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状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论文_袁思婷,陈松裕

基于现状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论文_袁思婷,陈松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转中不可突破的“生命红线”,安全文化在减少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主题,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以小见大,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以及安全行为四方面对今后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和对策作为参考。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

0、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最早的安全文化概念来自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的报告INSAG-1(后更新为INSAG-7)中,而其亦被当代所广泛认识和传播。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作出调查,首次提到“苏联核安全体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问题。”,并在后续出版的INSAG-4报告中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单位和个人对待生产工作的态度以及其素质的集合[1]。而文化则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因而安全文化与其他种种文化亦无不同,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产物。

而在我国,近代工业的逐步兴起,以及国家层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使得国内安全文化的发展得到了飞跃。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安全文化的核心要义是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亦即当下的安全生产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而安全文化又由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和安全行为相辅相成,因而在企业中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则需要从这密不可分的四点来着手:确立一个正确可靠的安全理念,用其来引导形成出相应的安全制度,并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来作为保障,再潜移默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从而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与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然而,我国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事故频发,主要是国内安全文化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由于安全文化在国内形成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国内企业对安全文化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三是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落实流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2]。因此,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探讨,并建设性地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作为参考,对于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迫切的需要。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状况良莠不齐,下文将以大型电力企业作为例子,从安全文化四个构成要素方面来进行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阐述。

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企业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核心,是安全制度建立的基石,是安全环境营造的前提。一家企业要建设好安全文化,就必不可或缺地需要树立一个具有绝对性指导意义的安全理念,正如现今我国安全生产的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一样,才能够引领安全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而在这方面,作为大型企业的南方电网则是做的比较好的,树立了一个“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不断地宣贯并落实,做到企业之中人人心中有数,很好地发挥了安全理念的作用。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则没有落实安全理念的指导作用,或者将其改之再改,浮于表面,更有甚者则是连安全理念都没有提炼,导致安全文化管理杂乱无章[2]。

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根本,长期的生产实践以来,大部分企业结合国标、行标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标准。然而这些由经验积累而成的安全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但缺乏有效的系统性、规范性管理,大部分生产实际管理情况都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并且下级的执行依赖上级的任务部署,被动执行安全制度、进行安全管理;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亦未有形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停留在文件和讲话等纸上谈兵中,并重视安全管理的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经常于事故后进行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补救,缺乏具有高瞻远瞩性[3]。而南方电网则是以此为动因,进行了安全制度管理的探索,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实行7S精益管理,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并因此收获了安全生产绩效不断提高的应用成效。但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改善体系建设,杜绝形式主义安全管理的发生[3-5]。

安全环境则是直接影响着在工作生产过程中人们安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因素。在南方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下,其虽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但由于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种些许的滞后,以及历史遗留原因等因素导致企业中的部分一线生产现场环境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诸如以前建立的室外配电箱,由于箱体外环境复杂,缺乏针对性管理以及漫长的更新迭代过程,埋下了对在现场进行生产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等情况。因而,更遑论其他类似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都未建立的生产企业能够将安全环境营造得更为良好,将安全风险全都降低为可接受程度,亦或是完全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最为直接的因素。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并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导致的,而是多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制造成的结果。而在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态度,并且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习惯导致的“习惯性违章”。如生产现场不按规定穿好工作服、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生产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不到位,应急预案缺失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较弱等等现象。这些现象虽然大部分员工都明白要按安全制度与规章做事,但总是存在少部分人安全意识不足,不懂得自我保护,为了节省工作流程和时间,埋下许多工作现场的安全隐患,直到导致了屡见不鲜的安全事故的爆发[6-7]。而更有部分人对已发生的类似安全事故不重视,对隐患点风险点把握不足,夹杂在安全行为中的习惯性动作再次导致同类型的事故发生[8]。安全行为的安全性不足,这就是企业内安全文化氛围不足导致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的可预见结果。

2、基于现状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应对方法

基于现阶段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下文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以及安全行为这四个相辅相成的安全文化构成要素方面,给予针对性应对方法。

2.1提炼企业安全理念,确立安全文化建设方向

企业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立足之本,确立企业自身的安全理念意义毋容置疑。企业的安全理念亦即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指导并引领着企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科学安全发展[9]。安全理念绝非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其应由企业从自身实际的管理经验出发,由粗入细,层层深入,挖掘优秀安全文化,并结合当下安全生产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和现今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及可适当参考典型的示范企业,提炼出来,使之适合企业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安全理念一旦确立,亦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但其修改应慎之又慎,决不可朝三暮四。同时,企业应组织宣贯落实安全理念,由上及下,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得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发挥其最大的效用[10-11]。

2.2编制企业安全制度,形成有效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制度是安全理念确立后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企业结合自身行业实际、工作现场实际,参考国标、行标建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其他典型示范企业的样例,并随着企业发展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不断修缮之。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表明防止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苗头和未遂安全事故抓起,减少并防范其发生,这就需要企业配套符合自身安全制度执行的安全管理体系。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减少并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则需将风险的关口前移,进行基于风险的动态评估以及布置预控措施[8],规范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4],扼杀风险于萌芽状态。同时,还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的PDCA戴明循环,规范化、标准化安全管理的人员、要求和方法,实施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形式主义,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每一层次都落实到位。当安全事故真正发生时,应启动应急管理与响应,按风险评估后编成的应急预案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处理,尽可能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安全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亦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事故不瞒报、不漏报,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绝不姑息。安全管理体系基于安全制度,安全制度由安全管理体系去执行,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2.3建设现场安全环境,减少甚至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环境是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建设出来的结果。现场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生产作业的风险等级,因而降低风险,企业则必须依靠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体系对现场环境进行管控,辨识危害,从而减少并消除隐患,建设安全环境。对作业环境的管控,企业需要从标识、划线管理到人机功效管理,每个现场作业环境所涉及的方面做到层层把控[12],由细入微,并因环境的不同有不同的把控标准。同时,企业还需向企业员工提供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处理其指出的作业环境安全问题,将安全隐患消弭于事故发生之前。

2.4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规范企业人员行为安全

人的行为在生产工作中是五花八门的,而部分习惯性行为往往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8]。企业的安全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并不能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时时刻遵守着安全制度,更遑言其能够相互监督,制止不安全行为。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则能够潜移默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改变其安全思维与行为准则[13]。因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范企业人员行为安全中,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关键。宣贯落实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作业现场安全环境,企业先通过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基础来给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作业安全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在这期间定期不断地穿插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安全事故通报及反思学习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耳濡目染地让员工感受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思想观念,从而把“习惯性违章”转变为“习惯性遵章”[14],提高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并潜移默化进行相互监督,自觉制止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构成要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安全理念影响着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体系则构筑成现场工作的安全环境,安全理念、安全制度与安全环境这三者初步构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则制约并改变着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且其再融入企业安全文化之中对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一个正反馈,不断地促使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必须对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以及安全行为四管齐下。

3、结论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以及我国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国内的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人们的安全文化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仍需迫切提高。而基于现状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应对方法,则是需要把企业安全文化拆解成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以及安全行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通过四管齐下做到面面俱到,并积极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广及宣传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进而带动国内整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安全文化 NO.75-INSAG-4[M].原子能出版社,1992:4.

[2]刘莉莉.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之“魂”——访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宣教中心安全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成文[J].现代职业安全,2015(2):10-13.

[3]蒋琨,谭冠雄,黄春潮.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电力安全技术,2012,14(5):17-19.

[4]凌毅,梁广.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广东电力,2008(11):76-79.

[5]黄春潮.推行风险体系化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C]// 电力安全论坛暨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2.

[6]任柏棠.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19.

[7]杨西兵,刘学良,李炳强.试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C]// 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2007.

[8]马德收.基于风险控制与行为规范的安全文化建设[C]// 云南电力技术论坛.2011.

[9]黄思光,郑华祥.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中国修船,2005(2):13-14.

[10]魏文俊.营造安全文化 提升安全理念 精心打造三峡工程安全文化品牌[J].水利水电施工,2004(z1):35-37.

[11]李清,寇宝刚.安全文化构筑安全堤坝——许昌供电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纪实[N].国家电网报,2007-05-11(002).

[1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44-53.

[13]梅强,张超,李雯,等.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研究——基于高危行业中小企业的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2):277-286.

[14]刘萍.安全文化:从"习惯性遵章"开始——"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1):70-73.

作者简介:

袁思婷,女,1992-0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继保自动化班,高级作业员。

陈松裕,男,1994-07,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景湖巡维中心,变电站值班员。

论文作者:袁思婷,陈松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基于现状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论文_袁思婷,陈松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