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张钊源

珠海华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软土是一种强度低,渗透性差,压缩性高的特殊性质淤泥质土。若是工民建的地基受力层为软土的时候,就形成了软土地基。因此在工民建施工的应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技术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整体共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民建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1.渗水性较差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含水量比较丰富,因此渗水性能较差。但是如果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在工民建工程在排水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明显的下沉以及塌陷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于这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2.压缩性能较强:因为软土地基是由饱和粘土构成的,所以有着极强的压缩性能。一旦软土地基受到较大压力压迫的时候,就会导致软土地基出现形变,从而直接造成工民建出现沉降的问题。

3.承载能力弱承载能力弱

工民建施工的时候,如果地基属于软土地基,那么在施工的时候,所产生的压力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基的土壤结构,使得整体受到损坏,土壤结构从固体状态逐渐转化为流体状态,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软土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对整体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对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二、什么是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指的是那些天然含水量较多,且土壤孔隙比大于1.0 的饱和性土壤。软土作为地基容易产生稳定性差、易发生渗漏、地面沉降的现象。如果在软土地基上开展工民建施工,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而且对于后期的防护工作也要求极高,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软土地基由于强度差、渗透作用差、含水量多、土壤孔隙大等特点,不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发生坍塌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并且在建筑的过程中,由于软土的固结速度非常慢,还会耽搁工期,影响建筑质量,所以要想保证工民建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软土地基问题,通过技术处理手段,保证其能够符合一般地基的承载程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约后期经济成本。软土地基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1

三、软土地基的特性与危害

工民建工程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作业,会增大施工作业的难度,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在延误工期的同时,容易出现一些工程事故,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危害,其危害主要有浸水损坏和剪切拉裂损坏两种:

1.浸水损坏浸水损坏

浸水损坏只要是由于软土地基的渗水性较差,使得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弱,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将会储存大量的水在地基的内部,这些多余的水有对建筑的地基具有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在建筑完工之后再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地基内部的水储存量超过负荷量,在储水量较多的地方就会出现地面下沉或者塌方事故,最终导致建筑的地基产生形变,使得建筑物出现明显的裂缝,将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严重危害到使用者或者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影响到工民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剪切拉裂损坏剪切拉裂损坏

剪切拉裂损坏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地基的震动荷载超过其负荷量,或者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过大,对建筑物的软土地基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建筑边坡的位置会产生明显的隆起,导致土体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地基的强度受到影响,使建筑物发生整体的位移现象,甚至出现建筑物不均匀下沉下降的情况。建筑物一旦发生剪切拉裂的现象,就会使建筑物的内部出现墙体裂缝,严重的将会产生贯穿性裂缝,对这个建筑的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

四、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工民建筑中处理好处理好软土地基的各种问题,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否则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增加建设成本。在进行软土地基技术处理时,首先需要更具实地条件和地质情况对施工范围内的软体地基做出充分的勘察和分析,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手段,保证工期按时完成,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建筑安全。

1.软土地基的表层处理技术

对于软土地基的表层处理可以通过置换土壤和敷垫材料来使得软土地基变成可以正常承载的土壤。置换土壤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软土置换成为普通的土壤,从而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让其便成为可以正常施工的地基土壤。具体来说,可以将软土置换成为沙质土、粗砂或者灰土等这些承载性较好的土壤。但是这样技术处理的前提就是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比较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置换。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范围内所有的软土都进行置换,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在进行置换土壤技术之后,必须要对置换过的土壤进行夯实工作,充分保证其有一定的承载性和安全性。敷垫材料技术主要是针对软土基地容易出现的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的问题。在对软土基地进行技术处理时,可以通过使用铺垫材料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工民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具体做法常为使用土工布、化纤无纺布或玻璃纤维格等材料进行铺垫,减轻软土地基的渗水性,降低地面沉降的可能性,保证软体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且分布均匀。

2.软土地基的深层加固技术

软土地基的深层加固技术可以分为深层石灰搅拌桩和深层水泥搅拌桩两种技术形式。深层石灰搅拌桩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中的黏土地基的处理,黏土由于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黏土地基中加入石灰这种固化剂,通过石灰和黏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地基强度。具体在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所选择的石灰直径必须小于 2mm,且需要是没有杂质纯净保质期没有超过三个月的石灰;②在施工的时候,对于那些表层硬壳比较薄的地方,要先用砾石或者砂石进行地面铺垫工作,以保证机械的正常操作;

③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提升结束的过程完成对深层石灰搅拌桩的施工,进而确定桩距和施桩范围。并且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石灰粉的覆盖,以避免石灰和雨水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深层水泥加固比较适合淤泥质土、粉土以及泥炭土构成的软土地基。它是一种以水泥为主要固化剂的处理方式,通过软土和固化剂的搅拌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固性。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对相关参数进行确定,试桩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标段的桩数小于5根,且在试桩成功后才能进行水泥的搅拌桩工作。水泥搅拌桩施工应该采用二喷四搅的工艺,保证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再搅拌成功后,要对搅拌桩的质量进行检查,特别熟对水泥的用量,重复搅拌的次数,压浆过程是是否有喷浆现象等进行重点检查。

结束语

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不但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工民建的施工质量。因此,工民建的施工人员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熟悉的掌握了解,并能够正确的运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提高沉降计算的精度以及设计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民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民建的整体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陈开勇.建材与装饰.2016(19)

[2]浅谈工民建施工监理[J].魏铁汉.民营科技.2016(12)

论文作者:张钊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探析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张钊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