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感调节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感调节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感调节中的应用

李丽丽/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

摘 要: 缓解和克服自卑心理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者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长处来更好的塑造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和成果,为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提供新的途径,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解读了自卑心理,提出借鉴。

关键词: 自卑心理 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自卑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深受关注。自卑心理也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源头。不同人的自卑感的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用积极的心理学方法去指导,促进其心理状态真正的改善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发展中的优势

(1)增加趣味性,引起共鸣。积极心理学起源于心理学,主张对待事物要采用乐观的眼光和方法,引导我们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变化。尽可能触发多种感官去体验,分泌快乐因子,找到生命的意义。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如果不积极的去引导,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我们的某一方面能力不足受到打击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适当补偿,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也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隐患。积极心理学力求增加学习和生活的趣味,引导发倔学生潜能,引起共鸣。

(2)适宜的体育锻炼,改善体质,获得自信。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运动使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由外部体型塑造到内部各种如耐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善自卑状态。当重复一种运动,个体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变化,他的心态各个方面都变好。大学生健康教育也同样寻求这些途径。积极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参与多方面运动越多,其心态越好。

(3)教育意义强,促进进步。各种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都是健康教育的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企图通过高校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社会化意识,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提前了解,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挫量降至最小,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促进自身自卑感的不断削弱,从而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心理。

二、积极心理学在自卑感改善中的具体施用

(一)积极心理学协助大学生确立恰当的价值观念

自卑大学生最大的特征就是自信心缺乏,这和社会阅历不足或年少时期缺乏足够的社会及家庭方面的关爱。积极心理学能够促进自信心的发展,倡导参与公益活动,了解生活的意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我国大学生教学目标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没有把学生的个人需要纳入到高校教育的目标中,不利于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发展,也不利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如果学生自卑感较重只追求物质的方面的满足,就会渐渐远离生活的意义,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做出错误的行为,这不仅忽略了真正的价值,而且违背了社会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积极心理学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教育中,让学生克服自卑感带来的错误认知和错误体验。

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积极心理学倡导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如何培养这种关系非常必要。首先,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个性,否则,即使交际宽广,也不会有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要学会关注他人,了解他人需要,换位思考,形成一种互利互补模式。最后,大学生要学会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以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当然,这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应该主动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交往中。高校也可以适当开设社会交往类的课程。积极心理学的实证方法有助于验证高校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性,看到其他情况下看不到的可能性,为开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提供了保障。

(二)巧用积极心理学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各种方式进行训练对自卑感的降低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巧妙的设计心理承受能力游戏式的训练活动,结合科学的计划和方法,根据大学生自卑感的强弱,采用适宜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此外,积极心理学强调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尊重学生,应该温情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的潜力。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当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尊严的人,个体内在潜能就会得到激发,其自卑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自我需求被重视以及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就会形成优良的社会品质,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三)鼓励积极心理学拓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

出了山海关,我们到了关外,六公里外就是辽宁省。在出关口有一家仿古的卖酒棚,飘扬的酒旗上写着“闯关酒”三个字。来来往往的游人,不时会有人花钱喝上一碗,然后狠狠地将碗摔在地上,这时酒家会敲上一锣,预示着“岁岁平安,没灾没难”。我明白,这只是人们对平安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1)规范选取积极心理学的基础训练提案。传统的心理引导方法多用于一般的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的目标以及操作都是按照普通的大学生的发展定制的。如果将普通大学生的疏导方案照旧搬运到自卑情结的大学生身上,无疑会水土不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自卑的大学生的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性,需要严格筛选训练方案,找到最适宜自卑大学生的训练方案。此外,也要支持和引导高校的实施者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改造或创新开发新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提案在施行中的选择性和可用性。

三、积极心理学引入到自卑干预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通常对于多分类任务解决的基本思路是将多分类问题拆解为多个二分类任务进行求解。具体来说,是先对多分类问题进行拆分,然后为拆出的每个二分类任务训练一个分类器;在测试时,对这些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以获得最终的多分类结果。通常采用两种经典且容易实现的拆分策略,即一对一(OVO)和一对多(OVA)。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感的改善中具有很大的先进性,但是在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高校的相关机构,了解到积极心理学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一,训练方案的选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在高校或研究者的选择增加了难度。第二,训练方案的量不好把握,过多过少都会对自卑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果不能适宜运用,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第三,当前的积极心理学较少发挥家长和学校联合的作用,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固定思维的限制,积极心理学只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研究的范围限制在高校区域内。如何尽量减少此类的相关问题的出现,积极心理学要侧重下述几点:

中俄接壤地区,特别是界江及其沿岸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然而,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些生态旅游资源垄断性高,不可复制,且绝大部分的旅游单体资源还处在相对原始的待开发状态,尚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这些原生形态的自然生态景观和遗珠边陲极具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不仅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我们生态实践行为设定一个难得的绿色蓝本;此外,众多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还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休闲价值,开发性极高。

(2)严格把握积极心理学研究设计的训练程度。程度多少和参加量以及与参与时间具有密切关联,影响很大的参与量具有潜在不安定性。如果不完善参与者的规则意识或者事先增加预先测试之类的预防针,直接让自卑者参与训练,对自卑者的心理压力是一种挑战。根据自卑者的个体差异程度去选择适宜的训练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需要结合自卑者心理健康与能力的需求,参考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掌控测试自卑者的最佳时段,保证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要适度休息。例如,可以将一个大的训练任务分为几个小步骤,每个步骤给予参与者思考和休息的时段。在实践和检验中探索训练量的度,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活动。

(3)加强家校合作,将亲子关系融入学校活动中。我们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却常常忽视家庭环境在自卑学生身上的显著体现。由于家庭环境的缺陷,易产生严重自我怀疑与强烈的自卑感,良好家庭关系可以温暖他们自卑的心灵。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一项运动项目,收获同一份的参与感,自卑的学生体会到活动带来的乐趣,亲子关系不断增进。这需要研究者结合所学理论精心设计训练活动方案,将活动的互动需求融汇到训练方案中,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设计。研究者者要多次推敲,敢于操作,让此次训练方案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四、结语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要善于发现生命的意义,承担社会责任感。要改善自卑,就要找到正确的生命意义,重新拥有勇气和决心。优质的意义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与人类社会相关的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以其优于其他心理干预方法的优势,为自卑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干预,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度挖掘积极心理学的治疗价值。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需要共同学习的计算机类基础学科,切实制定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好针对高等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督导工作,对于丰富和充实高等院校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知识素养,优化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作用。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针对各专业学生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完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化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C语言应用功能的认识,提升高等院校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校教学思路构建下的C语言上机实验课探索论题,展开阐释。

参考文献:

[1]姬兴涛,孙东梅,杜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2]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0.

[3][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 pher Peterson).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徐涛.试析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6).

[5]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6:46~50.

作者简介: 李丽丽(1993-),女,汉族,安徽人,研究生在读,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标签:;  ;  ;  ;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卑感调节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