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_行政管理论文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_行政管理论文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加快推进论文,行政管理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都强调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点把握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总体研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十一五”期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从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与问题入手,加强总体研究,通盘规划,突出重点,精心部署。

要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各项改革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具体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要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紧紧围绕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改革。要注意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他各方面的改革相互协调,衔接配套。

要深入研究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身发展的规律。首先,必须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看待以往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等,进行深入研究,作出回答。其次,要研究处理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部关系,统筹兼顾单一领域的改革与整体改革、改革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政府自身改革与适应社会公众需求、政府组织机构调整与行政运行机制创新、人员数量精简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要找准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确定合理、可行的改革路径和方式,提高改革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

要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和节奏,适时予以推进改革。首先,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理性地对待改革。要避免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避免改革的畏难情绪、厌倦情绪和操之过急、“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对于需要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次改革全部解决。其次,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于比较有把握且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的问题,可以马上着手解决;对于没有太大把握、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可考虑先行试点,加强跟踪调研,及时分析总结,适时推开;对于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强行改革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要先打基础,逐步创造条件。再次,要有序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方面的需求作出分析,排排顺序。具体确保满足哪些需求,着重满足哪些需求,还有余力满足哪些需求,心中要有数。对于那些通过改革确实能够给企业、基层和普通群众带来实惠的领域,要优先考虑。

二、着力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甚至在一些领域还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瓶颈制约。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全局,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政府运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要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破除其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如适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调整和理顺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宏观调控部门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等管理体制改革,使各级政府在继续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约束的状况,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管理体制,确保能源安全和能源、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按照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研究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针对多头执法、执法扰民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清理整顿执法队伍,探索综合行政执法的权限、范围和机构设置等。

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公共需要不断增长的要求,全力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与以往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不同,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是在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试点工作,真抓真试,下大力气转变乡镇职能,整合乡镇机构,改革事业站所,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确保社会稳定,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事业单位改革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稳步推进。要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分类推进,配套改革。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要着力研究解决当前政府自身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部门职责交叉现象,研究如何加大职责协调力度,规范职责协调程序,建立职责协调机制;针对权责脱节、政府责任不落实、行政执行力不够强等问题,研究如何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在清晰界定各部门职权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推行行政问责制和实行政府绩效评估;按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研究如何解决行政层级过多的问题;按照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研究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方面的权限和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关系;针对群众关于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要求,研究如何继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使各级政府更加贴近群众,更具活力和效率等。

三、准确把握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如何适应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准确界定政府的作用,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多年来,在关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即政府是积极地、更多地,还是消极地、更少地介入经济社会生活;政府应该如何调整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对政府作用的认识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方国家从政府“守夜人”理论,到凯恩斯理论,再到新自由主义理论,一直都在寻找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最恰当和最适度的介入。这诸种理论,也直接影响着西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伴随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包办代替、无所不管的政府转向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断调整,随之而来的政府职能界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正确把握政府的作用,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因素的制约。我国是实行赶超式发展战略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改革转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有效作用;既要快速发展经济,又要避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保持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调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这诸多因素,这同时也为我们准确界定政府的作用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对国外一些成功的行政管理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在拿来为我所用时,要更多地思考其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今后一段时期来说,我们要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具体内涵和实现形式,该管的一定要理直气壮地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一定要彻底放开,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政府职能转变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四、要保持与政府履行职能相适应的政府人员规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作用的发挥,不能不涉及政府人员的规模。相比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政府人员规模问题更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人员规模是一个变量,理论上难以对合理的政府人员规模进行阐释,实践中也难以找出最佳的数值。理性地认识政府人员规模,必须结合本国基本国情、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以及政府职能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是要充分考虑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政府人员规模与政府职能的履行密切相关。一个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政府不需要保持太大的人员规模,一个发挥积极作用的政府,其人员规模则不可能太小。总体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政府人员规模会相应逐步扩大。如世界上多数国家自二战以来,政府人员规模和政府财政支出都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从政府职能变化的角度考虑,政府人员规模应是动态的、弹性的,要有减有增。对那些可以转由市场、企业、社会承担的事务或人浮于事的,人员要精简;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事务,需要考虑适当增加人员。

二是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就业压力。我国人口众多,面临庞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又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通过市场解决就业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军人转业等政策性安置因素,使解决就业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成为解决公民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是看待政府人员规模,应区分不同层级政府的不同状况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内部结构。经过几次改革和精简,我国中央政府的人员规模比较精干,大多数部委机关几百人左右。这一人员规模,与中央政府目前所承担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任务相比,并不算大。世界发达国家和与我们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的许多部委,人数都比我们要大得多。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效率不高,其中既有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也有一个结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总体人员规模不尽一致。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人员规模确实过大,需要严格控制并进一步精简压缩。另外,我国政府人员内部,还存在年龄、知识素质等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既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又使科学发展成为政府行政管理必须满足和服务的目标。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来考虑和谋划。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不断强化战略思维、理论思维和立体复合性思维,避免就事论事,就改革论改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除了强调一般管理学意义上追求的效率目标以外,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的更高目标。这一更高目标涵盖了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三个重要内容。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二是任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改革措施的施行,都应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抓住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大好机遇,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标签:;  ;  ;  ;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