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基石论文,国情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重申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认识国情,对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的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排除干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初级阶段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从来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来考虑问题的。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实践,是在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进行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它既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因此,单靠背诵和机械地冲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行,单靠盲目照搬外国社会主义模式也不行。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和成功,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更是多次强调,中国能否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建国后超越现实的“大跃进”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证明,如果不了解或不能正确地了解并认识国情,革命和建设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遭受挫折,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邓小平同志是在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国情有了最基本、最本质的认识,这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根本基础,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从而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同时,还要认识到,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也必然有所区别,在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不对各个地区做具体分析,不承认有所差别,也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因此,必须注意研究和认识各地区特别是自己工作的地区处在初级阶段的哪个层次上。中央制定的政策是对全国而言的,不可能对每个地区都规定得那么细致。作为地方领导,都要调查研究,为本地处于初级阶段的什么位置准确定位,这是全面准确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不然,即使整天把初级阶段理论喊在嘴上,也做不好工作。我们不少同志至今对这个理论没有完全理解,关键就在于没有做好将中国国情与本地区区情相结合的文章,应当不断在全党同志中间反复进行初级阶段的理论教育,以提高对中国国情及本地区区情的深刻认识。

二、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事实表明,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百多年前所设想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来确定我们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而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国情,来制定相应的路线和政策。作为理论前提,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最基本特征,为我们从本质上认识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认识方法,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我们制定和执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

对照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应该认识到全国各地区虽然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多方面因素所致,又都处于初级阶段的不同层次,所以各地的领导干部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过程中,就不能唯书、唯上,机械照搬上级文件,而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政策更符合实际,办法更多种多样,措施更切实可行。同时还应当认识到,国情、省情、市情也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因此,制定的政策措施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随着本地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政策措施符合了国情、省情、市情,什么时候经济就能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在再次重申,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清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就明确告诫全党,我们想任何问题,办任何事情,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既要克服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要拒绝那些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其间必然会遇到大量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求发展。而要完成任务,克服困难,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欠发达的国情出发,弄清我国发展的“定位点”,就会选准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结合点、立足点和出发点,进而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政策措施。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抓住了我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关键。

三、正确认识初级阶段国情是统一认识、排除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既面对十五大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提供的良好机遇,又面对国内改革的深入和攻坚,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而如何解决矛盾和问题,人们的认识又有不同,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分歧很大,存在着尖锐的争论。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澄清由于种种矛盾带来的各种疑惑,使大家认清为什么现在必须采取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采取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是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性质、特点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早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超越这个阶段。这两层含义就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的历史方向和位置以及本质特征。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中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这里面有一个什么可以逾越,什么不可以逾越的问题,要排除右的干扰,必须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层含义来统一认识,要使人们知道,资本主义制度在我国是可以逾越的;要排除“左”的干扰,必须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层含义来统一认识,要使人们知道,社会主义要达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则是不可逾越的。那么,当前为什么会出现“左”右干扰和某些思想混乱,从认识根源上说,归根结底还是对现阶段的国情缺乏正确的了解。而解决这些思想认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深刻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还体会到,解放思想不仅仅是各级领导的任务,还必须树立唯物史观,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要广大群众理解初级阶段理论和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要在统一各级领导对国情、省情、市情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我们政策的正确性、可行性,这才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的干扰有的来自外部,但相当多的来自内部,来自群众的不理解。这就需要靠教育、靠引导,这种教育应当是多样的、反复的,而且是要通过改革的伟大成就给群众进行活生生的教育,不然的话,领导制定的政策再正确,广大群众不理解,不接受,也难以付诸实施。总之,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狠下功夫,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从认识根源上彻底排除“左”右的种种干扰,从而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标签:;  ;  ;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