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有成
泰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21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实现建筑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但与传统现浇建筑比较,现行装配式建筑存在造价高的弊端。成本控制是提升企业利润的主要途径,企业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成本分析和优化的时候,有必要系统地了解其成本结构和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最后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装配式;成本管理;措施建议
1装配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研究
1.1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是装配式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装配式企业起步较晚,过分的重视对制造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缺少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没有一个可以统筹管理的部门,忽视了企业组织的完整架构的构建,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缺少成本考核管理机制,成本的监督落实不彻底,这些均是装配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2 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不科学
装配式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没有设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不加重视,甚至有些企业在项目设计的图纸上还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施工和生产的过程更加的复杂,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在项目成本的预算上,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环节浪费大量的时间,项目的成本评估缺乏准确性,没有结合当前技术水平和设计方案的预算评估,严重的影响了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在具体的项目成本分析中,成本的控制方法恰当,项目成本的分析工作不完善,都是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不科学的具体体现。
2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性因素分析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模式成本和成本构成明显不同。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模式多了部品部件的生产和运输阶段,而且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与传统现浇也有所区别。从装配式建筑全周期成本构成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成本主要分为前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前期策划阶段虽然占总成本比例不大,但根据时间—成本影响曲线可知,该阶段对总成本影响非常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装配率的大小;设计阶段需要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需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但与传统方式相比,由于需要预制构件,故而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构件划分更为重要;生产阶段人、材、机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工厂的基建成本、管理费和利润都会分摊在构件的价格中,影响建筑成本;运输阶段包括从工厂至施工现场、在现场短期存储和二次搬运费;施工阶段影响因素分为人、材、机、措施费、管理费和利润。运行维护阶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此时建筑已经完成,该阶段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当小,而且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小,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在分析成本影响因素中忽略运行维护阶段。规费和税金则是由当地行业的主管部门确定的,这些费用均属于不可竞争费用,因此本文在此不做讨论。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要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防止其过高,首先要从主要影响因素考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3.1 前期策划阶段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仍然不成熟,导致 PC 构件预制率越高,装配式建筑成本就越高。但是,国家正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在税收、金融和信贷等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可以减免部分税费、低利率贷款,降低建造成本。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效益,在两者平衡中确定合适的装配率和预制率。另外,企业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提前整合资源、做好规划,了解施工现场条件或基础设施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图,做好材料堆放、施工机械合理布置,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机械的浪费,避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二次搬运;选择合理的施工机具并确定施工方案尤其是吊装方案,确定好合理工期以便安排后期生产、运输计划,优化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保证工期,还可以保证施工质量,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设计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是模数化设计,需要精细化的流程和信息化的技术以及一体化的配合。由于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多个专业,因此需要对现有设计人员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培训,加强专业素质和能力,也需要融合多个专业,培养专业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人才;在设计阶段使用BIM 技术进行三维设计是大势所趋,设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应三维设计软件和模拟技术。选择合理的预制部位,合理拆分构件模块;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尽量采用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化体系,确定合理的构件尺寸和重量,减少模具种类和构件规格,提高模具周转次数;构件拆分时要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与上下游单位及时做好沟通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使用先进技术优化构件的拆解设计,采取三维协同设计 3D 模型,利用 Revit 模拟技术三维透视图对构件的连接构造及空间位置进行校验。
3.3 生产阶段
装配式建筑生产阶段是传统现浇模式所没有的,因此需要考虑工种的变化,装配式建筑生产阶段应增设 PC 放样员、模具设计师、质量品管、计划员、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技术员等新兴岗位,生产岗位设置时要考虑的主要工种有钢筋工、模板工、砼振捣工、冲洗工、吊车工、转运工、修补工等。企业应该对新兴岗位和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掌握预制构件质量验收标准、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要领、模板安装及拆除操作要领、预制件养护及存储运输要求等,同时要求预制构件生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相结合,以保证工厂人员兼具理论基础与操作能力。另外改进构件生产工艺,提高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使用流水线生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控制 PC 构件及部品部件的材料费,就要做好询价和定价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项目进行暂定价;加强 PC 构件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提高 PC 构件的各种性能和制作精细程度。
3.4 运输阶段
在运输阶段,合理规划出最适宜的运输路线,查看沿途道路状况,例如公路桥的允许负荷重量、涵洞隧道净空尺寸、道路上方有无障碍物等,尽量选择相对距离较近或运输方便的PC 生产厂,同时要做好应急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根据构件的特点(重量、形状、数量等)进行构件装载方案的设计,选择合适的车辆,先安装的构件放在最外面或最上面,对 PC 构件进行编号,摆放追求科学简洁,优先选用横装或平装形式,提高运载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构件的生产与安装时间应该相照应,现场堆放位置与施工吊装顺序相符合,并处于相应塔吊范围之内,即在时间和空间上,运输与生产环节做好相互匹配,企业应该及时与现场和生产厂做好沟通,并按照施工平面图进行合理布置,以降低安装成本,减少仓储成本和二次搬运。
3.5 施工阶段
企业应该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劳务企业和相关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涉及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范标准、部品部件生产安装工艺的基本知识、设计安装新技术及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实施经验,培养职业技术工人,提高工人和机械工作效率。PC 构件的安装是施工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其安装速度对施工阶段成本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发挥吊车使用效率,结合现场布置情况,减少构件存储和二次搬运;采用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实现同步施工,即分成多个流线形式多个工序一起作业,提高安装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优化预制构件安装工艺,采用现场综合拼装技术和适当的工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平构件现浇,减少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预生产的方式对建筑项目进行施工,在施工属性上更加偏向于制造工程。建筑企业在进行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并完善自身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案,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婉蓉.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65-166.
[2] 赵家亮,李思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68+171.
论文作者:庄有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成本论文; 阶段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项目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