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廖海浪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骨科 5461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给予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经积极治疗,随访6个月,骨正常愈合67例(95.71%),延迟愈合或骨不连3例(4.29%)。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具备显著疗效,能够促进患者骨正常愈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早期内固定系统;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

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类骨折疾病,该类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疼痛等显著影响,在未能及时有效医治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威胁。从临床研究现状来看,不少学者表示针对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即首先进行早期完全清创,然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本次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本院,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在12岁到78岁,年龄均值为(38.6±2.1)岁;骨折位置:32例为胫腓骨骨折、18例为股骨骨折、12例为尺桡骨骨折、8例为肱骨骨折;Custilo分型:12例为I型、38例为II型、20例为III型(IIIa型12例、IIIb型4例、IIIc型6例);骨折因素:38例为交通事故伤、24例为机械伤、8例为运动伤。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排除肝肾心严重障碍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此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无手术禁忌证,并接受早期内固定系统方法治疗[2]。

1.2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包括:(1)患者住入医院之后,需及时进生命的休克、内脏颅脑以及大血管损伤等处理;经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再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进行完全清创措施。(2)严格根据清创手术的具体要求,对开放性伤口进行处理,首先采取肥皂水进行刷洗,然后再使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部分创口采取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以及碘伏进行清洗。将异物以及无生机的组织清除干净,对存在生机的肌腱神经加以保留或者修复,进一步通维持肢体血液供应的胫前、胫后动脉。(3)对骨折端进行清洗,使骨质尽可能地保留,进一步使骨折复位,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合理地选用骨折复位的方法,包括钢板螺钉、髓内钉加钢丝、克氏针加钢丝以及钢丝加外固定支架;进一步以患者创口的实际情况,进行I期缝合与延迟缝合。(4)手术之后,采取充分引流措施,早期给予敏感抗生素,并对症进行并发症的处理,以期提高手术预后效果。

1.3判定标准

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一步以生存质量量表(QOL)为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QOL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此次7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随访6个月,骨正常愈合67例(95.71%),延迟愈合或骨不连3例(4.29%)。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生存质量(QOL)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通常由于外伤所致,导致骨结构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临床研究发现:四肢长骨骨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4]。因此,从患者的健康角度考虑,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针对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重点提到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结合临床经验,认为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为了确保成功率,需完全进行清创处理,这主要是因为此类骨折疾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完全清创处理,则可能致使周围组织坏死或出现骨不连、骨髓炎等症状。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清创方面的手术操作非常关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手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有必要认真并严格地进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根据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手术者的条件以及软组织损伤的程度,进一步合理选择内固定的方法,较为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螺钉、髓内钉加钢丝、克氏针加钢丝以及钢丝加外固定支架等[5]。此外,手术之后,需早期给予敏感抗生素,并对症进行并发症的处理,以期提高手术预后效果。有学者表示: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正常愈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6]。

在本次研究中,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随访,骨折正常愈合67例,所占比重高达95.71%;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仅为3例,所占比重为4.29%。此外,治疗前患者的QOL评分均值为(32.86±2.43)分,治疗后为(68.45±2.37)分,通过数据可知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患者的QOL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具备显著疗效,能够促进患者骨正常愈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继梅.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感染32例[J].中国药业,2015,24(04):79-80.

[2]刘建,田宝方,王文珠,郑卫东,冯立,杜宝印,田大为.双臂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9):6350-6354.

[3]宋红浦,陆建伟,刘宏,张春.两种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04):313-316.

[4]唐付林,蒲超,朱红,延期钢板内固定与植骨治疗四肢长骨III度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分析[J]王胜涛,庄家林,中国骨与关节损失杂志,2012,27(09):861-862.

[5]廖秉州,谢为民,王继松,袁仕炜,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治疗的探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12(01):55-56.

[6]王爱民,四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经典Gustilo-Anderson分类?[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06):537.

论文作者:廖海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廖海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