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展研究论文_丁明霞

关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展研究论文_丁明霞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 300280

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肺部感染;真菌;危险因素

前言

老年人机体处于退行性的改变状态中,且大部分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存在,需接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受此影响,肺部真菌感染易发。肺部被真菌感染之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常见肺部症状,如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无其他特异性症状。此外,老年患者除了会受真菌感染外,还可能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其他细菌感染可对真菌感染进行掩盖,使病原菌检测难以将真菌检出。因此,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确诊率较低,死亡率则可达30.0%-80.0%[1]。肺部真菌感染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需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明确,以便于预防、治疗干预的实施。

1.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情况

总的来说,肺部真菌感染主要情况有三种:(1)机会性感染,主要由曲霉菌、酵母菌所致,此类感染常见于有基础疾病合并、免疫存在缺陷的患者中。(2)原发性真菌感染,主要由组织细菌浆菌、球孢子菌所致,健康人员是主要受感染者,一般临床症状不严重。(3)过敏反应,由曲霉菌所致。近年来研究显示,我国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细菌有以下三种:其一,白色假丝酵母菌,此菌可致使组织坏死,有较强致病性,在植入人体的导管、骨科材料上可有生物膜形成,使致使耐药性增强。其二,白色念珠菌,此菌可对宿主组织产生降解作用,对免疫保护进行逃避。其三,曲霉菌,此菌可通过孢子这一形式进行繁殖,机体免疫力一旦有下降,即可入侵感染。

2.致使老年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1患者自身

老年人机体器官的功能退化之后,机体免疫力会下降,体质变弱,使呼吸系统对外进行防御的能力减退,难以对入侵的病原菌进行抵抗。此外,老年人大多身体较为虚弱,部分可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排痰、咳嗽等能力下降,良好的口腔卫生难以维持,使细菌经口腔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增大。总之,对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年龄虽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但年龄增大后,老年人各个系统的生理、免疫功能会下降,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性提升,故而,年龄过大的肺部真菌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2.2合并疾病

2.2.1肺内疾病

肺部受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大多有其他基础疾病存在,如肺炎、慢阻肺、肺癌等,这些疾病会致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对T细胞进行增殖的能力下降,使白介素2减少,致使呼吸道进行防御能力、纤毛进行运动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真菌对肺部造成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肺部受真菌感染之后,肺部组织会受到损伤,致使机体抗菌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真菌感染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显示,处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有较高的曲霉菌感染几率,且感染后死亡率可达72.0%-95.0%[2]。

2.2.2肺外疾病

老年人机体可能会有多种疾病合并,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会使机体功能衰弱,致使肺部被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白细胞会产生趋化作用,巨噬细胞的功能会减弱,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高血糖会致使中粒细胞功能被减弱,为真菌繁殖提供有力环境[3]。又如,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机体会受肿瘤细胞侵犯,致使免疫系统被抑制,对呼吸道造成损伤,从而使肺部被真菌感染。

2.3药物应用

2.3.1抗生素

老年人接受临床治疗时,临床上大多会对抗生素进行应用,长期应用可能会致使体内有大量的抗生素堆积,使人体中正常的菌群平衡被打破,致使机体免疫防疫系统被破坏,从而致使真菌感染几率提升。同时,部分抗生素可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使真菌毒力增强,导致真菌有外源性感染、内源性增殖出现,从而致使二重的真菌感染出现。

2.3.2糖皮质激素

对炎性疾病展开治疗时,临床上会对糖皮质激素进行应用,虽可使炎性反应得到有效缓解,但此药物可能对淋巴细胞产生诱导作用,使其核DNA降解,导致其凋亡,并对NF-kB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淋巴细胞代谢受阻碍,从而使机体抗原、抗体的反应下降,引发真菌感染。此外,激素可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产生阻碍作用,使其对真菌进行吞噬的作用下降,从而使真菌感染危险性增大。

2.3.3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的应用可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阻碍作用,使抗体生产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使真菌感染可能性增加。

2.4侵入性操作

对机体进行可造成损伤、出血的操作时,均有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感染后,真菌可通过血液、淋巴的循环进入到肺部,致使肺部被真菌感染。对于老年人而言,临床常见侵入性操作主要是气管切开与插管,此操作可致使气管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使气管抵御、自净的能力下降,使下呼吸道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进而致使肺部受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7天内,约20.7%的患者会有会有肺部感染出现,若通气时间在7天以上,则约73.2%的患者肺部会出现感染,且通气时间越长,肺部受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4]。

结语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有隐匿性、较高死亡率等特点,发病后,病情可迅速演变,致使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上需不断提升对此病的认知,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明确,并展开控制,使危险因素最大限度被消除,从而使肺部受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确保老年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唐京京,陈石桂,唐平,等.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49-251.

[2]原源,邓晓慧,葛晓竹,等.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92-97.

[3]谢斌.老年肺部真菌感染210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4,(7):610-612.

[4]郭丽丽.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28-128.

论文作者:丁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关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展研究论文_丁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