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国际物流论文

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国际物流论文

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我国内外贸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我论文,外贸论文,法规论文,物流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规制,各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物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我国物流行业虽然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但是它的发展也应到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规制,不然就会造成物流业发展的混乱。

统计显示,物流业的“非标准化”状态,让国民经济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以2000年为例,全国物流费用支出高达17880.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0%。如果物流费用所占比例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近900亿元。我国工业企业的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则占了40%;在商品整个产销过程中,我国用于制造的时间但占10%左右,但流通过程竟占了90%。可见,由于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不完善所造成的物流业的低效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拦路虎。

因此,物流业的“非标准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要想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尽快制定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物流技术法规及标准化的内容

物流技术标准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和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进国家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都正在积极致力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系统并使该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需求日益增长,采用国际标准,或者说是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的发展趋势。1980年生效实施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又称标准守则),更促使标准趋同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标准趋同,将是21世纪一种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物流技术标准是指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标准,这项标准主要是对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硬件设施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物流工作标准是指对物流活动的各项工作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运输标准、仓储标准、装卸标准、搬运标准、包装标准、流通加工标准、配送标准等。当然,物流工作标准还包括对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业务人员、辅助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制定的管理和业务标准以及质量管理标准、劳动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环保管理标准等等。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流进步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现代物流只有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户主、用户连接起来,实现对物流各个环节的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物流信息标准分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两大部分,基础标准主要是物流实体的编码(即标识代码)技术标准以及这些编码的数据库结构标准。如商品编码技术标准、托盘编码技术标准、集装箱编码技术标准及其数据库结构标准等等。

标识代码的编码规则须保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性,即物流管理对象与其标识代码的一一对立。目前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及其地区编码组织,开发了对贷物、运输、服务和位置等进行唯一有效编码的方案,即国际EAN_UCC系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也参考其技术规范制定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贸易单元标识代码、物流单元标识代码、物流节点标识代码、应用标识代码等。

贸易单元数据库、物流单元数据库以及物流节点数据库非常重要。它使得需要数据库的用户直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下载到自己的数据库中直接使用,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对于那些没必要或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数据库将成为其共有的数据库,可供其在需要的时候调用数据。这种综合的物流数据库将为整个物流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是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在对商品数据、物流单元数据、物流节点数据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够满足物流各参与方需要的标准化数据结构标准,

应用标准主要是指自动识别与分拣跟踪技术标准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标准:

运用合适的自动识别技术将ID代码所表示的信息自动输入计算机就显得对于通过信息的自动化传递实现自动化物流至关重要。目前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智能卡识别技术、光字符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而目前用于物流方面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条码技术标准包括码制标准和条码标识标准。码制标准主要有:128码制、交插二五码制、三九码制等。条码标识标准主要有:商品条码标准、128条码标准、贸易单元128条码标准、交插二五条码标准、三九条码标准、库德巴条码标准等-维条码标准以及PDF417条码、QR矩阵码等二维条码标准。射频技术在国外物流管理中已经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尚未普及。在物流管理中相关的标准或规范有:物流射频标签技术规范、物流射频识别读写器应用规范和射频识别过程通讯规范等。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语法标准和电子数据交换报文标准。国际上目前已经具有UN/EDIFACT(联合国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语法制定和报文设计导则(ISO9735)、联合国贸易数据元目录(ISO7372)等国际标准。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报文标准是在电子数据交换语法的基础上开发的应用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在UN/EDIFACT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流通领域电子数据交换规范——EANCOM。到目前,有47个报文。分为:主数据类、商业交易类、报告和计划类、运输类、财务类以及通用报文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UN/EDIFACT和EANCOM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的实际情况已经制定了商业交易类的有关报文标准。

二、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一国经济贸易的作用和影响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因为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待这样一个大型系统,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需要许多方法和手段,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来讲,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经济贸易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市场

流通环节是一个国家市场运行的中枢和核心,如果流通环节不能健康有序发展,那么就无法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经济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而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制经济,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它的发展。而我国物流行业才刚刚起步,发展还比较混乱,而且许多企业实力差距比较大,良莠不齐。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完善有利于使国家的流通环节走上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从而最终达到规范市场运行的目的。

2、与国际市场接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中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逐渐放开,中国物流行业将逐步融入到国际物流行业浪潮中去。一方面,国外的物流企业会进入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出口的扩大,中国物流企业也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将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相统一是国内物流行业与国际物流行业接轨的前提条件。

3、调控进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其他国家的发展了,国家之间的商品进口和出口联系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一个国家对所有进口的商品都有需求,一个国家必须根据其自身经济结构选择所需要的商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使自己需要的商品进入到这个国家市场并将不需要的商品拒之门外呢?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应用便能使一个国家在流通环节树立有效的经济贸易壁垒,过滤其所进口的商品,从而完善整个国家的商品和经济结构。

4、促进出口

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应用不仅能调控进口,而且还能使这个国家的企业在国内就能接受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的考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当这个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时,就能够发挥其在国内所积累的经验,而且,如果能够达到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就能使国内出口企业在出口时尽快适应并克服国际物流标准,从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

5、提高效率

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完善还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保障物流活动的通畅,加快流通速度,减少物流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流通费用,保证物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而且由于物流是由一系列有机联系的活动所组成的,而我国物流企业由于发展背景的原因使得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因此,完善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就能加强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使物流成为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

6、保护环境

现代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噪音污染、交通堵塞、废弃物的丢弃等。而且,随着物流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型机器设备的应用,这些机器设备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将越来越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到人类所生存的外部环境。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物流法规和标准就能够限制在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我国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工业领域中,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中的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过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并且运输环节不衔接造成成本上升。从全国来看,物流的潜力非常巨大,据统计,1998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帐款12315亿元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同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仅为1.41次。可见,开发物流对于我国企业在压缩资金占用和加快资金周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从运输成本看,我们还有20%这样大的空间可以去努力。只要我们能够将现有运输成本仅降低10%左右,我们的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就能出现一次新的飞跃,一次真正的飞跃。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把彼此分割的环节连接起来,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最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我国虽然尚未从物流系统的角度制定物流法规和标准体系,但是已经制定了一些分系统标准。如物流术语、汽车、叉车、吊车、包装模数及尺寸、托盘等。

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3倍,物流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于物流业,影响了我国物流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系统之间以及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兼容。

现在我国的物流标准,很有点“春秋战国”的味道。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目前执行的标准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难以与国际物流市场接轨。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物流业脱胎于传统运输业,不同领域间往往各干各的,相互割裂。铁路、公路、海运、航空,都各有自己的物流标准,不同工业部门的物流系统也是各自为政,这与物流行业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的特性是不吻合的。以托盘为例,采用欧美标准的物流企业有之,依照日韩标准的也有之,还有的干脆自己制订,由此造成的托盘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让物流自动化成了“镜花水月”。再比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还有仓库、站台、货架、储罐标准的不统一,也让物流速度在这些节点上大打折扣。

再者,现代物流强调信息化,各部门和物流企业如今都忙着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由于分类、格式、类型和长度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共享,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仅导致了重复建设,而且也为物流信息化的“全国一盘棋”设置了重重障碍。

在所有标准化不完善的受害者之中,感受最深的大概还是来自一线的物流企业。据山东三联家电物流配送公司的总经理介绍,由于货物条码没有统一的标准,公司每天有1分多钱要花在为每件进出仓库的货物更换或者贴上统一的条码上,以便录入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而每天进出公司的货物至少也在1万件以上,单此一项,一天就要损失100多元。而这还只是直接损失,公司因此要花费的人力、时间以及降低的效率则是无法估算的。标准化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外贸活动中,由于我国国内物流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出口企业在国内物流活动中就可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法规比较健全,因此,当这些企业出口产品时就会受到其他国家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限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或出于其他目的,经常会在运输工具、包装尺寸、包装材料等物流环节上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从而使我国的出门企业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目前亟需制定一套物流法规和标准来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中国物流标准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标准化体系,使物流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实现效率最高化。

物流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它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因此,物流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标准,在建立物流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项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将物流标准作为一套标准体系进行建设,力求形成一套门类齐全、系统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还应注意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以及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潮流中,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推动的职能作用,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一个有序、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在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1、熟悉国外的物流技术标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内企业产品出口时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技术标准,政府如果能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研究总结国际上常用的一些物流技术标准并能提供给相关出口企业,那么出口企业就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2、针对国内物流标准混乱的情况,政府应尽快统一国内物流标准,做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政府应组织有关企业和学术机构研究我国物流技术标准的需求,并参考国际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与相关部门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交通部及有关协会如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合作,组织物流领域相关科研、技术开发和设计单位,企业及学术机构开展物流技术及标准的研究、制定、宣贯、培训、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及国际交流等活动,及时跟踪国际物流标准化动态及技术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国际标准化过程,一方面使我国物流技术标准及时跟上国际步伐,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商品的物流技术标准,保护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3、制定物流技术标准应与促进物流业发展统筹考虑。在现实中,有些人认为我国的物流业才刚刚起步,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会缩小物流发展的空间,从而限制物流业的发展,实则不然,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非但不会限制物流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因为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为物流业的发展规定了正确的方向,从而可以使物流发展少走弯路。而如果没有物流技术标准的话,物流业发展就可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这样非但不会促进物流业发展,相反会延误物流业的发展。

在制定物流技术标准的时候还应做到技术标准与物流发展的统筹兼顾。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总要经历一个从成长到成熟的阶段。物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就应当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而应当因时制宜,超前的和拖后的技术标准都起不到规范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4、在以前的物流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物流法规和标准形同虚设。因此,必须有专门的协调机构和相应的制约机制,物流标准一旦制定,就应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有法必依。

(执笔人:马龙龙、王怀龙、孟旭)

标签:;  ;  ;  ;  ;  

物流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_国际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