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后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后经营业绩的国际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经营业绩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商业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下称“三大行”)先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并分别于2005年10月27日、2006年6月1日、2006年10月27日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掀起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新篇章。本文从盈利能力、结构调整、资产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行上市后取得的成绩,并与全球前三大银行进行比较,分析三大行与全球一流银行的差距,最后提出金融竞争全球化格局下三大行加速自身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三大行重组及上市后取得的成绩

经过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三大行重组及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本文引用的数据源于各行公开披露的年报和中报。

1.盈利水平大幅上升。我们选取净利润和平均资产回报率作为衡量盈利水平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比较三大行近几年盈利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三大行平均盈利水平迅猛增长,绝对指标净利润额2006年增长34%,2007年上半年比200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相对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2007年上半年达到1.13%,比2005年的0.76%大幅提升37个基点,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3%。

2.资产及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我们选取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例两个指标,比较近几年三大行结构转型的成果(见表2)。可以看出,三大行资产及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产占比持续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快速上升。三大行平均信贷资产占比由2005年的49.7%下降为2007年上半年的47.4%,下降2.2%;平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2005年的13.1%上升至2007年上半年的14.4%,上升了1.3%。

3.资产质量持续提高。我们选取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拨备覆盖率(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比较近几年三大行资产质量改善的成果(见表3)。可以看出,三大行财务重组及上市后资产质量持续好转,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其中三大行平均不良贷款由2005年的1174亿元下降为2007年上半年的1058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的4.36%下降为2007年上半年的3.29%,下降1.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由2005年的65.6%上升为2007年上半年的90.5%,提高25个百分点。经过财务重组及公开上市,三大行在盈利能力、结构调整、资产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

我们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7年排名情况,选择了2007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前三位的美洲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代表,从上述盈利能力、资产及收入结构、资产质量三个方面比较国内与全球前三大银行之间的差距。

1.盈利能力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三大行与全球前三大银行银行的平均盈利能力差距十分明显,2005年全球前三大银行的平均净利润是三大行的4倍多,平均资产回报率接近后者的两倍。但由于近两年三大行盈利能力快速增长,这种差距逐渐缩小。2007年上半年,全球前三大银行的净利润是三大行的2.4倍,平均资产回报率仅高于后者0.1个百分点。

2.资产及收入结构。从表5可以看出,全球与国内的前三大银行都在不断优化资产结构。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球前三大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比降低2.8个百分点,三大行的信贷资产占比降低2.3个百分点,全球前三大银行的信贷资产调整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比三大行力度都要大一些。收入结构方面,全球前三大银行明显优于三大行。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球前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为三大行的4倍左右。

3.资产质量。从表6可以看出,三大行和全球前三大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2005年,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全球前三大银行银行的5倍,而拨备覆盖率仅为全球前三大银行的四分之一。但这种差距随着三大行上市后的不断努力正在不断缩小。2007年上半年,三大行不良贷款率降为全球前三大银行的2.6倍左右,而拨备覆盖率提高到全球前三大银行的44%左右。

标签:;  ;  ;  ;  ;  ;  ;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后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