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吴立飞论文_吴立飞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吴立飞论文_吴立飞

吴立飞

浙江子城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对土木工程施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实际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所以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一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土木工程建筑质量达到标准质量要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及混凝土概述

1.1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是是指建造各类工程或设施的技术的统称,其中既包括了所有在地上或地下、水中或陆地的各种工程设施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桥梁、隧道、机场、供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又指对工程中所应用的材料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它所代表的既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体现,将社会所需的工程项目建造成功并加以使用,就是土木工程的最终实现。

1.2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一般是将砂石和水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用凝胶材料将两者混合并均匀搅拌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水泥制混合物。混凝土是人类发展土木工程至今所发现的抗压强度最好、耐久性最强的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2.1原材料易得、运输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

1.2.2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耐久性强、抗打击能力强,普通的人为破坏很难对其造成伤害。

1.2.3不易燃烧、导热性能差,具有良好的耐火性。

1.2.4混凝土在没有成型时是一种胶状凝结物,因此可塑性非常强,能够适用于各种结构的工程建设中。

1.2.5.当混凝土凝结后,一般在建筑工程中所形成的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将混凝土浇筑在钢筋上能够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钢筋的支撑能力和强度也会大大增强,因此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2、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的强度受原材料配比和后期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影响。混凝土在不同的土木工程结构中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砾石和水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不按照严格的比例混合混凝土,或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不当方法和施工工艺,浇注出的混凝土不能达到所需标准,土木工程就会存在质量问题。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完全振动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也及时的进行浇水,如果这些细节处理不当,前面的施工过程将被损毁。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将使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存在潜在的危机在未来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2.2混凝土产生裂缝土木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2.2.1水泥水化热的原因

水泥搅拌过程中,会出现水泥水化,水化将释放热量,土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混凝土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加上混凝土结构厚度相对较厚的部分,这将导致混凝土表面系数小,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将受到阻碍,并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扩大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差异,温差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不平衡,导致混凝土裂缝。

2.2.2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收缩的原因很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混凝土本身的原因造成混凝土出现收缩,这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中水泥会发生硬化,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水分的损失高达80%,只有20%的水分留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收缩的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本身会自我蒸发。第二点是,混凝土外加剂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现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采取高效减水剂的方式加速混凝土的流动,因为混凝土的流动对水泥收缩值的影响很大,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的收缩不会因为材料的变化改变,但干缩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值的影响较大;三是混凝土与矿物质混合产生收缩,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水泥添加一定量的硅灰,硅灰添加到一定程度造成混凝土出现收缩,,通过不断添加硅灰,收缩值增加,相对于硅灰粉煤灰和他是一样的,添加粉煤灰将导致增加收缩值。

2.2.3外界温度变化原因

土木工程建筑通常是户外建筑,所以受外界温度影响相对较大,室外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将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应力中、温度应力是引起的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越大,混凝土温度应力越大,温度应力过大自然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约束力也会对混凝土产生一些影响,首先在混凝土的面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非常大,建设一个大面积的混凝土将导致混凝土结构较厚,所以更容易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将变得越来越大,它将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导致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有一些内部约束力,这种内部约束力将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产生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将产生一定温度效率,导致裂缝。

3、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

3.1.1混凝土的配制

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来说,混凝土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将水泥、砂石及掺和料等混合一定比例的水进行搅拌。不同的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配制要求也存在不同,故而也会产生不同的配合比,而配合比必须基于多次试验来进行,从而保证用量的科学准确。同时,如果在配制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与实际要求的配合比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依然需要测定相应的搅拌用量,保证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就达到最佳配合比。

3.1.2混凝土的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投料量、投料时间、顺序等的不同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必须秉承适量原则,保证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搅拌成功。首先,要确定科学的搅拌制度,对用量、搅拌时间、投放顺序等都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规定搅拌最短时间。在搅拌过程中,砂浆的流失情况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应该严格控制砂浆的流失,并在投放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合比。最后,注意搅拌过程中的混凝土清洁,及时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之后才进行继续的搅拌,从而保证混凝土质地的均匀与强度。

3.2有效的控制温度应力

3.2.1加强浇筑温度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这就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在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时,应当选择在相对温度较低的天气下进行,避免高温作业。同时,在相对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应当采用相应的冷却手段进行冷却,并适时的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3.2.2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对混凝土的强制性降温

这就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的构造之前时,应当在混凝土内部先架设好相应的水管,利用向水管中释放冷水的方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

3.3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首先,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其根本就在于改变原材料的属性,促进原材料之间的高度融合。第一,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增加增强材料,如金属材料等,提升混凝土的抗压性和抗裂性。第二,科学制定混凝土材料的比例。在进行正式的配制之前,应该进行多次试验,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满足建筑所需。第三,在搅拌过程中,应该严格管理,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保证搅拌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其次,掺杂降低混凝土收缩程度的添加剂。在使用添加剂的过程中,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在对多次膨胀率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进行添加。同时,对于添加剂的选择应该始终以增加混凝土抗裂性为主要标准。最后,使用配筋。在选择配筋时应该注意选择直径或间距较小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本身并不存在配筋,因而整体来看其间也存在一些薄弱部分,这些部分对于建筑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些部分使用一些温度筋,从而巩固这一部分的质量,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4、结束语

土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作为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强度不够、混凝土结构裂缝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强化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也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从而推动土木工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积英,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2014(27).

[2]鲁志伟,韦小丹,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四川水泥,2015(1):345.

[3]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论文作者:吴立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吴立飞论文_吴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