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类型及防治方法_草鱼论文

草鱼出血病类型及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血病论文,草鱼论文,类型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the grass carp hemorrhage reovirus,简称GCHV,国际上也简称GCRV)引起的流行性广、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其结果往往造成大批量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在25~28℃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死亡率有时高达80%以上。近几年,湖北仙桃、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很多以草鱼为主的养殖区都普遍发生草鱼出血病,特别是2007年草鱼出血病显得尤为突出,损失极为惨重,给当地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作一简述,仅供生产实践作参考。

1 草鱼出血病类型

草鱼出血病是常见病毒性水生动物疾病,根据笔者下渔场的切身体会,草鱼出血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理症状基本可以公认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点状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丝鳃瓣失血严重,出现“白鳃”,有时伴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不糜烂,具有光泽,一般在较小(7~10cm)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二是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或块状出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出血,一般在较大(13cm以上)的草鱼种中比较多见;三是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太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在或大或小的草鱼种中都可遇见,这三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很多是三种症状同时出现,混杂在一起。草鱼出血病与其他暴发性出血病病源不同,草鱼出血病病源是病毒,暴发出血病病源是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尔森氏菌等,暴发性出血病是细菌性疾病,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肠壁弹性较差,无光泽,肠腔内有大量黄色粘液,肠腔内没有食物,草鱼出血病重点以预防为主,具体用法用量应视不同品种、不同体质、不同水质酌情掌握,并注意安全用药和休药期。

2 常规防治方法

2.1 控制环境

做好环境控制,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浓度为200mg/L的生石灰或浓度为10mg/L的漂白粉消毒,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进行水体全面消毒处理。

2.2 人工免疫预防

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人工免疫预防。

2.3 投喂药饵

2.3.1 “三黄粉” 投喂中草药药饵如“三黄粉”,每100kg鱼用药0.5kg、食盐0.5kg拌成药饵投喂预防,连喂10~15d或PV碘口服,每100kg鱼用PV碘20~50g,拌饵投喂,连喂10~15d。2.3.2 水花生、大蒜头 水花生、大蒜头和盐一起打成浆后,拌米糠做成药饵投喂5~7d,每天每50 kg草鱼用水花生4~5kg、大蒜头和盐各0.25kg、米糠1.5 kg。

2.3.3 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 每100kg鱼每天用0.5 k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及0.5kg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10d有效。

2.4 经验防治方法之金处方

外消:水鲜/氨净+一元笑/聚维酮碘+出血停或者鱼安+正离子铜+0.3~0.5mg/L

内服:出血克星+芪参免疫散+高稳Vc+肠炎清或者服尔康+穿梅三黄散+新肝宝+酶合电解多维。

草鱼出血病是由形态为70nm的球形颗粒,含有11个片段的双链RNA的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毒株。水产动物病毒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因此切断呼肠孤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治疗草鱼出血病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改水是防治草鱼出血病的关键,消除应激是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核心,减少药物的应急性刺激是防治草鱼出血病的前提条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外消内服同时进行,方能效果更佳,也就是先用水鲜或氨净全池泼洒。

再用一元笑或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在饵料中加入穿梅三黄散或氟苯尼考+芪参免疫散+新肝宝+高稳Vc,内服1~2个疗程,待病情稳定后继续用改水素或调水素或底改素进行改水调水,应坚持改水调水不动摇,加强巩固疗程,可以有效地防治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否则,水质不好的话,治疗过后草鱼出血病容易复发反弹,反而会加重病情恶化,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联系电话:0311-86044735

标签:;  ;  ;  ;  

草鱼出血类型及防治方法_草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