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论文_逯萍

近年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论文_逯萍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山东潍坊 262406

摘要:潍坊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实践做法: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基层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建立新型财税分配机制,镇级可用财力明显增强;强化政策扶持,镇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存在的问题有:放权不够“解渴”;县镇关系不够理顺;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大,在调整试点镇组织架构、健全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少有突破;用地、户籍、干部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不能适时跟进等。下一步力争实现的突破:坚持科学合理地放权,在扩大镇级管理权限方面求突破;以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求突破;着眼增强乡镇发展活力,在理顺县镇着关系方面求突破;配套推进各项相关改革,在强化制度支撑方面求突破。

关键词:扩权强镇;改革

潍坊市自2010年以来开始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至2015年已经走过五个年前头,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当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要想实现大的突破,还应不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

一、潍坊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

承担试点任务的8个县市党委、政府和编委,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实施扩权放权、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增强财力保障、统筹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基层政府职能。县级政府下放试点镇具体管理权限共计1281项,试点镇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政府功能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解决了试点镇政府“权小”、“责大”、“力微”等问题。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试点镇普遍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行政事业机构进行综合设置,工作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加大编制资源倾斜力度,共为试点镇核增编制102名。扩大镇级干部管理权限,破解先人用人体制障碍,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新型财税分配机制,镇级可用财力明显增强。市县两级财政均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用于支持试点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部分乡镇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镇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点在土地、金融、园区建设等方面为试点镇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试点镇投资吸引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前期试点的镇,2013年镇域生产总值实现791.85亿元,同比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1.41万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化率平均达到50%以上。

二、潍坊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遇到的问题

一是放权不够“解渴”。有的试点镇反映,下放的权限数量不算少,但真正急需、管用的不算多;有的权限虽然承接了,但自身却不具备行使的条件或缺乏行使的能力,导致使用率偏低;有的权限运转不到位,执法过程中遇到一些法律障碍等。

二是县镇关系不够理顺。个别地方试点该当确定的财政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导致试点镇事权和财权不够匹配;管理体制和考核方式不够科学,试点镇与县直派驻机构关系不够顺畅,试点镇应对考核检查的压力有增无减。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大,在调整试点镇组织架构、健全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少有突破。

三、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一)坚持科学合理地放权,在扩大镇级管理权限方面求突破

做好放权工作,注意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做到“权责一致”。在对试点镇进行扩权的同时,还要重视“减责”,切实解决试点镇“责大权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科学确定扩权范围,对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县级以上行政部门行使的权限不能下入到乡镇一级,对本应由县级政府和部门承担的事务性工作不能转嫁到乡镇一级,对本应由县级政府和部门承担的事务性工作不能转嫁到乡镇一级。强化县级行政部门应有的责任,明确职责分工,放权部门不能“明放暗不放”或者“放责不放权”。

二是做到“应放尽放”。各地在研究放权目录时,应当紧密结合试点镇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哪些应该放,哪些不应该放,应听取试点镇的意见,不能由放权部门“一厢情愿”。对于涉及试点镇发展的建设投资、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含金量”高、急需管用的权限一定要放到位、运转好。放权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试点镇承接能力,放权部门要搞好“帮扶”,不能一放了之,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三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在扩权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防止出现管得过多、大包大揽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精简审批项目,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一律推向市场或社会组织,为试镇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以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求突破

一是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按照“将方便留给群众、将复杂内部消化”的原则,遵循强化管理、改善服务、统一执法的思路,将管理与服务重点集中向“窗口”部门倾斜,形成精简、高效、便捷的运行模式。

二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围绕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平台和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合理设置岗位和统筹安排人员力量,实现内部了工作机制良性运转。在乡镇层面上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专业队伍,在辖区内依法行使与其职责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权。

三是强化机构编制保障。按照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要求,统筹党委、人大、政府和群团组织,整合行政资源,综合设置机构。夏庄镇“5+3”机构设置模式值得其他镇借鉴(综合设置5个党政工作机构,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财政经管统计办、村镇建设办、社会事务办。综合设置3个事业单位,即综合执法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综合设置的行政、事业机构以编制内依职责设置若干岗位,相应配备助理员。同时推动编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力争为试占镇再增加部分行政和事业编制,专项用于补充急需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着眼增强乡镇发展活力,在理顺县镇着关系方面求突破

扩权强镇,目的是减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是把镇与县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充公分发挥县和镇的功能作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理顺县镇财力分配关系。虽然试点镇经济总量较大,但上缴多、留成少,可用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需要。下步,重点在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县镇财力分配关系上下功夫,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调动和激励试点镇发展积极性,使试点镇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有钱干事,加快发展。

二是于是顺县直部门与试点镇的关系。在管理、考核、奖励、任免等方面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协作配合机制,强化试点镇党委政府对派驻机构统一指挥领导,真正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四)配套推进各项相关改革,在强化制度支撑方面求突破

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市县编办应当发挥牵头作用,加大协调力度,统筹推进用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干部人事、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在土地政策方面,加大土地扶持政策落实力度,稳妥推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各地每年安排的用地计划指标应单独切块为试点镇安排项目,对个别重大项目,可以采取“地随项目走”的模式,单独配套用地指标。扩大试点镇财政自主权,继续在财政收入超收返还、规费和土地出让金留成等方面加大向试点定镇倾斜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在试点镇落户条件,鼓励创业、创新和科技人才落户试点镇,稳妥解决长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落户等问题,有序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大试点镇党委干部管理权限,优化试点镇干部队伍结构,积极拓宽事业机构优秀负责人选拔使用渠道,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交流和使用机制。

作者简介:

逯萍(1976.1--),汉族,硕士,山东惠民人,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逯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近年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论文_逯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