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和泰语地名结构分析及地图上汉字音译_泰语论文

傣、泰语地名结构分析及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泰语论文,地名论文,图上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名学包含地理、语言、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内容。各个民族语言的地名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通过地名含义的分析,能够获得有关地理和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为语言和方言的研究提供线索。

傣、泰民族和操侗-泰语族语言诸族一样,属于种植水稻,在山间平地上,依水而居的民族。侗—泰人共同有过原始村庄的稻作文化。傣、泰人在这一文化基础上,在他们与其他侗—泰人分离以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封建领主文化并共同受到小乘佛教的影响。他们的地名体现了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状况的特点。从语言结构来看,傣、泰语地名也反映了侗—泰语族语言的名词结构特点,即:合成的名词中,修饰或限制的词素在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成分之后;大类名(或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如:

许多地名的前一词素,侗—泰语族语言同源,形成侗—泰式地名。从两广至滇边,经过南乌江和湄公河直至泰国都保留有这种侗—泰式的地名(在中国境内有些地方已无侗—泰居民,但留下了侗—泰式地名)。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条傣、泰族先民的迁徙路线。

一 侗—泰式地名

侗—泰式地名多以“水田”、“水”、“口”、“村子”、“坝子”作地名的起首。

1.以na[2]起首的地名 na[2]在壮—泰语支和黎语支(ta[2] )诸语言中是“水田”之意。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有“那”、“纳”。在广东和广西以“那”字打头的地名有很多,本文仅举数例:

广东台山有那扶墟,中山有那州府,新会有那庆,清远有那落村,防城有那良。广西来宾有那研,武鸣有那臼,德保有那吞,邕宁有那美,靖西有那坡。贵州有纳雍县,以那架。云南文山州有那洒,西双版纳勐腊县有那寺,而“版纳”一词是“千田”之意(原为傣族人民向封建领主提供粮食、劳役等负担的辖区单位),德宏州潞西县有那目(猪田),那招(官家之田)。泰国境内以“那”字起首的地名也不少,(注:本文所列泰语地名,均是县以上的地名。泰语地名的中文译音无统一译字。本文采用的是曼谷赅两合公司出版社出版的《泰国地图》的译名。该地图根据泰国中文报纸及各家的译名加以慎重选用出版。)如:那汶,那家,那刚,那暖,那莲,那他威。古时在泰北建立的兰那国,“兰”

是“百万”之意,“兰那”即为“百万田”。

2.以nam[4]起首的地名 nam[4]在侗—泰语族语言里是“水”之意。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是“南”、“湳”。广东的广宁有南条寨。广西有南晓、南丹,上思有南能山。海南岛定安有南远溪,南定汛,儋县有南建江,澄迈有湳泉。云南文山州有南盘江,德宏州瑞丽有南坎,威远江上有南宋渡,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有南谦, 州内的流沙河叫:nam[4]ha[3],澜沧江叫:

(意即“金江”)。在泰国境内有南挠,南蓬,南讼,南任等。

3.以

起首的地名

在侗—泰语族语言是“口,嘴”之意。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有“百”、“博”、“剥”、“北”。

广东有博罗县,东莞有博厦,开平有博健。广西有博隘(剥隘)、百色、百旺、百朋。黔桂边上有百乐。泰国有北革、北披、北壳、北妥、北拍允。

4.以

起首的地名

在侗—泰语族语言里是“村庄”之意(泰语单用时是“家”,作词素和地名时是“村”)。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有“板”、“畈”、“曼”、“芒”、“望”、“万”、“班”、“蛮”等。广西防城有板典,钦县有板暮、板竜,宜山有板江、板莫,邕宁有板空、板良,南丹北面有板么。贵州有望谟县,黔桂边上有板桃。云南德宏州潞西有芒蚌(温泉寨)、芒辛(石头村),孟连有班戛,保山有板桥。西双版纳州内带“曼”字的地名更多,如:曼迈(新村)、曼伞(竹村)、曼点(田埂村)。金平有老蛮耗。泰国有万碧、万摹、万那、万莱、万艾,班清。

5.以

地。湖北有垌塚。湖南有吉峒坪、洞庭湖。广东有峒中,四邑以“冲”字打头的地名很多,如:冲陵、冲茶,冲云,冲门,冲洋。此外还有儒垌,良垌,诗洞,隐洞。广西有泥洞,隘洞。贵州有施洞,三洞,合伞洞,贯洞,拜洞。云南镇远有东岗,元江有东峨,澜沧有东回,文山州富宁县有洞波乡,沧源有勐董镇。泰国境内有童哇、童苍、童蓬、童艾。

二 傣、泰式地名

傣、泰族先民迁徙至云南以后,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已和原住地岭南地区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有了一些表现各自特点的地名。这种傣、泰式地名其打头的字在两广和贵州已很难找到。

1.具有共同特征的傣、泰式地名

(1)以

在傣、泰语里是“地方”之意,如:

字起首的地名在两广和贵州十分罕见。(注:据史书记载,广西汉朝时苍梧附近有猛陵县。)在云南西南部则有很多,如:金平有猛拉,双江有勐省,风庆有勐佑,滇南有蒙自,滇西有孟连,西双版纳内有勐海,勐腊,勐养,勐竜,勐捧,勐遮,德宏州内有芒市,勐卯(瑞丽)。泰国有(勐)博达耶,(勐)巴吞他尼,(勐)北标。

(2)以

在傣、泰语是“城市”之意,源自汉语的“城”。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有“景”、“整”、“姐”、“遮”、“昌”(或清)。云南有景洪、景东、景谷、整董、整糯,德宏州有姐相、遮放。泰国有昌莱(清莱)、昌迈(清迈)、昌孔、昌盛、昌康、昌堪、昌佬、昌任等。

(3)以

起首的地名

在傣、 泰语是“池塘”之意。地图上的音译汉字有“弄”、“廊”、“糯”等。云南德宏州有弄岛(青苔塘)、弄比(鸭塘)、盈江有弄璋(象塘)、澜沧有糯福(席草塘)。泰国有廊肯、廊视、廊社、廊磨。

(4)以

(泰语huai[3])起首的地名

(huai[3])在傣、 泰语是“小溪”、“山谷”之意。地图上的译音汉字有“回”、“惠”、“会”、“怀”、“渭”、“贺”、“汇”等。云南景东有回龙村,会马、澜沧有惠民(熊多之谷)、富宁有渭迷村(熊沟)、耿马县有贺马沟。泰国有汇况、汇酷、汇贲。

2.傣、泰语各异的地名

(1)傣式地名 以

(2)泰式地名

泰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与傣族地区又有所不同,海湾多、沼泽低洼地多、河流多,建立了独立王国,全国信仰小乘佛教。他们的地名体现了这些特点:

A.以tha[3]起首的地名 tha[3](傣语ta[6])原指“渡口”、 “码头”,源于汉字“沱”。傣语用ta[6]作地名的很少, 只发现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打洛”村。现在泰语用tha[3]表示“港”。泰国中文地图音译的汉字有“他”、“呈”,如:他温、他巴、他銮、他帽、他迈,呈娘、呈央、呈万。

B.以mε[3](傣语mε[6])起首的地名 mε[3](mε[6])泰、傣语是“母”之意。“江河”叫mε[3]nam[4](水之母)。 由此可知以mε[3]起首的地名表示江河所在或所经之地。傣语很少有用mε[6] 字打头的地名。表示河流,多以nam[4](水)字打头,如澜沧江叫nam[4](水)

(江)xam[2] (金)“金江水”。 流入泰国叫

音译成“湄公河”。在泰国以mε[3]打头的地名有很多。地图上音译的汉字用“夜”,如:夜谟、夜林、夜攻,夜栽、夜匹、夜他、夜东。

C.以

起首的地名

在泰语里是“低地、区域”之意。地图上音译的汉字是“叻”,如:叻甲曼、叻天,叻袍,叻仑缴。

D.以

起首的地名

在泰语里是“深水潭”或“王宫”之意。地图上音译的汉字用“汪”。地名有汪莲、汪侣、汪通、汪磅、汪三摹、汪秦。

E.以

起首的地名

在泰语是“有小港湾之低地”的意思。地图上音译的汉字有“曼”、“挽”。地名有曼谷、挽卿、挽叻、挽甲力、挽博、挽赐。

F.借用巴利语、梵语的地名 泰族全国笃信小乘佛教。泰语地名有不少是借自印度古代的巴利语和梵语(下文括号内的P.表示借自巴利语;S.借自梵语)。例如:mon thon(P.“环、

“华丽之城”,汉字地名叫“披集”。

三 傣、泰语地名含义分析

地名的含义一般是可以分析的。傣、泰语地名的含义有3 种情况:

1.描述性的 即前一词素表示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划,后一词素则描述该地区所具有的特征、形状、位置、物产、动、植物和出现过的知名人物。

标签:;  ;  ;  

傣族和泰语地名结构分析及地图上汉字音译_泰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