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论文_李茂琴

浅谈我国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论文_李茂琴

贵州省思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思南 565100

摘要:如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我国人民的个人健康、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命财产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使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卫生;存在问题;完善

公共卫生是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病毒性肺炎、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和妇幼卫生工作,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

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整体投入严重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卫生投人占全民经济总产值的2.7%,远低于美国的13.7%和德国的10.5%,也明显低于印度的5.2%,占全国人口不到15.0%的城市人口享受2/3的医疗保障服务,而广大农村人口仅能享受1/3的医疗保障服务,投人结构严重不合理。过去防疫站的运行主要靠健康查体、各种监测及疫苗的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勉强运转,乡镇的卫生防疫靠有偿服务收入不仅解决运转问题,还要解决部分工资问题。而目前疾控和监督的分离,在不能保证监督经费的同时,实际上是弱化了卫生监督,随着监督工作的弱化,被监督单位主动到疾病控制中心送样检测的样品越来越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无法正常协调处理,出现了两个机构没活干和有活没法干的局面,挫伤了县乡两级工作积极性。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配送保障能力不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物资储备的更新、轮换、补偿机制不健全。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国务院在2003年5月颁发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条例》,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管理。各地方政府,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当时也制订了各自的应急反应预案。但是,这些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上是从行政角度对如何协调、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具体任务进行规定的。行政条例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不能等同于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应急工作。

信息为先信息管理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生命线。目前,各地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很不平衡,良莠不齐,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不能按照相关要求报送非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信息,存在该类信息报告不及时,甚至不报告的现象。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和事件趋势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在工作意识、专家队伍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4、公共卫生机构有待改革。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是由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构成的。县级公共卫生体系是在原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改革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改革结果多数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极少数是人、财、物彻底分开。乡镇级防疫体系隶属乡镇卫生院领导,一般由2~5人从事本辖区计划免疫、卫生监督、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工作。

5、应急反应队伍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疾控方面的人才配备显然不合理,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在专业结构来看,这种结构显然不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受到传统思维和市场价值导向的作用,以及各种其他原因的影响,有着丰富的疾控经验人才队伍出现严重的流失,建立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应急反应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法律支持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我国在对待疾病控制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就是已经制定的法律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同时,有关的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法律的执行和监督还需进一步落实。无论是什么体制都需要相关法律及保障机制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事例来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失,非典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流行病,它在考验着我国疾病控制体系的运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个人、家庭、单位、部门和地方的利益,需要从国家、民族、大众的整体利益出发,这就需要法律的支持与机制的保障。

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应急联动机制。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重视是根本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回避性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紧迫性,要求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在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协同运作,明晰政府职能部门与机构的相关职能,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功效,最大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2、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做好卫生应急储备。

合理优化的应急资源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及经费投入比例,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指标体系,针对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要抓住机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卫生应急储备能力。

3、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有力的卫生应急综合机制,大力推进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设立卫生应急管理科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与触发启动,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专家组随时跟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并对趋势做出预测;建立基层信息检测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体系,准确掌握相关信息的最新进展;建立专业的应急队伍,把握好现场救治、收容救治、隔离救治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

4、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宣传教育和改善卫生条件的基础上,应重点对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其中,预防又是重中之重。预防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主动性预防,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条文,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疾病发生的特点,分季节、分年龄进行有计划的预防工作。如夏秋季节预防肠道传染病,小学生预防龋齿,中学生预防近视等。二是救性预防,一旦发生有可能引起流行的病例,应紧急全体动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突出性补救预防。如突遇传染病例的出现,应紧急隔离治疗病人、并进行环境消毒、群体免疫注射等补救性预防措施。

5、健全完善、落实应急预案体系和制度建设。预案编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制度的建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有效的应急处置的根本保证。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卫生的体制和现状,就要把公共卫生服务统筹起来,统一调度和安排工作。合并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者和消费者三个角色,要确保在新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框架中,这三者角色能够各自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贺会清;董美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2.唐婴;;探索自主创新战略 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4期

3.胡银生;;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02期

4.朱永红;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年09期

论文作者:李茂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论文_李茂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