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0例,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短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和甲亢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患者应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加强回访,监督用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严密监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疗效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称甲状腺毒症,是指由于甲状腺本身或甲状腺以外的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机体各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的总称[1]。人们习惯把甲状腺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功能亢进症,称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甲状腺肿大伴TSH升高或T4低者给L-甲状腺素,25~200μg/d,维持TSH在正常范围,T4接近上限,部分病人需终身替代治疗。甲巯咪唑为抗甲状腺药,具有抑制甲状腺素合成作用[2]。作用同丙硫氧嘧啶,但作用强,奏效迅速而持久。现对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0例,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26岁~52岁,平均年龄 37.5±2.5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2.5±2.5个月;重度者8例,中度者15例,轻度12例;对照组组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年龄38.5±3.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病程9.6±1.5个月;重度者9例,中度者16例,轻度1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初治期甲巯咪唑每日30~40 mg,口服每日3次。至症状缓解或T3、T4恢复正常时即可减量。减量期每2~4周减量1次,甲巯咪唑每次减5~10 mg/d,待症状完全消除,体征明显好转后再减至最小维持量。症状改善后可停止服药。

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初期治疗同对照组,患者症状控制后,定期回院 复查,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维持期甲巯咪唑5~10 mg/d,维持1.0~2.0年,必要时还可以在停药前将维持量减半。疗程中除非有较严重的反应,一般不宜中断,并定期随访疗效。

1.3 观察与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治疗临床症状均消失,甲状腺激素 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体质量以及脉率均回归正常;显效:经治疗甲亢症状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肿大明显减轻[3]。有效:经治疗甲亢现象有所缓解,血液中FT3和FT4 水平降低,TSH 上升,肿大症状减轻。无效:经治疗甲亢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对甲亢复发情况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对比,经1年后效果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35例,痊愈 11例(31.43%),显效6例(17.14%),有效7例(20.0%),无效11例(31.29%),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患者35例,痊愈 17例(48.57%),显效13例(37.14%),有效4例(11.43%),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1年后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眼球突出8例(22.86%),甲状腺肿大11例(31.43%),甲亢复发10例(28.57%);观察组患者35例,其中眼球突出0例(0%),甲状腺肿大1例(2.86%),甲亢复发0例(0%);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和甲亢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包括Graves病、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分为甲状腺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瘤综合征、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4]。

甲巯基咪唑属硫脲类的咪唑类药物,亦是通过抑制甲状腺腺泡内的过氧化物酶,使I-进入甲状腺内侧,不能氧化成活性碘,从而阻止酪氨酸的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缩合,进一步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作用特点与丙硫氧嘧啶相似,但本药较之吸收慢,排泄慢,半衰期为6~15小时,在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可维持16~24小时,故作用持久。本品较丙硫氧嘧啶作用强,约大10倍。相较于短期的药物治疗,长期、持续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病症复发 的概率,对于控制临床症状的出现也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和甲亢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总之,甲巯咪唑长期治疗患者应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加强回访,督用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严密监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仝凤娟.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9):33-34.

[2]孟亚.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5):72-73.

[3]曹维, 何晓芳. 低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1):28-29.

[4]苏丽红. 甲巯咪唑治疗轻中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132-133.

论文作者:周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