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初探论文_庞宗清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初探论文_庞宗清

(广西天艺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加,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标准进行全面执行,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BIM设计标准,能够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施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够有效采用良好的施工方式,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提升设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保障施工质量。主要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和设计流程入手,全面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BIM设计标准的框架体系情况,并有效开展了信息交付流程的具体情况描述工作。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BIM技术;设计标准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情况

1.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结构形式,针对建筑构件进行集中性的大批量生产,在施工现场积极开展机械化的组装所形成的建筑,在这类建筑形式之中,预制构件是核心内容。当前社会中,预制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制造类企业围绕着预制构件的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相应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构件预制构件本身的信息传递情况,将会成为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各方面沟通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如今广泛地推广BIM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BIM的有效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设计流程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合计处理而言,相应预制构件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也是设计环节需要重点把关的内容所在,通过BIM技术的运用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关构件较为合理,能够为后续设计质量以及处理效果打好基础,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拼装不合理问题。在具体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处理中,相应BIM技术的运用能够表现出理想的作用心梗,其能结合预制构件应用需求进行重点分析解读,进而也能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经过审查优化,最终切实提升设计水平。结合现阶段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落实,其涉及到的基本流程有以下几点。

2.1方案设计阶段

对于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而言,其相应方案设计阶段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就是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方面收集相应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类资料文件,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能够在相应BIM模型中进行体现,构建最为基础的建筑方案,促使其作为后续具体设计优化的基础。

2.2初步设计阶段

主要针对基础方案设计模型进行细化,促使其具体构件能够得到最佳应用,尤其是对于构件的具体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了解相应设计的合理性,促使预制构件能够得到较好运用,并且对于构件的添加进行严格审查,保障相应整体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所保障。

2.3施工图设计阶段

为了促使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运用具备更强实用性效果,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施工图设计处理,促使其能够在后续施工操作中具备理想的指导和约束效果。在此环节中,还需要分析相关构件和其它系统的关联性,避免出现较大的冲突和矛盾,促使其可操作性更强。

2.4优化设计阶段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经过BIM技术设计形成的模型进行深化处理,了解其各个方面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并且促使其相关构件的制作也能够较好具备经济性等优势,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保障其也能够被承包方认可和认知,最终提升其落实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

为促使相应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得到较为理想运用,还需围绕着相关标准进行不断完善,促使其应用具备更为理想实效性,这一标准的构建需要满足于国家现有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点进行自身调整优化,其主要的标准如下:

3.1分类标准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规范化控制而言,需要从分类标准方面进行控制。各个设计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任务划分、角色划分、构件划分等,都需要进行标准层面的分类,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效果。

3.2格式统一

对于BIM技术的实际落实运用而言,还需要促使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落实能够统一所有信息格式,促使其相关信息数据能够具备更强的相互匹配性,能够达到交互应用效果,尤其是对于数据格式,必须要进行统一。

3.3交付标准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运用BIM技术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在信息交付中具备合理的标准要求,促使其相应交付流程以及具体的交付文件都能够较为规范,并且能够完成上下游信息的有效过渡,避免出现交付偏差。

3.4信息编码标准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技术运用中,还需要结合国家统一标准进行规范,促使其相应信息编码标准能够较为统一,如此也就能够为后续应用提供较强的协调维护价值效果。

四、信息交付流程的具体情况描述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中,有效促进设计工作的各阶段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更好的交换和应用,需具体可行的信息交付规范作为支撑。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交付的信息角色较多,同时相应的交付路径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信息,积极采用IDM的信息交付标准思想,针对现阶段装配式住宅的信息交付规范进行全方位的编制,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相应的定义工作,这是针对信息类型和信息深度进行定义的,还包含了交付阶段、交付流程、交付角色等方面。在对信息交付流程的具体情况将进行全面充分的描述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1)方案设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展的土建工程是针对方案设计的模型进行良好的创建,其主要是采用了EM.1的方案模型。

(2)初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之中需要采用较多方面的交互信息。首先,EM.4交换信息的描述方面,在这个阶段之中的信息名称为预制构件的初步设计模型,处于初步设计设计之中,信息交付也主要为土建工程专业方面,全面控制好设计方案的外观和功能需求,提取出相应的原始构建,针对预制构件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良好设计,最终交付给相应的构件生产商。预制构件生产商从方案设计的相关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多个方面的综合需求,开展深化设计工作。其次,RC.6交换信息的描述,这个信息描述是多方综合需求的内容,在构件深化设计阶段,能够承担交互的角色,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构件生产工作提供帮助。具体描述这一信息时,需要全面整合各个参与方的需求,主要包括机电需求、业主需求、土建需求、施工需求等方面,汇总后集中反映给相应的构件生产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有效设计处理而言,综合运用BIM技术能够表现出理想的作用效果,但是需要确保其各个环节的操作落实能够具备理想的标准化控制效果,尤其是对于相关信息的处理更是应该较为协调一致,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类偏差缺陷。

参考文献

[1]许杰峰,鲍玲玲,马恩成,等.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4):17-20.

[2]田东,李新伟,马涛.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系统设计分析与研宄[J].建筑结构,2016(17):58-62.

[3]马跃强,施宝贵,武玉琼.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

用研宄[J].上海建设科技,2016(4):124-125.

[4]田东,李新伟,马涛.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系统设计分析与研究[J].建筑结构,2016,(17):58-62.

[5]许杰峰,鲍玲玲,马恩成,等.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4):17-20

论文作者:庞宗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初探论文_庞宗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