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几点思考

刘 丹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与互联网的结合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我国国家档案局在2016年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将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与互联网的结合工作作为档案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我国档案工作者要将精力着重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本文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对“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引发读者的思考,推动在互联网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与优化。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

1“互联网+”思维简介

1.1“互联网+”的含义与产生

“互联网+”按照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是作为一种类公式化的概念而存在的,中心是互联网,“+”代表与其他产业的联合,说明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是可以与互联网结合的其他类型的传统企业与工作项目。要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进行叠加,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强大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构建互联网平台,让传统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1]。“互联网+”包括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六大特征。

“互联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互联网+”这一名词开始在全国推广开来。《意见》中将“互联网+”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和创新动力,至此,“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1.2“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型思维方式,归根结底,“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变体和实践方式,而“互联网+”思维是进一步实践所产生的成果。“互联网+”思维根据思维方式和借助的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可以根据借助的数学工具的不同将其分为数列思维与矢量思维;根据思维复杂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简约思维与细化思维;还可以分为大数据“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平台思维。而其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以用户为本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用户,如果不能将用户作为服务的本质和主体,那么整个系统都是无意义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时,“互联网+”思维是作为一种优化工具来参与工作的,而不是作为完全的取代体系进入工作的,例如,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运用“互联网+”思维时,要结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特征,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灵活开展工作,而不是照搬照套,不是完全按照上述几种思维类型来展开运用。灵活使用是“互联网+”思维在使用时的主要原则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制作应当根据学期授课安排,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章节,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充分挖掘无机化学与药学专业的紧密联系。

2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别是理念存在缺陷、档案通信网络建设不到位、思维方式过于局限、管理水平不足等。接下来进行分别分析。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很多档案工作者仍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阶段,对信息化模式不熟悉、不了解。为了使工作者人员借助“互联网+”思维来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对档案管理负责人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其掌握“互联网+”思维方式,通过数列思维与矢量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在之后的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来展开工作;其次,还要从硬件方面进行管理水平的优化,如果单位的条件允许,可以尝试以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以电子档案作为唯一的档案保存模式,将管理工作的中心全面转移到电子档案上来,并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超前的数字档案馆,让传统的档案馆数字化。为了实现该目标,档案工作者要具有超前的思维方式,能灵活地将传统档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在综合视野下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目前的数字档案馆大多仅仅处于新兴阶段,各地区档案工作者的思维仍过于局限。

2.1 理念存在缺陷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信息网络,更需要将信息网络应用到整个设备以及人力体系上,让每个参与其中的档案人、相关设备等互相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流动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即时地横向和纵向传播,且能在档案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将变化情况传导至每一个部分,从而使档案管理变得更为准确[2]。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仅仅局限于构建信息网络,忽略了信息网络与人和设备之间的联系。

从前述内容可知,要完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构建起信息网络,还要将信息网络和档案工作者以及设备等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通信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中,各种设备和档案工作者通过档案数据和信息流动进行相互连接、相互融合,信息可以通过较快的速度进行全方位传播,档案中的每一处变化都会迅速传导至档案信息平台中的每一个部分。同时,该平台还能提高档案信息检索的准确程度。传统的人工检索,不仅效率和准确程度低,而且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和物力。而通过综合性集成通信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可以保证错误率降到最低,并且除了日常运维之外不需要耗费额外的人力和物力,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效率。

2.2 通信网络建设不到位

在过去,档案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服务理念不够强。档案建设是从群众中来的,而最终目的是到群众中去,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时刻具备服务理念,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要考虑用户使用时到底需要什么,其诉求到底是什么。但是,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所欠缺的。

2.3 思维方式过于局限

近现代人思维中的“渐悟”思维形式虽然有很多地方极其相似甚至完全一致,但是,近现代人思维中的“渐悟”思维形式已经深深烙上了形式逻辑和其它现代逻辑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希洛王叫阿基米德检验金王冠是否掺假时,这位“古代世界的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10]68-69陷入了终日的沉思中。这种“终日的沉思”,事实上就是阿基米德利用逻辑规律进行思考的“渐悟”过程。在长期的思索之后,由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他获得了一种直觉的“顿悟”,找到了表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出水的重量关系的阿基米德原理。

2.4 管理水平不足

我国各个地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各个地区的信息化档案标准体系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在进行档案的跨地区交流时会出现格式等非必要的问题,额外浪费人力资源和精力,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2.5 各地区信息化档案的标准体系不同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管理阶段,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不足,或者说不了解不清楚如何对信息档案进行有效管理[3]。在这种管理水平下,即使档案工作者成功完成了档案的信息化,在日后进行信息化档案的运用时,也会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

3.1 优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

在当前环境下,要及时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对档案管理的理念进行优化,要将以用户为本的思维方式传播至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的思维中。“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以用户为本,档案的收集、整理、构建和管理等过程都离不开用户,因此,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要将优化用户体验作为最重要的目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来提高档案信息的搜集完善度和管理科学性,通过构建综合信息平台来扩大档案的共享化程度,并且主动了解档案用户的具体要求和使用情况,让构建完成的信息化档案体系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2 构建综合性通信网络平台

首先是通过评语评价。在习作评价中,评语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能够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准确、全面的评价,同时,较为书面的评语也能够更加详尽地表达教师对作文的感受,在评语中,教师可以使用亲切、热情的词汇,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鼓励,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不进行直接的批评,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赞同,又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3.3 提升管理水平

我校已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也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专业是二级学科。依托学科建设,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电气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深入研究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形成技术积累,促进教学长足发展。专业教师除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还应该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将科研项目和成果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方法提升的源泉。各级各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为学生的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毕业设计、科创竞赛选题提供依据,学生在进行这些实验项目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验技术方法和创新能力[10]。

3.4 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建设

“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将档案进行扫描,将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进行存储这一项工作,而是以构建数字档案馆为主的一项综合工程,也是“十三五”工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实现数字档案馆的构建,就要用综合思维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例如,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方式将获得的数字档案数据进行共享,让档案能不受地区限制而进行跨地区的相互交流,各个大地区可以设置相应的中心,围绕中心来进行信息化档案的交流,从而实现社会公共档案的即时共享和统一规划;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等方式来进行档案大数据的抓取,对存在公共特征的大量信息化档案数据进行合理分类,从而在需要进行档案提取和分析时,能够以最科学和最迅速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档案管理和档案应用的工作效率。

3.4 统一信息化档案的标准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完全建成时要实现全国各个地区的相互连接,形成全国整体档案信息资源库。在该过程中,如果各个地区的档案标准不同,则会阻碍这一工作的进行,因此,国家需要对信息化档案的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在进行标准统一时,不仅要对档案库中收录档案的著录原则、保存格式和保存类型等进行统一规定,而且要对信息化档案库的维护、档案库的安全保证条例、管理方式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让各个地区的信息化档案库能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致化。此外,还要对档案的交换和共享方式进行规范,保证各个地区进行档案共享时不会出现混乱状况。

统一的信息化档案体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如果标准的统一工作做不好,之后的各项工作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要格外重视这项工作。

(2) 第二层时间服务:FEP A和FEP B作为 NTP服务的服务器端来提供时间服务,应用服务器A和应用服务器B作为NTP服务客户端来同步两台前置机的时间。

4 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的浪潮。对档案工作而言,要想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作节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就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现代化的特征,可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使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要重点分析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让“互联网+”思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档案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黄晓云.“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时空,2019(4):58-59.

[2]吴冬梅.“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8):210-211.

[3]宣莲,秦子龙.“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究[J].兰台世界,2017(12):26-29.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under the Thinking of"Internet+"

LIUDan
(Party School of Harbi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ra,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et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As far as archivesmanagement is concerned,the trend of combining with the Internet has been unstoppable.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utline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chives issued by the National Archives Bureau in 2016,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are also regarded a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rchives cause.Therefore,archivists in our country should devote their energ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Starting from the thinking of"Internet",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mode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thinking of"Internet",in order to arouse readers'think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hina's archives causein thenew period of Internet.

Keywords: "Internet+"Thinking;archive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168(2019)17-0008-03

收稿日期: 2019-05-11

作者简介: 刘丹(1975—),女,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档案系列。

标签:;  ;  ;  ;  

对“互联网+”思维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