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国际承包工程风险管理论文_陈智勇

施工企业国际承包工程风险管理论文_陈智勇

陈智勇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 要】在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建筑舞台崭露头角。但由于中国建筑企业涉及国际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国际接轨和语言障碍、法律认知的差距,在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往往略显不足。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境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向国际的必修课。

【关键词】国际承包;风险;风险管理

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前景下,建筑企业实现跨域和跨国经营以后,除了需要面对建筑业一般风险以外,还必须正确处理国际承包项目方面的特殊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海外施工企业风险因素分为可控风险因素和不可控风险因素。

1.不可控风险因素

不可控风险表现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风险。作为建筑企业,由于其项目实施时间较长,承建商尽量避免将承建业务选择在当地政府更替频繁、社会政治尚处于动荡的国家和地区,尤其要避免存在诸如敌视我国的组织存在、恐怖袭击、战乱一类严重政治问题的地区。

其次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达与否对基建投资规模影响深远,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机会风险也是承建商必须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承建商要在当地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要考虑当地建筑业市场的投资规模大小和可持续增长问题。

2.可控风险

2.1承包商潜在自身局限因素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与可实现项目的执行水平有关,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构成潜在风险的承包商自身局限因素主要包括承包商的投标报价经验、施工技术与施工力量及装备条件、项目资金状况及其运作方式、项目实施所需设备材料采购渠价格和网络、承包商自身项目管理能力海外企业对当地政策与法律、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基建项目投资状况、劳工待遇和工期要求等。

2.2投标报价经验风险

2.2.1合同条件。承包商在合同条件上的局限性突出表现为投标仓促,不认真阅读合同条件的全部内容,尤其技术条款,对合同条件的重视度不够,对合同条件理解的局限,对默示合同义务理解的局限,对合同条件理解的片面性,以及对合同程序规定重视不够。

2.2.2项目技术标。技术标是业主对标书评判的基础。承包商技术标编制经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业主要求的意图领会不透彻、对国际规范和专业规范的掌握不够,对产品要求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产地不清楚,以及对项目实物工程量的估计不准。

2.2.3项目商务标。项目商务标,既关系到标书的竞争力,更关系到承包商日后预期的经济目标。不少承包商对国际工程市场行情掌握不够,为了提高标书竞争力,采取低价策略;更有的承包商采用国内的一些不正常做法。承包商的上述种种作法最终给执行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标价偏高或者偏低,商务报价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承受材料价格波动和汇率风险认识不足。

2.3项目运营风险

项目运营风险具体表现为施工风险和成本风险。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承建商为了获得较高的中标机会,在项目运营前期往往进行了较多的理想假设,一旦正式开始施工,才发现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比假设要严重得多。项目运营承受着巨大的管理和社会压力,企业不得不加大项目运营成本,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阻止该类风险的累积。

2.4技术力量风险、装备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技术水平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由于我国在有些工程技术标准方面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加上工程技术人员语言方面的障碍,使其对国际技术标准规范难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2.5资金状况与项目资金运作经验风险

主要表现为税收与外汇政策风险、业主风险、合作伙伴选择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从事海外建筑工程管理,对业主方带来的信用风险绝不能轻估。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各类银行贷款、政府投资、政府援款、政府融资等形式。贫穷国家政府投资是信用最差、风险最大的。

2.6设备材料采购渠道与维修风险

承包商在供货渠道和网络方面存在诸多风险:设备材料采购延迟,影响工程施工安装进度;设备材料采购过早,承包商需要支付额外的仓储保管费用,同时也影响供货商对设备材料的质量担保期。设计修改与采购之间配合不协调,会引起重复采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采购与施工之间的配合协调不匹配,如设备材料实际到货比预期晚,会引起施工窝工。

2.7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风险

2.7.1项目管理理念。由于传统的观念,不少承包企业在管理观念上还没有与国际接轨,表现在注重工程进度,而忽视成本,采取“人海战术”,而不注意工效与成本;注重具体工作而忽视工程程序。

2.7.2工效管理。施工工效主要包括人力工效和施工机具设备工效。

人力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项目计划安排协调不当造成人员配置不合理。还表现在国内人力与当地人力配备比例的不合理上。承包商现场管理不到位,或者整个项目计划安排不科学,导致人力工作效率不高,增加了单位人力费用,从而增加了项目成本。

2.7.3施工与分包管理。一些国家为了培养本地承包商,合同中经常制定份额分包给本地承包商。

3.境外工程承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3.1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承包商预防风险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3.2要增强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

3.2.1风险回避。如果风险大到威胁项目的实施但是又没有办法控制,如极其严重的政治风险,或者是业主的资金来源不可靠等,则应考虑采用风险回避对策,避免进一步的更大损失。例如战争风险应考虑放弃项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2.2风险预防和减轻。

⑴在合同风险方面。承包商一定要高度重视合同条件,组织合同专业人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国际法和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系统地分析研究合同条件,以避免或减少在合同条件中的被动局面和不利地位。⑵在安全风险方面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境外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外派人员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习惯。⑶在人员管理风险方面要慎重选择项目高级管理者,加强自身建设。

3.2.3风险转移。以汇率风险为例,采取变换币种支付、固定汇率、投保汇率风险保险、通过银行金融产品,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风险。

3.2.4风险自留。在对风险做出正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于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可以考虑风险自留,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应对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安排适当的应急措施。

4.结语

在当前海内外建筑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前提下, 海外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场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利润的地方就有风险,只有正确的看待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不放松,才能最大限度的把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甚至于化风险为收益,推动企业境外承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走向海内外市场,业务实现多元化,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海内外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雷时胜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论文作者:陈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施工企业国际承包工程风险管理论文_陈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