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贝地尔联合美多巴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琴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520)

【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吡贝地尔与美多巴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对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内收治的80例PD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吡贝地尔治疗,研究组使用吡贝地尔联合美多巴以及心理干预进行治疗,通过改良Webester量表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5.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通过改良Webester评价的评分为9.6±3.7,对照组的评分为12.3±5.8,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吡贝地尔美多巴进行联合治疗PD患者,能够获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吡贝地尔;美多巴;帕金森病;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78-0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常发病于老年人群。该病的特点为: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以及病程特点为较慢[1]。所以PD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内收治的80例PD患者,对其进行吡贝地尔以及美多巴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报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内收治的80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的范围在5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7.1)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的范围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6.8)岁,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同意书上签字,一般资料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筛选标准

入选:发生静止性震颤,持续存在不对称性特征,左旋多巴反应情况良好[2]。

排除:存在反复中风发作病史,存在脑炎病史,发病之前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存在帕金森病史[3]。

1.3 方法

对照组服用吡贝地尔,方法为:服用吡贝地尔缓释片50mg/次,每天三次,注意事项:餐后服用药物[4]。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美多巴,方法为:一片250mg,每次服用半片,每天三次服用,之后再通过心理治疗进行干预:(1)每七天对所有患者展开心理治疗,要对患者表示尊重,不能够有歧视心理,悉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向其解释PD的病征;(2)引导患者自行调节心理,保证患者的情绪不会发生波动[5]。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通过改良Webester量表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6]。

1.5 统计学处理

我院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使用(x-±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然后通过t值来检验,使用百分号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来检验,将P<0.05的情况当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5.0%,见表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通过改良Webester评价的评分为9.6±3.7,对照组的评分为12.3±5.8,研究组治疗之前的评分为17.3±4.4,对照组治疗之前的评分为18.7±4.1,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P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7],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震颤、运动发生障碍以及肌强直等临床症状,严重的还能够出现行为以及心理发生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效果[8]。目前,大多学者认为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他潜在因素能够引发PD,但是对于发病机制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4]。吡贝地尔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使谷氨酰胺以及乙酰胆碱的水平下降,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的目的,美多巴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中包含左旋多巴以及苄丝肼两种成分,左旋多巴能够转化为多巴胺,对纹状体中的多巴胺量进行补充[9]。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依从性[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5.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通过改良Webester评价的评分为9.6±3.7,对照组的评分为12.3±5.8,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吡贝地尔以及美多巴和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耀丹,王晓明,黄更珍,等.吡贝地尔联合美多巴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7):72-73.

[2]刘建英.美多芭与吡贝地尔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64-66.

[3]徐大兴.联用美多巴和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147-148.

[4]毛可适.美多芭与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27):145-146.

[5]刘红.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6):17-18.

[6]刘菡.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24).

[7]程涛,张亮,陈丽薇.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5).

[8]赵磊.吡贝地尔与美多芭单独给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预后评估[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8):1477-1479.

[9]聂利珞.联用美多芭及普拉克索对合并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231-233.

[10]王明达.美多芭方案在治疗帕金森病上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7):125-126.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吡贝地尔联合美多巴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