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论文_刘晶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论文_刘晶涛

(张家口蔚县城乡规划处,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而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树立统筹理念,重视生态建设,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下,农村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解决目前乡村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值得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思考并需要更广泛的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的重大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要素流动不协调

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乡村人口也在迅速向着城市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建设劳动力资源的不足。同时,大部分乡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为成年人,他们正处于养老和抚育孩子的年龄段。此时向城市流动,容易给乡村带来更多的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问题,不利于乡村的和谐稳定。而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也给城市的住房、交通、环境等带来压力。特别是进程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城市管理者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管理。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也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减少了耕地资源。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依靠耕地为生,在种植业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食品加工等行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一定程度上是资源的浪费,需要城市规划者对这一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迅速减少,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耕地资源的减少也给我国农业向着集约型转变提供了机遇。耕地资源的减少必然会激励相关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通过提高亩产来为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物质资源保证。

(二)地域空间格局不平衡

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土地资源、城市布局等分布不足,出现了地域空间格局不平衡的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优质土地资源与城市布局出现高度重叠的现象,使得土地资源被浪费。目前,由于相关政策的推出,我国的耕地资源出现了一定变化,北方耕地资源在缓慢增加,而南方耕地资源在逐渐减少。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为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部分地区为了追求城镇化进程,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忽略对农村的建设,造成了城乡隔离现象日益加重,拉大了城乡差距。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使乡村建设缺少相应的关注,无法为乡村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城乡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城乡和谐发展,也给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了阻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将部分重工业向乡村转移,给乡村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我国乡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排水排污系统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大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在进行家禽家畜的养殖过程中会有大量粪便等废弃物的排放,如果不能做好及时的处理,就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城市发展的环境压力以及乡村居民生活生产固有的废弃物排放都给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部分农民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把 握不准确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乡村居民缺少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露天排放,而大部分废弃物在排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少专人处理,而是随着风或者水进行移动,这样将环境污染的范围扩大了,加大了相关环境管理者的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的加重,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

二、新型城镇化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建设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为目标建设美丽新农村。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完善,并带动农村居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一)树立统筹理念

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是要实现建设和谐、健康、富裕的现代化农村,并与飞速发展的城镇化相协调。树立统筹理念,首先要同步推进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发展,由乡村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步入正轨之外,需要城市为乡村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乡村建设提供多方支持。同时,城市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多种发展前景的选择,实现农业产业链式的发展,建设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

进行统筹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不同乡村存在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一些贫困乡村进行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需要相关规划者根据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扶助贫困乡村快速发展,帮助更广大的农村居民脱贫。

相关负责人在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时不能将眼光仅仅放在加快经济建设之上,要注意对乡村建设的各方面进行统筹,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完善乡村基础设置,要对乡村道路进行规划,铺设道路的宽度、数量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同时道路两旁要建设足够照明需要的路灯,并建设绿化带。在乡村进行绿化带建设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等选取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农作物,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体现在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的铺设上,为当地村民提供更方便的水源,也给当地居民的废弃物排放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二)重视生态建设

美丽乡村离不开生态建设,需要相关管理者重视乡村的环境改造。美丽乡村需要从视觉上给人以美丽的感觉,这就需要简称花园式的乡村,实现较大程度的植被覆盖率,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保护。同时建设垃圾转运站,将村民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并鼓励村民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还可以建设小型的沼气站,将家禽家畜的粪便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既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进行生态建设还可以建立在本地的资源基础之上,不同的自然环境需要建成不同的美丽乡村。例如将农田进行整顿,将农田布局成各种图案,农民种植农作物之后,随着不同的季节农田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这样不仅方便了农民进行种植,还可以将农田发展成旅游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这样做不仅实现了乡村生态建设,还使得每个乡村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认清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在城乡要素流动、地域空间格局以及农村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统筹理念,重视生态建设,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嘉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10.

[2]宋京华.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 小城镇建设,2013,02:57-62.

[3]郭涛. 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现美丽乡村梦[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77-78.

[4]夏益俊. 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决策咨询,2014,04:64-67.

[5]记者 周元. 努力争创特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范例[N]. 海南日报, 2014-02-13A01.

[6]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覃怀文化研究中心 王院成.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N]. 河南日报,2015-04-30004.

论文作者:刘晶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论文_刘晶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