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在PCI术后突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蒋小青

ECMO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在PCI术后突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蒋小青

蒋小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总结了ECMO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在PCI术后突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包括体外膜肺氧合管理、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体温、尿量、瞳孔和感染的监护,特别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护的重要性。使患者病情稳定并赢得了行二尖瓣置换术和三尖瓣环修复术的机会,最终痊愈出院。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1]。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前心脏条件很差,术后极易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应用药物和主动脉球囊反搏后,仍有部分患者不能维持循环,而ECMO可替代心脏功能,使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救治肺功能衰竭病人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低氧血症,在救治过程中,积极的机械通气不能改善低氧血症时可应用ECMO支持,使机体的氧供不依赖于肺组织的气体交换,一方面可以暂时代替肺的功能,给肺脏一个休息、恢复的时机;另一方面应用ECMO技术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改善机体氧代谢,提高组织氧摄取率,减少MODS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2]。ECMO完善了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抢救措施,为原发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机会。我院2014年5月14日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突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经应用ECMO积极治疗与护理取得了原发病手术治疗的机会,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0岁,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痛,位于胸骨下段后方,呈持续性绞痛,伴大汗、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出现室颤,予除颤心肺复苏,以“突发胸痛3小时”于2014-05-14,01:20入院。急诊查肌钙蛋白-I 0.46ng/ML,肌酸激酶-MB 31U/L,钾3.26mmol/L,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急诊行PCI术,术中见:右冠近段起弥漫性长病变,中段最重处99%狭窄,远段全闭;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起弥漫性长病变最重处60%狭窄,累及第二对角支开口部80%狭窄,回旋支远段全闭,右冠植入支架2枚,回旋支植入支架1枚,同时安置IABP泵术后患者在心内科治疗,5月16日患者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出现心肺功能衰竭,予气管插管,转入我科监护治疗。患者在呼吸机纯氧辅助下动脉氧分压不足50mmHg,心超示:急性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伴后叶脱垂及二尖瓣大量返流,心脏大血管外科会诊急诊行体外膜肺治疗。一周后5月23日患者病情稳定全院会诊后并综合国内其他相关意见后,在全麻下急诊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之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在呼吸机支持下氧合良好,并撤除ECMO支持。术后监护室治疗予以强心、升压、利尿、抗感染、胸水引流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6月20日脱机拔管。6月23日转心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6月30日痊愈出院。

2 护 理

2.1 ECMO的管理 ①动静脉导管置入后对导管进行外科缝线,伤口敷料包扎妥,外用左下肢予弹力绷带妥善固定,为防止皮肤长期受压,弹力绷带使用前,管道与左下肢接触面用棉垫保护。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每班检查固定的情况及管置的位置。②由于氧合器是中空纤维膜,经过长时间的血液转流,可出现纤维蛋白附着而减少有效交换面积[3],因此每小时用手电筒观察氧合器有无血凝块,目视下血栓表现为管路表面颜色深暗且不随血液移动的区域,如出现>5mm的血栓或仍在继续扩大的血栓,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应考虑更换ECMO系统[4]③严禁在管路上输液、输血,防止空气进入发生栓塞。④确保电源的供给,避免一切人为因素导致供电故障,每12h检查1次膜肺各管道接头及电源接头连接,保持管路中各处稳固连接,保持氧合器各管路接头、氧管连接紧密,避免氧管脱出及管路离断;确保膜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记录血泵的转速和血流量,并且设置专门的ECMO护理观察记录单(记录内容包括ACT、模肺的血块、转速、血流量、氧流量、氧饱和度探头、管道打折、静脉置管抖动、水温温度、水温是否转流、尿红)。此患者转速为3000ml/min,血流量在3 ml/min左右,应尽可能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注意血泵的转速和血流量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关系,如果相同的血泵转速,血流量急速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5]。⑤ECMO治疗时因血液引出体外后与管路、氧合器等大量非生理性的异物表面接触,因此必须采用全身肝素化的方法进行抗凝治疗,肝素12500U加上生理盐水48ML持续泵入。第1个24h,q1h测ACT,之后每4-6h监测ACT。无活动性出血,维持ACT180-200s;有活动性出血,维持ACT160-180s。肝素随ACT的波动调节,从而达到用低剂量肝素保持最佳抗凝效果。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性痰,调节肝素剂量后,逐渐好转。

2.2 病情观察,加强监测 ①由于ECM0是个体外循环装置,一部分血液在膜肺及回路中循环,人体血容量相对减少,加重脏器缺血,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有创动脉压、监测CVP、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AP是反映机体主要脏器和组织血氧供应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MAP维持在50-70mmHg,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5-12cmH2O,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下降,予扩容、强心、升压(多巴酚丁胺,新福林维持使用)治疗后血压维持在目标范围。注意口唇、甲床的颜色及注意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为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当患者体位变化时需调节压力传感器零点。每2小时监测1次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保证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氧分压在80-120mmHg的范围.②在ECMO治疗过程中,由于动静脉穿刺留置管道及氧合器暴露于室温中,当血液经过时,使血液温度降低,过低的血液温度易发生凝血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但温度过高则会增加氧耗,不利于心肺功能恢。每4小时测量体温的变化。,ECMO加热器水箱温度一般设定在36.5-37.5℃,病室温度为22~24℃,维持患者体温在36.0~37.0℃。③ECMO对全身的灌注是否足够,可通过肾的灌注反映出来,充足的尿量反映良好的肾脏灌注。在ECMO应用中维持尿量>2ml/(kg?h),若低于O.5 ml/(kg?h),常提示肾功能受损[1]。常规留置尿管接精密尿袋,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注意尿的颜色,观察是有无溶血。每周更换精密尿袋一次,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患者有尿量减少,予白蛋白、利尿剂使用后尿量明显增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定时观察意识、瞳孔变化,有文献报道,神经系统损伤与颅内出血密切相关,因全身肝素化具有颅内出血的高危风险[6]。⑤每天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谱。

2.3 机械通气及气道的管理 ECMO期间采用低压低频的机械辅助通气方式,使肺得到充分的休息[7]。防止气压伤,通过呼吸机波形、血气分析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压力控制10-28cmH2O,FiO2 40%,呼吸频率10~12 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4~8cmH2O,潮气量8~10ML/kg。在ECMO联合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严格无菌操作,密闭式吸痰,床头抬高30度,Q4h测气囊压力(25-30cmH2O)。加强口腔护理,Q6h用口泰冲洗口腔,Q2h翻身扣背以利于痰液的引流。呼吸机螺旋管每周更换一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水每天更换,冷凝水及时倾倒,应避免冷凝水到流向患者气道。

2.4 营养支持的护理 患者因应用大量抗凝药物,有潜在消化道出血的危险。为调动胃肠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中和胃酸,利于预防出血[8],用喂食泵控制持续输注的方式给予胃肠营养。营养液输注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开始时滴注速度较慢,为40-60毫升/小时。6小时后,检查病人的耐受性(如胃储留量)。如病人无不适,可每12-24小时增加25毫升/小时,最大速度为100-125毫升/小时。每4小时抽胃管评估胃内潴留量,观察口腔分泌物、痰液颜色,有无返流现象。检查、治疗时(如CT、翻身、吸痰等)及时停止肠内营养,接负压球后再送检查、治疗。

2.5 镇静镇痛管理 为了较少患者的躁动、焦虑;降低代谢,减少氧耗;消除人机对抗。合适的镇静状态、适当的镇痛是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的基本环节。该患者使用了力月西联合丙泊酚及舒芬尼,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监护,包括脉搏、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的监测,镇静开始后1小时内,至少15分钟评估、记录1次,1小时后如生命体征稳定,改成至少1小时评估、记录1次。采用RASS评分表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采用每日中断镇静治疗策略,以评估能否停用镇静治疗,根据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制定下午14:00左右进行停用镇静剂实施唤醒。

2.6 压疮预防 患者Braden评估为9分,每班评估一次压疮风险并记录。气垫床使用,骨突出软枕保护,骨突出每天用散肤润外涂并按摩。易受压处用保护性辅料保护。每两小时更换体位。每小时更换氧饱和度探头的位置,防止管道、三通、负压球等压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及时为患者更换潮湿衣服及被服。

2.7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长期肝素化可使颅内、口腔、鼻腔、气道出血、胃肠道、尿道、伤口等出血。监测ACT和凝血功能,密切观察出血情况,通过动脉留置管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以减少穿刺点,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如有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及时查找出血原因。(2)感染 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加上ECMO管道的存在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患者单间隔离,病房为万级层流,24小时持续开启空气净化机消毒空气。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周围的仪器及物品每天用消毒湿巾纸擦拭。地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式打扫,每日两次。应早期进行痰培养、血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体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3)栓塞 ECMO治疗时,抗凝不足、血流缓慢,血小板激活并黏附于管道和氧合器表面形成血栓,血液在体外流转,导致血细胞破坏,凝血因子释放,微血栓形成,随血流走向而停留在四肢及脑部等血流缓慢的血管管腔内形成栓子[9.10],或因凝血机制障碍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1]。严密观察四肢动脉尤其是穿刺侧肢体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有无水肿等情况,每日测量穿刺侧肢体臂围/腿围,并与对侧肢体对比,注意有无缺血、僵硬、皮肤发白等[11],并每班记录。每1h检查1次各管路连接情况,严防管道脱落引起空气栓塞。每班定时观察ECMO循环系统内有无血栓形成,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应考虑更换ECMO系统。

2.8 危重病人的转运 患者带ECMO装备送手术室,医生告知家属转运风险并签字,由胸外科医生、ICU医生、麻醉科医生、ICU两名高年资护士、后勤线路协调员组成一个转运团队,准备转运仪器:转运呼吸机、吸引器、监护仪、微泵、转运箱,通知手术室,通知电梯,评估管道(静脉通路、气道、引流管),带病例本,填写危重病人转运的核查表及手术病人交接单后安全送至手术室。

3 小 结

ECMO治疗可对循环呼吸功能进行较长时间的有效辅助,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此时患者已经处于呼吸、循环衰竭状态,病情极危重,而该技术专业性强,并发症多,成功实施需要医护携手,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掌握ECMO原理及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细化ECMO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还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及奉献精神,以保障ECMO的救治成功。

参考文献:

[1]吴美英,戚荟,黄永贵,王欣,李玉燕,等. ECMO救治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2):146-147.

[2]白利平,王越秀,钟安敏,等.原位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20):32—33.0,21(12):146-147.

[3]孙晓红,朱振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105-106.

[4]张春艳,王淑芹,权京玉,等.5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6—48.

[5]罗春风,赵灵,李志英,等.1例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0(1):65—67.

[6]黑飞龙,龙村.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3(4):243-245.

[7]朱丽娜.体外模肺氧合在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J].医疗保健器具,2008,15(8):37-38.

[8]华丽. ECMO治疗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1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23-125.

[9]李丽嫦.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8(3):21—23.

[10]傅丽琴.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5):387—389.

[11]邱志兵,肖立琼,陈鑫,等.体外膜肺氧合在终末期心脏病围手术期严重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1):696—698.

论文作者:蒋小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ECMO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在PCI术后突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蒋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