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围人事对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影响论文_董蓓蕾

浅谈周围人事对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影响论文_董蓓蕾

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 731200

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个时期男孩子出现遗精和女孩子开始有月经的两种生理现象来说,少年们对之往往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因此,青春期性教育不仅是帮助青少年渡过这一时期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接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后来幸福家庭的组成。

总之,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缺少必需的性教育产生的严重后果,还未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因此,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和他们将来生活的美满幸福,青春期性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一、父母——青春期教育的启蒙者,孩子生活的指导者

您的孩子进入了初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一些变化,心理上也在急剧发展变化。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生理上能够健康地发育,心理上能够健全发展,思想道德上能够合乎社会规范地培养起来,对人的一生都将起到重大作用,甚至会决定今后发展的轨迹。因此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庭中怎样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呢?

1.如何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性的逐渐发育成熟,如果孩子事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会感到紧张、困惑,甚至焦虑不安。所以做家长的最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至少在孩子出现这些变化时,及时地把这一时期他们应该懂得的一些性知识告诉他们,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当儿子唇上的小胡须变得浓密,声音逐渐浑厚低沉时,你不要慌张,也不必陷入对异性子女进行有关教育的尴尬。而是精心挑选了一本内容健康、文字流畅的有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书籍,放在儿子的床头,并且告诉儿子:“你长大了,一些事情应当懂得,有空时把这本书读一读吧。”还有,在女儿第一次月经来潮时便将其中的道理及与此相关的生殖、生命常识一一讲解清楚。当然是妈妈和女儿单独谈的,谈话中没有一丝诡秘的味道,而是体现着生命科学的精神。

当然,你无论利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具体方式,让你的孩子懂得性知识是必须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也必须知道,你的循循善诱要比他们自己去向书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找答案更合理、更安全。

2.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后,性别意识开始增强。这一时期,它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开始关注起异性,希望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友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作家长的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父母者的上策是给他健康、开放的交往机会,而不是封锁、扼杀这样的机会。通过前者,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相关的交往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增强今后对于各种刺激的免疫力。而后者,只能使孩子得到神秘感和好奇感,完全失去学习的机会,对于今后可能面对的诱惑毫无预防能力,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在表面的循规蹈矩下为所欲为。

青春期的个体处于成长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此时的少男少女,对于周围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于自身的提高和完善特别迫切、特别热衷。从拓展心灵和丰富精神的角度看这确属人生中难得的时机。高尚的趣味和格调,可以最有效地升华异性交往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青春期科学知识传授者,健康心理的引路人

师者,之所以传道解惑授业。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系统科学知识,还要对学生青春期的不利身心健康的行为给予疏导,比如:对待孩子早恋的萌芽,我们也必须采取疏导的方式,一味地严厉制止必定会适得其反。

1.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对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对异性身体的了解,最初都是从生理卫生课上开始的,所以,上好生理卫生这门课程,用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异性的生理变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第一阵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早恋的萌芽本身来说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的活动中去,自然而然就会淡化这种感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这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心理调节游戏、说说自己的烦恼等。在活动中,要安排问题学生的角色,让他们担负一定的责任。通过系列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班级活动和学习上去后,早恋的萌芽就渐渐枯萎了。

3.对友谊的正确引导。

早恋开始一般都披着友谊的外衣,当友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崇拜和迷恋,眼里只有他,心里只装着他,这就不是友谊了,而是早恋的萌芽。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不论生活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你要明白,你的朋友有什么特点,你要学习他什么;你的朋友,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事你需要从他身上吸取教训的。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我课余的时间什么时间用来学习,什么时间用来和爸爸妈妈交流,什么时间和朋友交往。当学生明确了这几个问题后,就会剥去崇拜的浮华外衣,把友谊界定在健康的纯洁的标准上。

4.建立和谐的大环境。

班级中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要教育学生宽容、热情、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放松,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的心情平和不走极端,这些对早恋的抑制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小团体,是早恋产生的最好温床;而同学之间的嫉妒、讥讽是早恋的最好催化剂。如果,班级中出现了小团体的现象,需要教师往健康的方向引导。

三、同学同伴——择其善者而从之

心理学告诉我们,13~15岁是一个人由儿童进入少年的转折时期。因此开化早,成熟快。生理上的变化,必将导致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们产生一种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喜欢摆脱家里大人影响,愿意同年龄相仿、兴趣相同的同学玩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小团伙,由于他们的思维判断尚未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孤立而偏激地看待社会某些消极面,好走极端,也容易干出一些越轨的行为。俗话说:“跟狼吃肉,跟狗吃屎”,其实,在青春期教育方面,周围同伴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潜与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以及老师要淳淳善诱,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她)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大道理,健康成长。

四、社会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包括学校本身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普法教育明显削弱,一些不利于青春期健康成长的环境从不同侧面、不同渠道腐蚀他们的心灵。主要表现有:

1.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学生道德滑坡的土壤。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启蒙教师。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父母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形象是孩子学会做人的最好楷模。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绝大多数的表现很差。

2. 以赚钱为唯一宗旨的活动环境是学生受腐蚀的场所。

以赚钱为唯一宗旨的活动场所,如黑网吧、私人书摊、电子游戏室是学生们常去的地方。由于经营者只管赚钱,不管社会效益,鱼龙混杂,孩子很容易交上一些所谓“哥们”,甚至是社会上某些帮派人物。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孩子很快学会抽烟、喝酒、赌博,结果争风吃醋,大动干戈。

3. 淫秽、凶杀书刊和影视录像是损害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来,书刊、屏幕出现了繁荣局面。但改革开放的窗户一打开,也飞进了不少苍蝇,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化产品大量流入,使广大的未成年人面临着选择的困惑,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局面:通过各类书刊、屏幕(特别是黑网吧)接受的刺激太多,而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成年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又太少;通过书刊、影视看到的犯罪情节、犯罪手段太多,而如何使他们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抵制坏人教育又太少;通过书刊、屏幕看到的淫秽、打斗格杀,描写假、恶、丑的东西太多,而歌颂真、善、美,宣扬爱国,敢于反抗邪恶,勇于献身,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的人和事的作品、影视太少。这“三多三少”给未成年人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挂着各种招牌出版的淫秽杂志目前又在书摊出现,封面越来越刺激,内容越来越离奇。这种格调低下的书刊严重腐蚀了一些学生的灵魂,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危害。

论文作者:董蓓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浅谈周围人事对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影响论文_董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