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电子设备集成化发展,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惠及了电力行业的生产与发展,输配电以及用电越来越趋向自动化运行的模式,使得输配电和用电在工程中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并且保证了用电工程应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的全面实行有利于电力的高效低成本传输。由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落后和经验匮乏,该技术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输配电;自动化;用电工程;高效低成本
一、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电力能源是维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和能源支撑。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工业的进步,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稳固发展和安全保障。众所周知,电力领域的变革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进步为基础的,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应用理念,逐步转变电网输配的未来发展方向,以维持电力运输的高效和科学。在发下电力产业的发展宏图中,电网系统是趋于自动化的,相比于过去脱离了空间的限制,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可以全面掌控和调节维护电力设备。这就证明,电网运输的自动化的飞速的开展,不光是为了产业的进步,也同时是落后地区安全用电的保证。到目前为止,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工作能够长期安全、稳定、顺利的开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关注重点。我相信随着理论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电力研究办法也会不断的成熟,理念会不断的更新,最终促进本行业的综合进步。在下文中,笔者就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对策做了一个深度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特点
电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是通过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来弥补传统配电方式的不足与漏洞,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保障配电信息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配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复并改善。除此之外,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
2.1灵活、高效
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输电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扩充了管理范围,简化了管理工作,使输配电过程更加安全快捷,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输配电工作效率。
2.2快捷、智能
我国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来解决输配电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所造成的电网滞后等问题。通过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输配电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促进电网的快速发展。
2.3综合、简约
传统的电力输配模式使电力输配工作比较繁琐和密集,建立输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电力工作的程序。
另外,现代电力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知识水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满足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保障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运行。
2.4安全、科学
电力输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在输配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得输配电的过程更加地安全和科学。
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3.1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电力工程工作是一份相对比较辛苦、危险性高的工作,所以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大,许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工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欠缺,工作素质不高,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力输配维修及用电工程研究中会引发许多问题,从而降低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效率。
3.2电能输配过程中损耗严重。目前,电能输配过程中,由于电能输配设备不够先进,设备老化,工作人员没有安排定期更新设备,设备的保养工作没有及时进行,对设备使用和管理不当等都会严重损耗电能。另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限制,也会造成部分电能损失。我国人口数量大,对电能的需求量大,而且可用于发电的资源有限,因此解决输配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问题迫在眉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技术研究开发相对浅薄。电力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一项比较复杂、庞大的工作。研发由于研发经费不足,研发技术结果一直不理想,技术应用不到位,自动化技术要求不达标。要想使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更符合人们的用电需求,就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技术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四、电力输配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优势
4.1及时消除故障,提高输电效能
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对输配电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输配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出警报,使得技术人员能够迅速地锁定故障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计算机在发现故障的同时还会建立故障分析资源库,为今后的输配电工作提供参照。
4.2优化输配电环节
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优化输配电的环节,使得电网线路得到科学的调控,降低电力输配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5.1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
自动化技术的成熟是电力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而技术研究的更深层次发展需要依托政府环境以及产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借助高校、科学研究院等知识机构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在共同的努力下谋求发展与创新,冲破垄断,保障能源开发质量,使电力产业能够长期安全、稳定、顺利的开展与运营,最终促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5.2降低电能损耗
面对眼下电力能源的输配存在严重的能源损耗现象,我们就需要具备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体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建立建全的核心组织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个部门都能够落实分级管理,对流程进行层层把关,并建立对电能消耗控制的运行、保护和开发制度,提升电能使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有效落实全程管理责任制度,方便工程的各项目负责人能够依照相关制度落实各自的工作职能,避免电力资源的流失。
其二,完善管理制度。进行电力局运行管理时需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严格进行监管,结合电力局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电力局运营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严格落实交接班负责制度,确保每一个项目管理环节都能够有相关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可以依照,保证项目每一个环节有续开展,落实管理机制与体制,提升管理质量,加快电力局运营与管理的发展。
5.3严控管理,建强队伍,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关系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实施效果,针对当前电力企业存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低的现象,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我们要严控管理,建强队伍,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按照相关的建设内容,严格控制技术管理,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纠错纠偏,力争为产业的“信息化运营”打下基础。
结论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中合理运用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其顺畅化运行提供了保障。电力技术的研发与电力系统运营的改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后续研究者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爱成.浅析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129.
[2]徐桃红.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通讯世界,2016(15):
[3]李义芬,吴洁霞,钟雪梅,胡婷婷.加强科技成果查新提高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水平[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7).
[4]李小海.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
论文作者:李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输配电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论文; 电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