药、接头消毒以及使用液体等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要求,一旦出现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因污染而引发感染。与此同时,对于执行PICC置管后管理的护理人员应该执行严格的考核上岗制度,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资历或者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于护理人员上岗操作前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保障护理人员的操作符合PICC置管后管理的相关要求。再者,护理人员应该对置管的患者做好观察与及时处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置管后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发热以及穿刺部位红肿等状况,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巍,郭琼萍.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4):113-114.
[2]王靖,李小勤,翟荣君,等.网络维护在降低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4(8):1242-1244.
[3]刘远玲,张秋蓉.持续改进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4):531-534.
论文作者:夏秋,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静脉论文; 操作论文; 中心论文; 并发症论文; 过程中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