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论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论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性论文,基层党组织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既是党的领导的落脚点,也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这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它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因此,党的基层组织除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其发展运行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外,还以社会基层组织为载体,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基层组织并制约社会基层组织的发展。由于社会基层组织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故党的基层组织除了表现为一般属性(共性)以外,在不同的社会基层组织中还会表现出特殊属性(个性)。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建设也为世界所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情况极为复杂,挑战极为严峻。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全面了解建设的对象。具体来讲,就是既要了解它们的共性,也要了解它们的个性。所谓基层党组织的共性,是指基层党组织共同拥有的属性及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普遍原则与方法;所谓基层党组织的个性,是指在不同基层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特性及其建设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不同原则和方法。过去我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共性,如它是先进的政治组织,是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比别的社会组织更加严密、更加统一等。而对不同基层社会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的个性,要么不敢承认它,怕承认了个性就否定了先进性;要么没有看到它,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和重要性。应当说,基层党组织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个性,研究个性,认识个性,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共性和认识共性,否认它,回避它,忽视它,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共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讲得比较多,它们的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基层党组织的个性问题,则涉及很少。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的科学理论进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他们最初提出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思想时,就明确提出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他们指出:“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86页。)。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早论述。列宁、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有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他们强调得比较多。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的基础,是社会基础组织的政治核心。这都是从共性的角度来讲的。在我国,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对马克思主义先驱的基层建党思想发展得最为完备。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重要论断。(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65~66页。)邓小平也曾提出:“提这样口号,那样口号,这样方针,那样方针,只有有了基层工作,有了经常工作,才有希望落实。”(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96页。)江泽民同志更多次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表重要讲话。1989年,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他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然,中央的领导作用从哪里来?如果党的基层组织都淡化了,我看总书记就一定会变成‘空头司令’”。(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82页。)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体来讲,马、恩、列、斯和毛、邓、江论述得最多的还是基层党组织的共性问题,关于基层党组织的个性问题,则很少涉及。作为党的领袖人物,主要从宏观的、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和阐述问题是十分自然的。如何根据他们的思想,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研究和贯彻,则更多地摆在理论家和实践家面前。我们认为,基层党组织的个性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与任何事物一样,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同样也就没有特殊性。基层党组织的共性是建筑在其特殊性之上的,没有不同基层党组织的个性和特殊性,就不会有基层党组织的普遍性和共性。

要研究基层党组织的个性问题,首先要对不同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党的基层组织作科学的分类,有了科学的分类,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科学的分类建立在对事物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但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因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基层党组织作不同的划分,而标准往往不容易确定,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因此,科学分类的前提是明确界定什么是基层党组织,科学分类的关键是科学地确定分类标准并作适当的约定。

按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之规定,从大的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分三级: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其中,第一级是党的中央委员会;第二级是党的地方组织,又分三个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组织为第一层次,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党组织为第二层次,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党组织为第三层次;第三级即党的基层组织,是指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它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有三种组织形式: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而定,并需经上级党组织批准。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基层党组织作不同的分类。

根据单位性质和行业的不同,基层党组织可以划分为:企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街道居委会基层党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军队基层党组织等。这些基层党组织内部可进行进一步划分:一是再分为若干层次,如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分为乡(镇)党委、村党总支部、村民小组党支部三个层次。最多的可达五层以上,如一些特大型企业。二是可以再分为若干细类,如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可分为学校、科研院所、新闻、出版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又如企业基层党组织中又有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党组织之别。三是同一类单位,由于领导体制等不同,其基层党组织也有差异,如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委领导和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就有所不同。这种划分方法是按《党章》的规定进行的,是最一般的划分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便,各种基层党组织所在单位的性质、行业一目了然,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必要的概括性和抽象思维。

按组织计划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独立基层党组织、联合基层党组织、临时基层党组织等。联合基层党组织一般是指联合党支部,指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基层单位与邻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有时也称联合党委或联合党总支部。临时基层党组织一般是指临时党支部,指外出执行某项临时任务,或者参加短期学习或会议,或被抽调参加某个临时机构工作,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新单位时,如未进行选举也可以成立临时党委或临时党总支部。

根据单位是否为权力部门,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划分为权力部门基层党组织和非权力部门基层党组织。所谓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凡负有领导职责的单位都是权力部门,但这种界定只具有一般的意义。比如同样负领导职责的领导机关,不同的单位则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如传统意义上主管人、财、物的单位和其它单位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在同一机关,不同的内设机构(司、处、科、股)也不尽相同,如许多单位的业务部门和政工部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根据职责的不同,还可划分为发挥领导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层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等。发挥领导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包括乡、镇、村的基层党组织)、连队基层党组织、街道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委领导的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等。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如企业基层党组织、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等。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如机关的基层党组织、联合基层党组织等。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的基层党组织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它兼负有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这种划分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总结,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它只有相对的意义。

此外,还有其它的划分方法,如按基层党组织所处地区的不同,可分为沿海地区基层党组织、沿

边地区基层党组织、沿江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内地基层党组织等;按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按所在地区是否为革命老区,还可以划分为革命老区基层党组织和非革命老区基层党组织。

有几种标准就有几种划分法,还可以进行多种划分。这些划分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正如党的十五大指出的:“党的基层党组织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这里讲的特点就是指基层党组织的个性。我们认为,以上划分的价值就在于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基层党组织一定的内部属性,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直接领导、参与、服务行政工作、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的有效保障。这是基层党组织的共性。具体来讲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组织上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政党是阶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最高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来源于党的组织,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取决于党在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纪律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这种严密的组织体系就是要建立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等层次组成的有机体系。党的基层组织,是把党组织起来的必不可少的形式。按党章规定,凡有3人以上正式党员的基层单位都应该成立党支部;党员在50人至100人的基层单位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下设若干支部;100人以上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下设若干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在50人或100人以上的,如不需要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基层委员会,经上级党组织决定,也可以成立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一般应按人数和职责情况划分党的小组,把干部党员和非干部党员编在一起过组织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把每一个党员都组织在一定的基层组织之内,并使每一个基层组织健全而有活力,整个党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其次,从性质上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依、生死与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任何阶级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有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党的经验反复证明党的任何一项任务,如果不同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与,就不能成功。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通过什么来联系群众,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就是依靠基层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党拥有6300多万党员,有340万个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基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直接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管理教育党员与群众的双重任务,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时时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她们的工作和表现而在心中永远矗立起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高大形象。

再次,从作用上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由执政党的地位所决定的。我们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在一个社会基层单位中,有经济组织、行政组织、社团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与他们有密切联系,但从作用上来讲又是不同的,这就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具体作用是保证党的各项任务和意图在基层组织中得到坚决的贯彻和落实。具体到各类基层党组织来说,它们的共同任务是:一是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保证本单位各项任务的完成;二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支持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职权,大胆开展工作;三是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支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四是参与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五是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和管理,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团体工作,让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

当然,由于基层单位性质的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这就涉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个性问题。由于基层党组织的个性问题相当复杂,本文以按职责划分为主线,辅之以战线和行业的不同作一简单的阐述。

第一类,发挥领导作用的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连队基层党组织、街道基层党组织等。邓小平曾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8页。)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但并不能忽视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其中,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重要基础,组织领导是重要保证。没有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作用,政治上的领导作用就可能落空。这是党的领导也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农村、连队、街道,由于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连队、街道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负领导责任的基层党组织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不负历史使命。农村、连队、街道基层党组织还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性。如农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民不再是单纯的农业劳动者,相当多的农村党员跨地区、跨行业经商务工,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就日益重要。街道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新的情况,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和由于企业深化改革而导致下岗人员增多,人员构成比以前更复杂、更参差不齐,再加上单位林立、机构众多,其基层党的组织责任重大,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克服那种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缺乏吸引力、单调乏味的现象。至于连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则有明文规定,按《中国共产党连队支部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中建立的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官兵的基本纽带,是连队统一领导的核心。连队的一切重要问题,都必须经过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再由连队首长分工负责组织实施,紧急情况下,可由连队首长先处理,事后报告。农村、连队、街道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作用。如果没有领导作用,党的工作就会落空。

第二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企业基层党组织、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等。在我国,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类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主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保证单位及其行政负责人正确执行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三是保障本单位干部职工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依法民主管理本单位的事务;四是指导正确处理好国家、单位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五是切实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六是教育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七是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和群众的教育管理。发挥企业和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关于基层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新的尝试。

第三类,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的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机关的基层党组织、部分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联合基层党组织、中外合资企业基层党组织、个体劳动者基层党组织等。这种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最为复杂。择其要者如下:机关基层党组织,在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党员人数比较多,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政策水平要求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认真地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定期评议党员;注意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配合行政负责人做好党员和职工的思想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党员和群众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思想比较活跃,信息比较灵通。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前,要注重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引导,要注重教育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它、认识它,而不是回避或者采取压制的手段。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它在领导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的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决定,日常生活、经营和管理乃至人事安排均由总经理负责。这就决定了这类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一要理直气壮地、公开地开展工作,但一般不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名义参与行政事务;二是着重监督保证作用,主要是保证党和国家关于中外合资企业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教育我方党员防止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是党的活动一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四是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有些活动可以通过他们去进行。

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分类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时,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基层党组织共性与个性的正确认识,为我们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既要敢于抓住属于共性的东西,采取有效的、共同的原则与方法,也要善于找出不同的基层党组织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原则和方法。这才是探索基层党组织共性与个性问题的落脚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都有自己的建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类型的基层党组织,由于其构成成员的年龄、经历、学识不同,党的建设的思路、原则、方法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基层党组织,同样是那些组成人员,昨天、今天、明天,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原则、方法也应当有差别。共性是有限的,个性是无限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加强党的建设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绝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强求一致。

标签:;  ;  ;  ;  

论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