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厅建筑声学环境细部设计论文_苗春

学术报告厅建筑声学环境细部设计论文_苗春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0

摘要:学校一般会运用学术报道厅来开会、演讲、比赛等等,主要是由于学术报告厅能够容纳许多人。为了使学生都能够在学术报告厅听到讲话的声音,应该对其采取独特的声学设计,使其能够更加清晰的听到声音。一般学术报道厅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校课余的文化生活,所以对声音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学术报告厅的设计要点和建筑声学设计的方法,并根据设计实例增强对学术报告厅建筑声学环境的设计。

关键词:学术报告厅;建筑声学;声学环境;细部设计

一、学术报告厅的设计要点

(一)具有均匀合理的声压级

学术报告厅是应用语言,并且可以进行多媒体电化教育。一般学校对学术报告厅的音质要求是使学生能够听清楚、听明白,所以在学术报告厅的声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将观众席能够听到的声压调整到70分贝至75分贝之间,声场的之间的调度应该在4分贝左右。在学术报告厅内部产生噪音的声压级别应该将其控制在不超过最低声压的10分贝以上。为此,应该严格控制学术报告厅的容积、形状。需要根据学术报告厅的容积确定座位的数量,根据房间的形状确定长宽高之间的比例能够合理。除此之外,应该对学术报告厅进行建声设计,使自然混响产生声音的时间与音响产生混响的时间相近,并且音响还需要使其能够在学术报告厅内部均匀的扩散。

(二)要有较小环境噪音和本底噪音

音响应该摆放在噪音较小的位置上,或是能够对地板、各种管道、墙面、门等进行隔音处理的地方,并且将本底噪音控制在不要超过35分贝。环境噪音一般都会难以控制和估计的,噪声可能是来源于环境噪声,也可能是本底噪声。例如学术报告厅内部通风设备噪声较大,就会对导致学术报告厅里面的学生难以辨别声音的内容,也会对报道厅的音响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采用电声的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噪声,但是也会使原有的声音经过传播之后降低声音的清晰度,难以实际控制噪声的发生,所以在进行学术报告厅建筑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隔音和隔离震动的措施。

二、建声设计

(一)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

在学术报告厅进行建声设计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可以使声音更加真切,也可以提升声音的丰富感。如果混响声音产生的时间较短,就可以使话语听的更加真切,混响声音产生的时间较长可以增加声音的丰富度。学术报告厅产生的音响效果与混响声音维持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可以根据学术报告厅的容积,将混响的声音维持在0.55秒或1.55秒之间。同时,应该考虑墙面是否运用了能够吸收声音的材料。一般来说,弧形的墙面可以将回声消化掉,而吸收声音较好的材料有毯子、矿棉板等。例如在学术报告厅的后墙进行强吸收声音的设计,防止产生回音,影响观众的听觉效果。但是一般在进行学术报告厅的建声设计时,不会对屋顶进行吸声处理,而作为声音的反射面,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晰[1]。

(二)声场不均匀度

学术报告厅的声场不均匀度应该将其控制在3.5分贝之间,在采用音响时,应该将其控制在3分贝。因此,需要合理并均匀的将能够吸取声音的材料放置到学术报告厅内部的墙面、地板中,使其能够将声音合理的传播。在学术报告厅内部可以放置一些扩散体,将扩散体放置到墙壁、屋顶上就可以使声音的传播信号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在学术报告厅内部反射音可以增加听众听到声音的真切感和空间感。在报告厅内部,经过墙面的反射音可以增加声音的洪亮度和均匀度。另外,学术报告厅的噪音应该不大于30分贝,运用音响设备时,应该不大于40分贝。

(三)避免声场缺陷

学术报告厅的形状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矩形、扇形、方形对角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不运用任何音响设备进行报告时,需要将两侧的墙面和屋顶作为声音的反射面,并且确定反射面的角度能够将声音均匀的传播到听众的耳朵,而且也可以使后排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一般声音不清晰,多是声场出现了问题。使声场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出现了声染色、声聚焦、声影区、回声、颤动回声等声学现象。

(1)声染色

如果学术报告厅内部的容积较小,会导致声音的传播曲线不稳定。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声音的信号达到加强或是减弱都会导致声场不稳定。声染色就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被加入了另外的声音。在学术报告厅内部由于发生驻波共振引发的声染色,会使声音失真,让听众感觉到讨厌的情感,使声音失去真切感。为了解决声染色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学术报告厅的长宽高的比例来解决。另外,可以使物体的摆放位置不具有对称性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声聚焦

声聚焦是因为大量的声波在凹面形状的墙壁上传播可以使反射声聚集到一起,从而产生的声音特别响亮。如果在学术报告厅发生声聚集现象,会使声音显得有些烦人,导致在墙面附近的听众难以听清声音的内容。为此,可以改变墙面的凹面程度,采用凸面形状的墙面,并设置一些能够吸收声音的材料。

(3)声影区

声影区是由于在学术报告厅内部中存在障碍物等原因,所以使声音不能够直接到达传播的位置。在声影区的声音非常低,会使听众听不到声音。为此,可以减少障碍物的摆放。

(4)回声

回声是由于时间的差距使真实的声音被听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可以听到这种声音。一般是延迟50ms的反射声,当学术报告厅产生的声音不能被吸收,而且反射到相应的墙面上会出现回声。回声会使听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会使声音的均匀度和清晰度降低。为此,可以增加吸收声音材料的利用,使反射音降低从而降低回声现象的发生[2]。

(5)颤动回声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个平面或是凹面会使其产生颤动回声,发生颤动回声的过程中,听众对声音的感受是感到颤动的感觉,使人感到厌烦。因此,可以将声源进行合理的放置[3]。

三、学术报告厅的设计实例

(一)学术报告厅设计实例

湖南学术报告厅容积是3010立方米,每个座位占据面积可达7.9立方米,舞台面积150立方米,墙面与柱子连接,并且挂上窗帘,地面是水泥制成的呈现出阶梯状,天花板是能够吸声的穿孔设计。

(二)学术报道厅声学设计的实际效果

在学术报告厅进行报告时,一般能够容纳240个人,后排的听众能够感受到立体声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学术报告厅的墙面呈现出凹凸形状的排列方式,并且采用吸收声音的材料。另外,前面的天花吊顶应该采用反射结构,使声音能够传达到后排,但是后排的天花吊顶应该以能够吸收声音的材料为主,使其能够减少回音的产生。后墙一般会采用强吸收的设计结构来控制后墙产生的回声,从而减少混响的声音。地板构造采取160mm×160mm厚的方形隔震橡胶垫将其铺满岩棉,使地面具有隔声减震的效果。这些细节设计使听众具有良好的听觉享受[5]。

结语

对学术报告厅进行建筑声学环境细节设计,可以增强听众们的视觉享受,增加声音传达的清晰度,不会给人厌烦的感觉。在进行声学设计的过程中与装饰物的摆放相结合,从障碍物和装饰物的位置、音质的调节、噪声的控制等方面对学术报告厅进行声学设计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噪声,增强声音的真切感。

参考文献

[1]王亚平,程志红,张晓峰.建筑声学环境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 26(03):237-240.

[2]姜学思.教室声学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D].山东大学,2010.

[3]高明明.不同功能类型的室内音乐声学环境的测量及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4]黄建.流动演出中剧场声学环境的测试与调整[J].音响技术,2009(11): 45-48.

[5]杨玮礁.浅谈建筑声学施工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电声技术,2014, 38(02):7-11+34.

论文作者:苗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学术报告厅建筑声学环境细部设计论文_苗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