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_长沙经济论文

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_长沙经济论文

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陆论文,中国论文,管理模式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处内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沿海相比,缺乏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观念优势。要使内陆开发区在同一政策环境下实现超常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依托和发挥内陆地区人才密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者素质高而劳动力价格低等种种优势,着重在改革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启迪新思维,寻找新对策,创造新动力,探索和构筑出一种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内陆特色的开发区管理模式。

一、建立政企分合有序的管理机制,增强开发区发展的驱动力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为占据世界高科技领域,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科技长入经济”的重大举措。一方面,开发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其管理机构必须履行政府的管理权限,有效地发挥“导向、服务、协调、管理”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开发区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人才、资金、资源、信息等要素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各项改革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从而决定了其管理构机构还应具备敢冒风险、果断决策和快速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和商业机构的灵活性的双重性质。

建立上述具有双重性的管理机构,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和相互组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要素投入的总体产出水平。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处于起步与发展的过渡阶段。开发区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靠政府行为的推动。为了在区域范围内最有效地支配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沙开发区建立了一种政企分合有序的管理机制,在制定总体规划、编制发展计划、拟定政策法规等方面,既结合地方实际,又与国家宏观政策相一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在土地开发、产业发展、资金运作、招商引资、实施发展计划等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的目的性。把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科学有序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几年来,长沙开发区在战略上瞄准国际先进管理目标,在战术上敢于先跨一步,坚定不移地实施“按国际惯例抓各项改革、按跨世纪要求抓园区建设、按集团化思路抓产业开发”的方针,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体现长沙特色的内陆开发区发展新路子。岳麓山科技园累计开工74万平方米,竣工44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大部分完工,基建投资已达8亿多元,而国家投资仅48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产值和利税连年翻番,并形成了以湖南计算机厂、远大空调实业公司、海利股份公司、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

二、发挥区域人才优势,提高开发区发展的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而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源泉。长沙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23 所高等院校、 129个科研院所,汇聚了20多万名科技人员。仅“七五”期间, 全市共获国际发明奖2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发明奖35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681项。1985年以来,各项专利申请量达7532件, 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长沙开发区把人才优势作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最根本优势,利用本地科技人才密集、科研成果众多之长处、大力抓好人才的引进、培训和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群体效应”。

第一,积极引进,构筑人才聚集区。从全国来看,各类人才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并不平衡。长沙开发区利用这种不平衡性,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把人才精英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首先建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和高级人才事务所,通过计算机人才数据库,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和姊妹园区、互派人员考察和学习、引进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吸引国外留学生回国工作等多种渠道,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此外,对引进的人才在工作上委以重任,职称上破格晋升,生活上解决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他们能在英才园安居,在开发区乐业。

第二,抓好培训,营造智能裂变区。为适应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长沙开发区牢固树立“人的素质是投资环境”的新观念,把对人才的培训视为“自己向自己投资”。一方面大力倡导“人讲称职、事争一流”的新风气,按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确定员工岗位职责,努力塑造“快、准、细、严、深、实、勤、廉”的园区形象。另一方面,给优秀拔尖人才脱产进修、出口深造的机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和高级职员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培训,接触世界高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充实、更新,产生智能裂变效应。近年来,还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一个是“南方高新技术产业大学”,专门培训外向型的高新技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个是园区技术培训中心,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预备培训,举办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会统计、外语、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班,参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

第三,合理配置,形成效应显示区。长沙开发区以人才合理配置的目的性和有序性为前提,按“平等公开”的规则建立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按“人尽其才”的准则建立合同制、聘用制的用工制度,按“待遇看贡献”的原则建立分配制度,从而形成“员工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薪金能高能低”的机制,员工的流动率保持在10—20%,培育了一个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人才市场。开发区一万多名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4.5%,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占73%,其中高级职称占9%。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博士、硕士董事长、总经理。在他们的带动下,开发出高新技术项目580多个,其中50 多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200多个项目获得世界性或全国性奖励, 从而大大提高了长沙开发区发展的竞争力。

三、构造全方位多功能的支撑服务体系,加大开发区发展的吸引力。

长沙开发区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金融、保险、规律”三个重点,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建立功能齐全的支撑服务体系。

第一,设立金融机构。生产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国的情况看,资金的流动具有向沿海地区集中的趋势,内陆地区在资金集中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长沙开发区为了吸纳资金,设立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电力支行和铁道支行等六大银行的分支机构,专门为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国际资本向科技园区金融市场流动。此外,还采取建立信贷担保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向社会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科技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让金融机构去投资扶持技术新、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开发区金鹏银行与湖南农业大学合资开发天然植物制品,使科研单位和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速了科技转化的进程。产品很快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健全保障制度。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风险性的产业。有了保险,才敢冒风险。长沙开发区十分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组建开发区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按国际惯例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有3200多家区内外企业投保,并开辟了员工养老、待业、工伤、医疗、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质量保险和财产保险、涉外保险等业务,承担风险金额达5亿多元。这样,既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 又克服了“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方面投入。

第三,提供法律服务。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长沙开发区按国际市场要求先后设立了律师、会计师、审计事务所,为境内外投资者创造一种投资“有利可图、有法可依”的法律保障环境。开发区律师事务所,以高起点、高素质、高层次为标准招聘执行律师,为近百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提前介入企业的经济活动,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谈判、经济合同的审查等,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长沙环达科技有限公司诉《电子报》社侵犯名誉权案,开了中国电子领域技术官司之先河,它为我国新闻法制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优质管理、优秀人才和优良服务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长沙开发区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寻找对策,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探索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长沙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将会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标签:;  ;  

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_长沙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