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0及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_环境经济论文

ISO 14000及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_环境经济论文

ISO14000及其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9、 10 月间, 国际标准化组织( The

International C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中的5 个标准(整套体系一共有100个左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与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Use);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ystems ——General Guidelines on Principles,Systems and

Supporting Techniques);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Auditing——General Principles);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Auditing——Audit Procedures—— Auditing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ISO14012, 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条件(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Auditing ——Qualification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al Auditors)。 至此,自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环境标准问题,在国际上形成了一部分国际通用性的标准。尽管目前这些标准还是非强制性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宽限期,但发展的大趋势已定,它对国际贸易必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抓住战后有利时机,致力于发展经济,普遍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雄厚。从70年代末起,它们开始注重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为此,各国政府通过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多边环境协定和国际公约。早在1972年,联合国便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即《斯德哥尔摩宣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和发展大会”,发表了《关于环境和发展宣言》(即《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以及一系列公约。此次大会以后,环境管理问题更加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加强环境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潮流。

在一些协定和国际公约中,涉及到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条款,这很自然引起各有关国家、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环境标准的要求自然就会有差异,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一般都高于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标准,这便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使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之外,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便出现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因此在1994年达成了关于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协议(TBT ——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其目的在于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包括环境标准方面的壁垒。然而,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通过一些单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被人们称之谓“绿色保护主义”。据粗略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随着ISO14000 系列标准实施范围的扩大, 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还会增大。

二、ISO14000与可持续发展

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兴起,并迅速传播开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大肆破坏换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最后受损害的是人类自己。于是从60年代开始,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包括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着手研究和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一课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各界广泛的注意,人们开始提出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保护环境等等。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增强,在发达国家,许多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广大消费者对ISO14000所抱的积极态度, 也可见ISO14000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为此, 它开始受到各国和各有关组织及机构的重视。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各国、各地区、各组织根据《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纷纷制定和颁布旨在加强环境管理的法规和标准,推出包括环境标志、环境审核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推动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改善了环境状况和质量,引发了全球性的“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的竞争。由于各自新制定的法律、条规和标准各不相同,它们所实施的标志和审核办法也各有一套,各国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方便,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ISO 组织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也看到了机会,于是响应联合国宣言的号召,为在保护全球环境和发展新的国际活动中发挥作用,于1990年同国际电工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 )共同出版了《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一书,书中提出“环境与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标准化工作中最紧迫的课题之一。1992年ISO 建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Th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n the Environment——SAGE)。

环境战略咨询组成立后,很快提出了一个建议, 即采用与ISO9000同样的原则对环境管理制定一套标准,以加强组织评价,不断提高环境行为能力。1992年秋天,ISO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于同年10 月做出了设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的决定,于1993年6 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的环境行为,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种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职责是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ISO14000设置环境标准的指导思想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它是否能满足各类产业改善环境管理的需要,取决于它对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产品与服务引起的环境行为的改善程度,最终要以它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来评价。为此,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在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时明确了以下指导思想:(1 )ISO14000系列标准应以不增加且以消除贸易壁垒为目标;(2)ISO14000 系列标准可用于各国对内对外认证、注册等;(3)ISO14000 系列标准必须摒弃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环境管理标准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弹性原则,即允许发展中国家有一段宽限期,在这段时间内使其产品和管理制度逐步达到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以示在环境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给予一定照顾,其原因:(1)经济基础和法律、 法规不同;(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同;(3)评价质量的差异性; (4)需要必要的技术信息和技术支持;(5)不实施ISO14000 系列标准产生的潜在的不利影响。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决定在ISO14000标准中考虑以上5 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得到了上述国家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2.应用对象主要定位于中小型企业等组织,这是因为:(1 )全球中小型企业等组织占组织总数的80%左右;(2 )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各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3)在经济活动中, 中小型企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4 )中小型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中小型企业受到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同时受到来自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取得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

3.确保认证审核员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不受上级管理者、其他外界势力和认证申请者的影响。

只有体现ISO14000系列标准的公开性、合理性和广泛适用性,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型企业所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改善全球环境,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目标。

四、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七项原则

在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时,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规定了以下七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1.ISO14000系列标准应具有真实性和非欺骗性;

2.产品和服务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和信息,应具有实际意义、准确和可检验性;

3.不能采用非标准的评价方法和试验方法,而必须采用国际、地区、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

4.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该泄露机密的商业信息;

5.应具有非歧视性;

6.能进行特殊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

7.应不产生贸易壁垒,保证国内外的一致性。

五、我国设置GB/T24000——ISO14000 系列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国际上迅速形成了强化全球环境管理标准化的气候,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近20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自身的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多次提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出必须采取“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的方针。其实,这些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已经严重恶化,若再不引起重视,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不仅会严重地影响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引进ISO14000系列标准对改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它反映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相一致。为此,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便开始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有关环境管理标准化动向,支持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连续数年以P成员(注:P成员即Participating member,意为有投票权的成员;O成员即Observing member,意为无投票权的成员;L member 为联系成员。)身份参加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的年会和各项活动,并于1995年5月开始筹建,并成立与ISO/TC207相对应的国家环境管理标准化机构——“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207(China Sate Bureau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TC207)。

为了把ISO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的“全面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引入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之中,为了准确地反映标准的原意,保证我国企业在开展双边或多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活动中与国际标准接轨,根据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技术经济政策,国家标准局决定等同转化这套系列标准,代号为GB/T24000—ISO14000。

实施GB/T24000—ISO14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

1.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ISO及时组织制定ISO14000 系列标准旨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施这套标准,从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去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的实质是保护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则是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之所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与生态过程控制,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全过程控制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即生产方针的确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选择、消费结构及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对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等等。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组织(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增加投入、消耗资源取得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产品的单位产量消耗的资源、能源要高出1~2倍,甚至5~6倍。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充分调动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21世纪议程》着重阐明了人类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应做出的决择和行动的方案,从而对环境和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同样,加强环境管理,对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4.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平均在15%左右,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了1997年的3250.6亿美元, 在全世界的排位也由第32位上升到了第10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在世界贸易中份额的增大,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很小,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的比例很大,不少产品的技术标准较低,很容易被进口国拒之门外。而当今的市场已经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在美洲市场不能接受的产品,在欧洲市场、日本市场同样会遭拒绝。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个开放的、公平的、非歧视的、透明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并能使全球生产按相对优势得到资源优化分配的贸易制度,对所有贸易伙伴都是有利的,特别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从70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着环境问题,纷纷对产品及其消费过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要求,颁布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和新的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尤为不利。为此,发展中国家应该以同一个声音向世贸组织和国际社会呼吁,在制定贸易制度的时候,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给它们相应的优惠条件,以便它们能够加速发展,在制定贸易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维护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制止和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争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件;(2)建立一个公平、稳定、 非歧视、透明的世界贸易和市场准入制度;(3 )保证环境与贸易政策相辅相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ISO14000系列标准为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满足各方面(包括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需要,并将对消除贸易壁垒和促进贸易体系的改善起积极作用。无论对目前环境好或不好的地区都执行不增加贸易壁垒的原则,确定前面所讲到的七条原则,目的是为了使国际市场的准入具有公开性、非歧视性和有透明度,避免产生贸易壁垒。

我国实施GB/T24000—ISO14000 系列标准,将促进我国各类组织,特别是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改善,以适应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我国于1993年确定了环境标志图案;1994年5 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并批准了首批环境标志产品;1996年4 月批准了第二批环境标志产品;1996年12月,国家环保局批准厦门市为全国第一个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试点城市。到1997年底为止,全国取得ISO14000认证的企业有21家。

我国对这项工作抓得较紧,行动较快,相信对我国的环境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需要。GB/T24000—ISO14000 系列标准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它将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1)有利于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促进实现环境优化的目的;

(2)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避免重复检验,认证、注册、 标志以及消除互相矛盾的要求,为各组织(企业)提供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3)有利于各组织(企业)制定符合统一标准的自我声明, 证实其满足环境优化的承诺;

(4)有利于提高组织(企业)环境管理能力, 提高其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5)向外部组织证实自身遵循所声明的方针, 以便外部组织用此对其环境体系进行科学的认证和评价;

(6)有利于协调各国(各成员)不统一的管理性指令和文件, 取代现在还在制定的地区性和国家环境管理标准,实施统一的科学的国际标准。

六、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领域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感受到了世界范围的环保浪潮对经济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制约因素。许多国家,首先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严格的环保检验,绿色认证、绿色标志已成为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之一。一些国家已把ISO14000转化为本国标准,而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制定自己的环境标准,如日本对进口大米规定了多达91项的安全卫生标准;而欧盟则对进入该地区市场的纺织品实行无公害检验合格证的规定,并根据该规定制作了各种生态标志。这些措施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一些商品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市场,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在1997年已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但我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强,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重视。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对我国贸易既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一)有利的影响

1.在1996年9月1日和10月1日ISO正式发布ISO14001、 ISO14004 、ISO14010、ISO14011和ISO14012之前,一些国家已发布它们自己制定的国家标准,做出了各种规定,限制甚至禁止一些商品进入它们的市场,事实上设置了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一些产品出口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据初略统计,我国有4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一些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难进入这些市场。

ISO一再声称,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除了加强环境管理力度之外,还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防止和解除贸易壁垒的目的,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宽限期。因此,我国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GB/T24000—ISO14000系列标准,显示了我国对实施ISO14000 的积极态度,当然实施该标准,对我国有不少压力,但它又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推动环保与出口贸易同步发展。同时,也向世界明确表示,我国实施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于不符合ISO14000统一标准的地区性标准,我国将不予遵循。同时,也向世界宣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权享有宽限期。

2.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有利于增强我国政府部门、企业以及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效益,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但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ISO14000,迫使政府、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重视环境和环境管理,有了这些标准,就有章可循。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还可以节省能源和原材料,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3.我国是在ISO于1996年下半年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之后, 立即将其等同转化成国家标准的少数国家之一,这有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我国自1993年以来,便是ISO/TC207的P成员,参与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整个起草、审定、通过的全过程,对该系列标准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害关系比较清楚。为此,我国及时成立了认证机构,选派20名环境审核员接受了欧盟—新加坡地区性环境、科技研究院的培训,有了一支队伍,并已对一些产品进行了审核认证,使这些产品可以自由地进入各个市场,有利于促进出口贸易。这便是我国采取国际统一标准的重要意义所在。如海尔冰箱继获得ISO9000 认证后又通过了ISO14000认证,因而畅销于国内外,便是一例。

4.ISO14000系列标准在目前还是一种企业的自愿行为,它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大原则统一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相关的条款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的这种自主权自然对企业有利,同时,企业制订的这些标准很可能也是一部分消费者所期盼的,这不就相得益彰了吗?

5.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企业,除了其本身承担了义务之外,对其贸易伙伴自然也就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 有一个术语英文是“Supplier challenge”,中文意思是对供应商的挑战,也就是对供货方提出的环境标准要求。比如说有一家生产包括餐巾纸、擦脸纸、卫生纸等纸巾的造纸厂,其原料分别由几个国家的多家厂商供应,在该厂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之后,该厂对其原料的环境标准提出了要求,包括酸雨、气候变化等对木材的影响,该厂通过一公证机构确定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同时对原料的环境标准也同时确定,然后对各供应商提供的原料进行检验,以保证其产品质量。由于这是由公证机构确定的标准,被淘汰的供应商不能对该厂提出异议,避免了因发生纠纷所引起的麻烦和费用支出。

我国已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 Supplier challenge ”也是一把双刃剑,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企业对我国原料供应商,同样会使用这一手段。由于我国目前环保方面的问题较多,许多原料很可能不符合要求的标准,必然影响这些原料的出口,包括中草药的出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管理。

(二)不利的影响

1.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一批国家实施与 ISO14000 相关的各类环境标准,使我国的不少产品因不符合有关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而无法进入该市场,这种影响越来越大。据调查,仅1996年一年,欧盟各国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的价值达到220亿美元, 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涉及纺织品、成衣、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制品等。1997年7 ~12月期间,欧盟成员国拒绝亚洲国家输入的商品价值就达28.5亿美元,其中1/3与纺织品、成衣有关。纺织品、 服装都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由于产品不符合一些国家的环境标准而受到很大的影响。除了以上产品,受影响较大的还有农副产品、电器、轻工业产品等等,据联合国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由于不符合国外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我国每年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

2.由于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绿色产业”逐步兴起,为国际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日益走俏,“绿色”新产品在新开发的产品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从80年代到90年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1990年的调查表明,80%的德国人、77%的美国人和67%的荷兰人以及40%的欧洲人表示在购物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因素。因此,在许多国家纷纷掀起了“企业环境热”,逐渐树立“企业与生态共存”的“绿色形象”,以抢占市场。而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对产品的环境标准真正重视的企业很少,这必然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大大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亚洲许多国家货币严重贬值的情况下,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更是雪上加霜。

3.自ISO14000系列标准开始实施以来,未经ISO认证的产品, 包括没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即使还能够出口,在出口时也会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限制。这对我国出口贸易极为不利。唯一的出路是加快认证工作, 但这项工作需要很大的投入, 据估算, 一个100 人的企业实施ISO14001的培训费用需要0.8~1.8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承受的。当然,在我国培训的成本不至于那么高,但其支出也将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4.我国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整个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相当可观,但绝大多数这类企业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对它们来说困难更大。这也必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5.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虽说企业可自愿实施,其主动权还在企业手中。 为了更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效率、效益,促进买卖双方的互相信任和合作,使交易有条不紊。但是,违反条例规定的标准会导致被罚款、被仲裁或被起诉;违反行业标准,则可能失去商誉,丧失商机。由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基础较薄弱,违反规定标准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多,这必将对我国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6.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利用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污染转移、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其主要表现为:(1)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和不当利用;(2)转移工业废弃物和受控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利用的贸易方式;(3)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使高污染企业纷纷投向我国的一些地区。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企业和有关人员应增强环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在继续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和继续利用直接投资的同时,加速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特别要加快立法的进程。

如果我们延伸开去讲,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以及不久的将来将会出台的ISO15000职业安全卫生标准,都体现了管理工作的进步。20世纪下半叶以来,标准化工作已经进入了管理科学领域,可以说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各类标准。我国企业的管理比较落后,往往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对于企业来说,各类标准就是企业管理应该遵循的规矩。因此,要加强企业管理,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开展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各类标准体系亦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通行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看到这一点,因此都纷纷实施这些标准体系,或准备实施。笔者认为,晚实施不如早实施,在实施初期可能会走些弯路,或吃一些亏,但最终一定会得益。特别是通过实施这些标准体系对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那将是受益无穷的大好事。

标签:;  ;  ;  ;  ;  ;  ;  ;  ;  ;  ;  ;  ;  

ISO 14000及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_环境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