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体制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启示_科技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体制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启示_科技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体制给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启示论文,资本主义国家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体制决定着科学技术运转机制的作用,决定着科学能量的释放。决定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效。我国的科技体制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不少弊端。影响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研究国外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的作用,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深入改革我国的科技体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很有帮助的。

一、适应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是第三次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的阶段。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其较前两次技术革命更有力、更深刻的影响,使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深刻影响是由这次技术革命的特点和科技体制决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科学理论的发展为先导、并在其指导下得以实现,它的主体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们不再是在黑暗中寻找征服自然的方法,而学会了用科技理论来指引加速技术发展的道路。它以教育革命为条件。这次技术革命的参加者再也不能是未受过全面教育的纯体力工作者,它要求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参加,这样,对全民进行普遍的教育成为先决条件,对智力的开发空前重视,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广泛开展,有了教育革命,支持了这次技术革命的持续发展。

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深刻。这次技术革命涉及了社会生产的各个要素及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生产力发展诸要素均有很大的影响:对劳动资料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原子能发电设备以及人造卫星等,明显地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劳动对象的影响,新材料的产量和品种猛增,复合材料、人工材料的质量提高,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能源的更新等等,均足以引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对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影响,劳动力配置状况发生了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大,生产自动化程序越来越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全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这些变化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科技投入部分地代替了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的投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主要方式,劳动生产力得以成倍的提高。一项技术应用已能几倍、几十倍乃至上万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巨型计算机已能每秒运算上百亿次相当于一个手工计算60多年,一公斤铀放出的热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分工更趋专业化。智能密集型产业不断壮大,企业的整体性不断加强,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都体现了新兴产业部门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产品的附加值很高,科技含量很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上升,它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必然。

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深入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当代资本主义出现高速增长,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所以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如此巨大深远的影响,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如理论、教育等方面,但科技体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科技体制决定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决定着科技本身的生命力。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体制给我国的启示

纵观资本主义的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体制有许多成功的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科研机构常常是每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的技术更新的具体承担者、它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更新换代起着决定作用,这种技术革新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生存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行为,它引导着、促进着和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死存亡。

2、科技人员是企业的重要职员,他们真正与企业的生命融为一体。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用人机制,使科技人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自觉地、忘我的为企业的技术改造而工作,有时,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有方向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断地给企业带来新技术新成果,产品新陈代谢加快,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得到不断的发展。

3、科技成果能较快地变成直接的生产力。科研机构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人员与企业的生命融为一体,这均有利于尽可能地将企业与科技缩短到最短距离。有目的的科研及技术改造,使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必然,这种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方式同时有利于广大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已成为良性循环,从而使产品结构不断改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

三、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我国的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促进过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过作用。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计划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主观计划难以反映复杂的实际;二是缺乏竞争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科技体制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

1、科研机构与生产机构相脱离。尽管目前我们的一些企业也设有科研机构,但其规模小,素质不高,技术革新的能力很有限,而作为社会总科技力量的主要部分却长期脱离生产第一线独立存在,他们由国家统一管理,划拨科研经费、工资,成为国家供养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与生产相脱离的社会团体。科技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十分薄弱,据报道,全国农业科研机构1400多个,90%以上集中在产中阶段。这种科技与生产的距离被人为地拉长,不利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2、科技计划常常是脱离实际的主观愿望的产物。科研立题常常是以现有的文献为依据的纯理论的研究或重复他人的劳动,企业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常常不是科技计划的焦点问题。计划脱离现实便是成果脱离现实的必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较低,如我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硕果累累,却有60%至70%的科技成果没能转化为生产力,而成了样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没有带来相应的产出。

3、科技人员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相当部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主观的被动的工作状况时常可见,而另一方面又因科技人员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感到不满足。加之待遇低,设备差,优秀的留学人才和优秀的国内人才没有足够的条件给他们施展才华,出国与再出国的比率较高。科技队伍不稳定,科技人员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我国旧的科技体制,严重束缚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已为许多事例证实,中国人科学技术发明成果并不少,水平并不低,但转化为生产力很少,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不适应科技发展的科技体制。

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同时,深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与生产紧密结合,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长期以来,科技人员在企业之外的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逐渐养成了一种自命清高的思想意识,这是科技走向企业的思想障碍。要从根本上改革与完善我们的科技体制,首先必须切实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这是科技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的前提条件。

2、科研机构的设立。除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外,科研机构主体应设立在企业内部,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技人员成为企业的主体。科技人员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人员深入到企业的各条作业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技术,研究新产品,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4、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使企业的利益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融为一体。比如,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以及切实感受到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不但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而且科技人员的事业成就感也得到满足。

5、增强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科技投入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加大,附加值增加,利润增加,资本积累增加,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深化我国的科技体制的改革。

标签:;  ;  ;  ;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体制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启示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