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论文_石秀蕾

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论文_石秀蕾

石秀蕾 山东省平度市郭庄小学 266737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加之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而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正是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数学,即: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谈生活。

一、搜寻素材,使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犹如身临其境,使数学课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欲望,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寓教于乐,使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

教师把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如:在模仿购物中学习简单的元角分加减计算,进行数学王国闯关、看谁夺得智慧小明星、当小医生、猜谜等来学习新的内容,用这样的形式学生倍感亲切,也乐于接受。

三、形式多样,使数学教学更具灵活性

数学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做到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练习的设计要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题,以病例的形式出示,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小医生,给数学题治病,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地迸射出来。

四、纵横勾连,使数学教学更具综合性

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72—56=?”时,我是先让学生自己计算,自己摸索解题方法,从中感悟到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的异同。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合作交流,使数学教学更具德育性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用小棒摆了“28+14等于多少”之后,要学生独立思考还有什么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并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不同的想法,选出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进位加法笔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学以致用,使数学教学更具实用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突出实用性,同时学生在运用中又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结合当天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哪些与数学有关,说给你的家长听。如:校园里都有哪些数学?回家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数学?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数学?等等。我让他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数学日记上,这样也就把课内的知识灵活地向课外延伸,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的数学学习能力。

七、体验尝试,使数学教学更具亲历性

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进入生活领域,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通过摆一摆、圈一圈、找一找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教师提出“28+1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可借助小棒,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理解了“满十进一”。

八、因人而异,使数学教学更具发展性

传统教学和教材的编排都让学生学习统一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违背了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这才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情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课堂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人人有自尊,人人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多鼓励,给予更多的信任,用自己炽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尽量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此把班级分成4人一个小组,记录每个学生课堂表现:如完成作业、知识探索的金点子、动手操作等必须内容,一次突出表现加一面小红旗,并阶段性地进行评比,看谁的成长最快!这本记录本由四个组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更多地感觉到只有将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趋生活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他们亲身尝试与探究的机会,才会把数学变成对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一门学科,也才会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论文作者:石秀蕾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论文_石秀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