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的演进与企业技术的追赶--“山寨机器”在中国的启示_设计公司论文

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追赶:中国“山寨机”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寨论文,中国论文,启示论文,技术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寨手机”是近年来受人们关注逐渐增多的产品,并随之而流行起来一种山寨文化。“山寨机”的崛起值得我们关注,不应该是简单的打压和取缔而是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如何引导。山寨手机曾经是所有逃避政府管理、不缴纳增值税和销售税、不缴纳入网检测费用手机的总称,其中包括:走私手机、翻新的旧手机、高仿机、拼装机等多种类型。前两种形式的存在由来已久,也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是后两种形式在2005年以后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还被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归结为2005年业绩不佳的原因,本文所讨论的山寨机主要是指后两种。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年的统计,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合计达到61.4%,但较2007年下降3.9%;内资品牌中仅联想排名靠前,占有率为4.3%;在手机品牌占有率统计中,选择“其他”的比例达到23.1%,可以推想山寨机在其中会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一推想也与业内人士所估计的山寨机占据近1/3市场相互印证(南方日报,2008)。占据如此高市场份额的产品,如果简单的被主流厂商归以“三低一高”——低成本、低价格、低质量、高利润——难以解释。而2008年,山寨机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名气”都达到了顶峰的时候,一位“山寨机”老板估计说,2008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不到1/3,另外1/3是持平,还有1/3是亏损的;而2007年赚钱的“山寨机”厂商比例超过1/2,2006年则几乎人人赚钱。从事手机闪存业务的创兴电子公司市场经理潘华萍也表示,“山寨机”产业其实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顶峰,2007则是2006年的延续,从2007年底开始,“山寨机”产业就进入了低谷,至今都没有大的起色[1]。这样的事实意味着,山寨机厂商经历了2005、2006、2007年的快速发展期,目前也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山寨手机的快速崛起值得思考,那么为什么这些曾经让跨国企业和国产正规厂商头痛不已的“山寨寨主”们陷入困境同样值得思考。在中国手机产业兴起之初,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也曾经占据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而后衰落,这两者之间是否会有相关之处。要解析山寨机的问题,需要从中国手机产业发展之初的情况入手。而创新网络与技术追赶则是解答这些疑问的重要线索。

创新网络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网络与创新过程相结合的定义方式,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这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网络[2-4]。这是一种为众多学者广泛接受的定义,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将网络与创新环境相结合来定义创新网络的方式。Freeman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王大洲将“企业创新网络”定义为企业创新活动所由以发生的网络,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5]。需要对企业/研究机构等的所有创新合作关系一并加以考虑,而不局限于企业间的R&D联盟或创新合作关系。第一种定义适合开展对焦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而后者适合在更广的范围内如一个区域或者一个产业内开展创新网络的研究。本文以第二种定义为基础来分析探讨中国山寨手机的案例,因为本文所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企业和某一个产品创新过程而是中国手机产业与国产手机产品的创新。

1 数字手机的初始创新网络

数字手机的元器件可以分为四大类:主动元件、被动元件、结构件,功能元件。在上述元件的基础上,再加入手机设计工序,其中包括操作界面或系统的开发(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就是操作系统)就聚齐了推出一部手机的基本要素。主动元件主要包括基频、内存、应用处理器、电源管理、射频,相机模组。基频是手机中的最核心部分,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此项技术,包括德州仪器(主要供应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NXP(主要供应三星)、飞思卡尔(主要供应摩托罗拉)、杰尔(AGERE,主要供应三星)、联发科(主要供应大陆厂家)、ADI(主要供应LG和夏普)、高通(CDMA基频霸主,市场占有率超过80%)、爱立信移动平台、英飞凌、博通(Broadcom)、SKYWORKS,东芝,NEC等。被动元件是通电后不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元件,主要包括电容、电感和电阻。手机里用的电容是特殊的MLCC电容,电阻和电感也是特殊的片式电感和电阻。主要供应厂家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厂家,包括日本厂家村田、TDK、京瓷、太阳诱电、松下、罗姆,中国台湾厂家国巨,大毅、旺诠、奇力新和华新科技。结构件主要是手机外壳和PCB板,多家中国台湾、日本企业都是上述产品的专业供应商;功能元件则包括电声元件、振动马达、显示屏、电池、天线等,其中每一个品种也都具有众多供应商,如在手机电池领域中国的比亚迪占有很高的份额。

手机设计基本包括六个步骤: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资源开发,质量监督。工业设计包括手机的外观、材质、手感、颜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实现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结构设计包括手机的前壳、后壳、手机的摄像镜头位置的选择,固定的方式,电池如何连接,手机的厚薄程度等。硬件设计主要是电路和天线,软件设计主要是手机操作界面和应用软件。资源开发会涉及新材质与新组件的发掘和测试,质量监督则是最后对手机质量的检测。

推出一款新手机,创新源可能在于元器件部分而手机厂商所做变动不大,这就是Henderson与Clark所提出的元件创新。创新源也可在手机厂商,他们利用现有元件在集成技术方面有所创新,这就是Henderson与Clark所提出的集成创新[6]。当然也有很多情况下是元器件企业和手机厂商都有所创新。整个手机设计过程不仅需要企业掌握硬件集成技术,还有软件设计技术和工业设计等相关技术。但是对于中国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而言,各方面技术积累仍然不足,如果与跨国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星等采取同样的新产品开发模式则必然很难竞争。在许多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与销售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手机行业中,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设厂制造与多年品牌营销,国内企业相比于跨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并无优势。因此,在手机设计方面的技术成为中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可能来源。

在图1所示跨国巨头的创新网络中,元器件创新由专业的供应商来完成,而自己负责手机设计部分的集成创新,由元器件供应商和手机企业配合推出新产品;但中国企业很难在进入手机产业之初即掌握全部的设计技术,与元器件供应商的互动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多处于劣势。

图1 跨国巨头的创新网络

2 中国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第一次变化——产品设计与制造、销售的分离

中国的波导公司在1999年与法国SAGEM公司合资生产了第一批手机,其设计方案即来自外方,此时国内企业在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国外合作伙伴的方式获取设计方案,从而推出手机产品。将以前在跨国巨头企业边界内完成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环节分开,由外方合作伙伴完成产品设计,而我国企业完成产品制造和销售。这种行业进入方式也是在自身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但至少为我国同样技术水平的企业能够进入手机行业提供了机会。与台湾的代工企业不同,大陆的企业虽然没有完成产品设计部分,但拥有自己的品牌。

图2 中国手机产业的创新网络

此种形式的合作会由于外方合作伙伴的产品与国内企业的产品存在竞争而受到影响,因此不是每家希望进入手机产业的中国企业都可以建立这种形式的创新网络关系。但是专业的、独立的手机产品设计企业的出现为中国企业进入手机产业提供了更多机遇。手机设计公司源于欧美,一些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公司的研发人员离开企业去创业,成立了许多设计工作室(design house)。1999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与赛龙国际公司成立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国内第一家手机设计公司。波导在进入手机产业后,曾找到韩国的手机设计公司SEWON来获取产品设计方案。正是由于独立设计公司的出现,手机产业的创新网络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让中国手机企业多了份选择,也降低了中国企业进入手机产业的“门槛”。

国内手机市场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999-2001分别为3%、7%、15%以上,赛迪网统计2002年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0%。借助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中国企业利用购买产品设计企业的方案与自己制造和销售能力的结合,快速发展壮大,市场占有份额迅速上升。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2003年国有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5%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排名前五位是:波导、摩托罗拉、TCL,诺基亚和康佳。分析中国手机企业的这轮崛起,创新网络的专业分工细化降低了企业进入“门槛”所带来的机会是先决条件。正是因为产品设计环节的再分,中国企业得以在自身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集中资源在产品设计的某些环节中,而其他环节由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完成,由此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2000年TCL推出了一款宝石手机TCL999D,因其机身镶嵌宝石和一万多元的售价而闻名,凭借着广告宣传和手机外观设计紧随人们消费观念,TCL的市场占有率在2003年也冲入三甲之列。夏新A8在2001年推出,其设计方案源于韩国的手机设计公司,而其成功仍然是在于某款产品的设计恰好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且成功的市场销售方式保证了产品的畅销。

不同的中国手机企业,但是成功的方式却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他们充分利用创新网络细分带来的机会,将一部分产品设计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得,而集中资源在产品外观设计和产品销售领域有所突破。这样的方式成就了中国手机品牌2003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5%,而波导也超过国外品牌占据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但是在没有提高技术能力、建立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仅依靠良好的营销手段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能保持多久呢?Prahalad和Hamel提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源泉,其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移植性的特点。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仅靠营销手段建立起来的优势并不牢固。因为创新网络的细分为所有的潜在进入者提供机会,那么随着新进入者数量的增多与对在位企业营销模式的模仿,中国在位企业不再拥有竞争优势。但是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形势则不同,他们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是产业后进入者短期内不可逾越也不可模仿的,这些技术能力恰恰是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当2000-2003年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频频下降之时,中国市场需求与竞争形势的变化足以引起跨国企业的重视,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还可以借鉴中国企业销售的成功之道,跨国企业重新夺得市场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Motorola,Nokia,Samsung这些跨国企业也开始重视中国市场消费潮流的变换,适时推出各种新的机型设计与增加各种新的功能,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厂商的表现则逊色很多。根据网易的统计,Motorola在2004年中推出了50多款新机型相比于2003年的28款增加幅度很大,全年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41.6%。而同年波导只推出了27款新机型比2003年略有增加;TCL2004年推出22款新机型,相比2003年少一款;夏新2004年推出26款机型,相比2003年多10款。国产品牌领先企业2004年市场份额降低,有上半年元器件紧缺造成新品推出延后的原因,也与大量新进入者以及在位企业同质化竞争有很大关系。如果说2000年左右创新网络的细分为中国企业进入手机产业与跨国企业竞争提供了机会,那么2004年的事实反映了创新网络细分的另一个本质,即它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所有潜在进入者,但并不会赋予他们竞争优势。只有利用这一机会窗口加快技术追赶,加强自己的技术能力,企业才会真正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而大多数国内企业在这一阶段并未致力于技术追赶,因而面临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与一些突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事件时,原有的市场地位便短时间内迅速失去。

图3 中国手机产业的创新网络

3 中国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第二次变化——元器件供应商向下游集成

在中国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第一次变化中,中国企业的崛起证明了一个事实:充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出现的机会窗口,是落后企业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绝佳机遇。如果说第一轮技术追赶是因为机会窗口的时间并不够长,中国企业还未能积累起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跨国企业竞争,那么面临又一次产业创新网络变化的时候,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遇。

山寨机产品确实是在现行制度之下有着诸多的违规、违法之处,但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学者和业界关注的。山寨机并不是在台湾联发科技公司(MTK)来到内地市场之后才出现的,但是山寨机对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却是在这个公司在内地销售其平台之后的情况。按之前的手机产业创新网络,MTK是属于基频元器件供应商队列中,但是2003年它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公司达智,从产业上游向下游扩展并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turn-key)。主要内容是MTK公司将手机开发所需的主板、芯片、系统软件等重要部件集成在自己的平台产品中,而生产厂商在MTK的平台上只需要简单的设计与开发即可推出新产品。这种模式不仅让手机生产商的工作更加简单,即使独立设计公司的工作也被简化。

图4 “山寨手机”产业的创新网络

MTK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使创新网络产生了新的变化,让一批仅有一定工业设计能力的小规模独立设计公司可以存在,让进入手机产业的门槛变得更低。第一次创新网络的变化降低了进入手机产业的技术“门槛”,这一次变化则不仅再次降低了技术“门槛”,而且伴随着发达的代工制造网络,让手机企业的资金“门槛”也被降低。由山寨厂商牵头去模仿一款成熟的手机或者拼装一款有很大潜在市场需求的手机,在MTK平台基础上按照山寨厂商的要求,独立的设计公司只需要提供工业设计还有“抄板”①等简单工作,再辅以一些必要的元器件,一部新款山寨机就产生了。山寨手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们五花八门的外形设计与眼花缭乱的功能配备,而这一切只是工业设计的创新与在MTK的平台上各种新功能配件的组合。就是这些山寨机以低廉的价格和多样的外形与功能设计抢占了国内在位手机厂商的份额,不仅如此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缩减。山寨机的成功再次证明当创新网络发生第二次变化时,充分利用其中机会窗口的落后企业可以获得技术追赶的机遇。那么是否只有山寨机厂商逃避各种税费、模仿成熟手机才能利用由MTK所导致的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变化,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山寨机纷纷侵占国内在位企业甚至部分跨国企业市场的时候,又一个国产品牌崛起了——天宇朗通。这家2002年成立的手机企业,2006年才拿到生产手机的牌照,之前一直是贴牌生产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为“山寨机厂商”。其在生产手机之前从事手机分销,并不具备手机整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生产手机之初选用ADI平台,自己采购所需的全部元器件,从事产品设计和研发,在经历一系列不成功的尝试之后发现了MTK平台所带来的机遇。在选择了以MTK平台为基础进行手机研发之后,天宇朗通自主推出新款手机不再遥不可及,产品设计之后该公司又将制造部分外包给了富士康、比亚迪、东信等专业代工企业,充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凭借着MTK平台所带来的低廉成本、紧随市场消费潮流的设计和独特的“买断”销售模式,在2007年天宇朗通出货量1700万部仅位于跨国巨头诺基亚之后。天宇朗通从起步到如今的成功证明了在山寨机兴起的背后不仅仅是游离在国家政策的监管之外,从简单模仿和拖逃税费中获益。更深一层的事实是山寨机充分利用第二次变化后的创新网络,利用创新网络合作来完成一部手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此来降低新款手机推出过程中对企业基本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要求。但是正如开篇中所提到的山寨手机遇到了困境,把它们代入困境的不是政府的种种禁令和打击而是目前第二次变化后的创新网络以及山寨手机厂商自己的选择。在创新网络刚刚发生第二次变化的时候——也就是MTK平台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一些山寨手机厂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抓住市场的需求,快速发展。但是很少有山寨手机企业在意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技术追赶,当更多的企业涌入山寨机产业时,低水平的竞争让毛利率不断下降,于是导致山寨机出现今日的窘境。天宇朗通也利用了第二次创新网络变化带来的机遇,但是目前还未出现困境,其2006年还只是29款新机型,而到2007年共推出79款新机型,截至2008年网易的统计是49款新机型。赛迪顾问的统计显示2008年一季度天宇朗通的天语手机在一季度销售量占市场份额的5%位列第四。利用创新网络变化带来的机会窗口,天宇朗通还有山寨机厂商崛起了,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而又缺乏技术积累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技术追赶的山寨机厂商陷入困境。天宇朗通是否能够借助此机会窗口实现技术追赶尚未可知,需由日后的市场发展来验证。而创新网络第一次变化后崛起的国内手机企业在经历技术积累不足所导致的竞争力下降之后,TCL与阿尔卡特建立合作,随后公司整合两方研发力量组成手机设计公司记捷开通讯已经从TCL通讯剥离,成为一家TCL通讯控股、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面向全行业客户的独立手机设计公司。波导1999年成立之初就是通过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合作进入手机产业,然而双方的合作更多地只停留在制造和销售渠道方面,并未能给波导带来技术积累与实现技术追赶。2005年之前波导与产品设计公司晨讯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但这种仍然依靠创新网络来参与竞争的方式只能暂时弥补自身技术不足的缺陷,为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但却不能成为获得长久竞争力的基础。2005年11月30日,波导与萨基姆双方共同宣布成立宁波萨基姆波导研发有限公司,共同实现从产品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的资源一体化,全面构建双方综合竞争力。这些企业正在继续自己在创新网络变化所提供的机会窗口中尚未完成的技术追赶。

4 产业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追赶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学者所关心的话题,Lee和Lim[7]提出了后进企业技术追赶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路径追随式追赶,即后进企业追随与领先企业相同的技术轨道,但却以比领先企业更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实现了追赶;第二种模式是阶段跳跃式追赶,即后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追随与领先企业相同的技术轨道,只是跳过了其中的一些阶段,因此节省时间实现追赶;第三种模式是路径创造式追赶,即后进企业在追随领先企业的路径一段时间后,自己创造了新的技术轨道从而实现追赶。此三种模式的技术追赶研究探讨了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一般模式,而没有讨论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与产业环境等对技术追赶的影响。中国学者柳卸林将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描述为如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外部技术采购为主,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获得和利用外部技术;第二阶段关键在于在所获外部关键技术基础之上开发出适合本地需求的产品。其中技术追赶的第一阶段即建议企业通过网络合作来获取技术。唐春晖、唐要家提出开放式追赶、网络式追赶和自主式追赶这三种技术追赶形式,并认为此三种形式会与Lee和Lim所提出的三种追赶形式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性[8]。此研究在Lee和Lim研究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了创新网络在技术追赶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创新网络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方面,苏敬勤等以技术模块化为研究背景,指出后进企业从一般模块制造到关键模块制造、从一般制造技术到系统技术,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协调发展的技术追赶路径[9]。谢伟年的研究则更明确地指出后进企业利用创新网络进行技术追赶的前提条件:我国企业技术追赶成功的行业存在一定的特点,即其行业技术是可模块化的、存在独立的供应商,价值链可分[10]。

已有技术追赶的文献都指出了创新网络在技术追赶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技术追赶,其实质都必然是以后进企业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提升为基础的。而如果行业领先者的技术集成度过高、技术过于复杂,则后进企业的技术学习需要更多的投入、更长的时间,其技术追赶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如果技术追赶所需时间过长,后进企业在追赶期间的产品无法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则企业生存面临压力。而创新网络为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后进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允许这些企业在没有完成全部技术追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创新网络来与行业领先者竞争,为自己进一步技术学习与提升技术能力争取时间。创新网络能够缩短新产品从企业到市场的时间,却可以延长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我国手机产业创新网络的两次变化导致了第一代手机厂商与山寨厂商的短暂崛起,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及时发现并抓住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窗口,利用创新网络来实现产品创新。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当大量的后进企业利用创新网络进入行业的时候,来自同水平过度竞争会给技术追赶中的企业带来生存压力,短期内很难有财务绩效的技术学习很可能因此而停滞。部分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与山寨厂商未能实现技术追赶、最终衰落除自身战略的原因之外,同水平过度竞争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致力于技术追赶的后进企业发现并充分利用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窗口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这一机会窗口会因大量行业新进入者的出现而缩短。因此长久而言,利用网络形式实现创新在短期内可以帮助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但并不能替代企业独立发展技术能力。如果后进企业不能在创新网络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窗口内实现有效的技术追赶,则企业将面临低水平过度竞争的严峻考验。

5 山寨机的启示

(1)“山寨机”在市场上的成功证明技术基础薄弱的小企业也可以参与技术创新,而发达的创新网络则是它们参与创新的平台。众多小企业的资源通过创新网络的有机整合之后,可以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2)创新网络不是静止不变的,“山寨厂商”的成功是抓住了手机产业创新网络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窗口,紧随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变化后的创新网络而导致的。这种成功提醒中国的本土手机厂商关注创新网络的变化与本土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用其中的机会窗口实现技术追赶。

(3)“山寨厂商”的困境与中国手机厂商第一次崛起后的困境都揭示了创新网络变化带来的机会窗口仅仅是为企业实现技术追赶提供了机遇,难以凭此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以创新网络代替自身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的提升,则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4)对于政府而言,加强对某些产业中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与激励,可以改变产业的创新网络,从而为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遇。电视机产业的情况即为一例,中国政府当初设立显像管企业彩虹集团即改变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创新网络为日后本土电视机厂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5)另一方面,山寨厂商在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与低服务质量基础上的过度竞争是其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而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在此方面做出努力为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注释:

①线路板的仿制则由本地的PCB设计公司完成,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抄板”:设计公司将原装的线路板一层层剥下来,并利用扫描仪等高端设备将之一一扫描,从而设计出几乎一模一样的线路板。

标签:;  ;  ;  ;  ;  

创新网络的演进与企业技术的追赶--“山寨机器”在中国的启示_设计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