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_姚秀斌1,邵林2

姚秀斌1 邵林2

(1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2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15)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方法: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随机采访了60例中学生,围绕3种家庭教育方式及父母行为,总结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结果:据本次研究显示,经体罚式教育的孩子19例,孩子表现为社交恐惧、自卑、怯懦、冷漠,无责任感;经娇惯式教育的孩子28例,孩子表现为依赖、叛逆心理,虚荣自私,好逸恶劳;13例经民主式教育,孩子表现为宽以待人,谦逊礼让,无恃宠若娇等不良习惯。结论:父母的自身行为及其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应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并且在其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采取民主式家庭教育,便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66-02

中学生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1]。探本朔源,心理问题的产生多半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合理性。本文现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随机采访的60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总结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随机采访了60例中学生,60例中学生中男性为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13~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岁。以上所有中学生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家庭教育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

(1)民主式[2]。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既予以适当的保护,又施以相应的文化教育。民主式的影响:在此教育方式下,孩子能做到宽以待人,谦逊礼让,无恃宠若娇等不良习惯。

(2)体罚式[3]。当孩子犯错后,不予任何解释的机会,便武断加以辱骂或体罚。体罚式的影响:在此教育下,孩子产生社交恐惧感,自卑、怯懦,甚至表现为冷漠,无责任感。

(3)娇惯式[4]。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但不加以干预,反而放纵其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娇惯式的影响:在此教育方式下,孩子往往产生依赖、叛逆心理,虚荣自私,好逸恶劳。

1.3 父母行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长期对孩子疏于管理,有打麻将、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导致孩子做出触犯法律等反社会行为;父母离异,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其成年后多表现为孤独、自卑、不合群。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具体如下: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过分溺爱,没有及时采取生活能力培养及锻炼,导致孩子自主生活能力低下,行事拖沓,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弱,无社会责任感,缺乏交际能力,内向、恐惧,有排斥、抵触心理。自我意识过强,态度蛮横无理,我行我素[5-7]。

据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往往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其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以杜绝孩子产生不利的心理和行为。

1.4 统计分析

对全部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患者干预治疗状况采用t检验,质量评分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本次研究显示,经体罚式教育的孩子19例,孩子表现为社交恐惧、自卑、怯懦、冷漠,无责任感;经娇惯式教育的孩子28例,孩子表现为依赖、叛逆心理,虚荣自私,好逸恶劳;13例经民主式教育,孩子表现为宽以待人,谦逊礼让,无恃宠若娇等不良习惯。三组中经民主式教育的比例较之体罚式、娇惯式要低,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所示。

3.讨论

中学生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探本朔源,心理问题的产生多半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合理性。

父母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1)加强心理学、生理学、教育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备对孩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不辱骂、体罚孩子。(2)改掉打麻将、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创建和谐、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触犯法律,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3)采取温和的方式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当孩子犯错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出现依赖心理。(4)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难免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作为父母不应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判断孩子未来成功与否的标准,从而反向给孩子施加压力,此外,中学生存在网瘾的现象越发普遍,父母不应当面斥责,强行干预,应从心理角度出发,考虑是否因学习压力大引起,以便及时采取妥善的办法予以劝导。(5)有吸烟习惯的父母,不应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吸烟,或者戒烟,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吸烟现象,多半出于好奇心理,父母的无节制行为,是触发孩子吸烟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父母的自身行为及其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应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并且在其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采取民主式家庭教育,便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8]。

【参考文献】

[1]鲍丽俊,范佳丽.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0,08(07):32-33.

[2]迟永德,沈庆杰.中学生心理健康习惯培养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06):18-19.

[3]李珣.从网络折射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神州,2013,12(16):45-46.

[4]胡伟明,胡婀娜,姜雪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10(11):78-79.

[5]刘晓静.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0,02(02):112-113.

[6]白晶.浅析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8(16):132-134.

[7]李翠萍.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3,03(04):56-57.

[8]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10,02(04):99-100.

论文作者:姚秀斌1,邵林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2

标签:;  ;  ;  ;  ;  ;  ;  ;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_姚秀斌1,邵林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