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这种结构发挥的优势较为凸显。如:易于施工、操作较为简单等优势。如果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施工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人为等因素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因此本文在提出相关定义后,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以将这些施工技术合理应用到实际的土木工程建筑中。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影响结构质量的各个因素
温度、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自缩这三个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对于温度来讲,如果外界的温度突然下降,就会使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痕、裂缝、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温度下降的同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慢慢地下降,使混凝土的内外产生了温差,从而对混凝土造成了破坏,一旦混凝土被破坏,就会大大地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材料的配比来讲,制作混凝土的粗集料主要包括矿渣、碎石等。在选择粗集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材料是否干净、干燥,并且没有和其他杂质混合在一起,其次要合理、有效的选择材料供应商,并且要确保材料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与此同时,还要对原料颗粒直径、粗细骨料配比等要素进行科学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对于混凝土自缩来讲,一般情况下,会以硅灰为混凝土结构想主要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紧缩混凝土结构,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造成混凝土断裂的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质量还受湿度的影响,不仅影响了紧缩程度,而且还影响了工程质量。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温度控制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混凝土会在水化反应的作用下,会产生放热现象,但混凝土会受自身结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释放出去,这样就会使混凝土的内、外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变形现象。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就要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为注意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水灰比例,应该适当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在施工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矿粉和煤灰粉材料来降低放热,以免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强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安装循环水管。
2.2混凝土的运输
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想要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配置移动泵和托泵,按照实际的预约时间送达现场指定的区域。但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混凝土凝结速度较快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准备好备用零件,以免出现运行异常时维修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凝结。除此之外,管道使用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清理,确保下次管道能够正常使用。
在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运输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掌握,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而做好相应的措施;第二,尽量降低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以免出现其塌损现象;第三,确保运输泵的质量,加固连接处位置,有效地防止浆体漏出来;第四,及时清理混凝土的运输泵,千万不要遗留残渣。
2.3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浇筑作业进行重视。主要是因为浇筑作业具有连续性特征,施工过程不应该发生停止或者中断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性能发挥出最大效果。如果施工中发生中断的现象,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减少由于重复的浇筑而发生混凝土结构不能接合的后果。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予以重视,在加强其质量检测后开展质检工作。其质检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对钢筋偏移或者密实度不达标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对其进行返工后以保障施工质量的要求,还能够减少由于工期延长给企业带来的较大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振捣工作应该达到施工标准要求,以对各项操作进行实施,在对振捣操作的均匀性进行明确后,能够减少插入过深或者钢筋、模板等发生的触碰现象,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进行分析,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在夜间进行浇筑和操作,这样才能减少由于温差过大而发生的混凝土胀缩现象。
2.4养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混凝土构建的养护工作对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开展12-18小时的养护工作,其养护主要是:浸水和覆盖等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养护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周以上。养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温度较低的情况需要对具体的情况做好养护工作,通过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增强养护的效果。例如:通过加入添加剂或者蓄热等方式,减少由于温度较低等原因而发生的养护不到位的现象。
3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中优化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由于混凝土材料是开展混凝土技术施工的主要物质资料,而混凝土材料在施工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实现其性能变化,进而为土木工程结构提供支撑,混凝土材料质量对于其施工中性能变化影响较大,在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混凝土材料型号、性状的选择,选择与质量高、名誉好的供货商合作,并在材料运抵施工现场时进行规范化的抽检、材料质量检验材料的核查,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材料在储存过程中也要做好管理,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等材料遇湿就会变性,因此在存储重要做好防水、遮阳,并对各批次、各型号材料进行科学分区,以便混凝土施工中能够方便领取。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也会影响其结构成品的性能,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做好配合比试验,选择最能够提升结构性能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施工中运用。
3.2在混凝土施工各环节做好质量控制
混凝土各种材料混合后需要充分拌和才能达到施工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材料配合比要求进行材料加入以及科学的拌和速度进行混凝土材料搅拌,至于搅拌时间则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求、材料运输时间等进行确定,要在浇筑施工前确保坍落度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时间,并要根据周围环境进行混凝土施工安排,尽量避免在暴雨、台风等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针对混凝土材料振捣技术控制则需要安排好二次振捣,在初次振捣完成后的半小时,根据混凝土结构情况开展二次振捣作业,振捣施工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模板与钢筋。
最后是混凝土养护施工质控措施,由于混凝土材料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水化热散失的情况,如果混凝土凝固时的温度与湿度不合适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构裂缝问题,养护施工需要采用覆盖养护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而使用浇水等方式保障混凝土结构湿度,防止其表面干燥造成病害,通常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应在14d以上,初凝后就要采取温度与湿度控制养护措施。
总之,在土木工程建设时,混凝土结构应用非常广泛,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承载需求进行混凝土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的设置,同时还应做好材料准备,施工中应做好浇筑与振捣技术控制,混凝土材料初凝时还应积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程建设前要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审查,并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技术交底,施工推进中各环节做好质量检测,保证混凝土结构总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9(7):146,148.
[2]张玉林,熊文宇,薛伟,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7):149,151.
[3]宋腾飞.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7-28.
论文作者:刘海玉,朱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