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磁污染_电磁波辐射论文

浅谈电磁污染_电磁波辐射论文

谈谈电磁污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无线电广播、电视、通讯、及微波技术的迅猛普及,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提高,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已大幅度增加,电磁波已成为一种新型污染.

1 电磁污染的特点

电磁污染是继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前三种污染可看、可闻、可听,而电磁波的污染则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又是无处不在的污染.

2 电磁污染的采源

电磁污染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电磁辐射源,外部的电磁辐射源有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工频强辐射系统(如100kV以上的送变电系统,100A以上的工频设备.)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如:感应加热设备,工业微波设备等).内部电磁辐射源有电视机、手机、电脑、微波炉以及日光灯、高压水银灯、霓虹灯等.

3 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及高频感应放电和电磁干扰.它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热效应,一种是非热效应.电磁能转化为作用于人体的热量,使生物组织或系统产生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非热效应是人体吸收电磁辐射后,对人体的组织、细胞、DNA、染色体等产生的生理效应.

人体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痛等;还表现为植物神经失调,如多汗、食欲不振,心悸等.在超短波和微波的照射下,除神经衰弱症状加重外,植物神经严重失调,表现为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降低或增高等,微波电磁场可能损伤眼睛,可能导致白内障.电磁波对人的危害有滞后性,并可能通过遗传因子影响到后代.

目前,手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向发射基站传送电磁波或接收发射基站的电磁波,任何一种被人体吸收,很可能改变人体组织.手机贴近脑部,因此,手机这种大功率的无线发射器很可能对人脑造成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直接影响人的记忆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使用移动电话的儿童容易出现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和头痛等症状.而美国根据美国蜂窝通信工业协会的一项新规定,美国手机生产商已经被要求公布手机的辐射信息.淘汰下来的电脑中含有多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它们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将日益被高科技污染包围.因此我们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高科技带来辉煌而灿烂的物质成就,还要努力如何用高科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电磁波伤害与电磁场强度、电磁波频率、连续照射时间、环境温度、散热条件有关,电磁辐射对女性和儿童的伤害较严重;照射面积越大,伤害越严重;人体血管较少的部位较容易受到伤害.

4 电磁辐射安全限值

为保障人民身体的健康,我国对接触电磁辐射的作业者和一般公众作了不同的规定,对于前者,在每天8h工作时间,任意连续6min照射全身平均比吸收功率小于0.1W/kg;对于后者,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照射全身平均比吸收功率小于0.02W/kg.比吸收功率是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

5 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1)电磁屏蔽,其原理如同静电屏蔽,分为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主动屏蔽是将辐射源置于屏蔽体之内,使电磁波不向外泄漏,这种屏蔽必须接地,被动屏蔽是将受辐射的电气设备和人进行屏蔽,如屏蔽室、个人防护等.

(2)电磁吸收和电磁泄漏抑制,电磁吸收是指用石墨粉、炭粉、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吸收屏蔽,吸收屏蔽可与普通屏蔽配合使用.吸收屏蔽是利用吸收材料在电磁波作用下达到匹配或发生谐振的原理来进行的.

(3)高频接地,高频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的接地和屏蔽的接地.

(4)高频设备合理布局,可减轻电磁波的干涉、反射和二次反射,以降低工作人员所在地的电磁场强度.

其实,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高科技了,但是,当我们享受其好处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日益受其污染.如何在科技发展、运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得到协调,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对学生而言,首先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标签:;  ;  ;  

浅谈电磁污染_电磁波辐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