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_张步伟

张步伟

梧州市苍梧县人民医院 骨科

543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双钢板和克氏针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行垂直双钢板治疗的患者为A组,39例行交叉克氏针治疗的患者为B组,通过随访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A组患者的石膏托外固定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B组患者优良率为89.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显著显著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克氏针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交叉克氏针

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严重的肘关节损伤,常表现为粉碎性骨折,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广泛撕裂,是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的肘部骨折[1]。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双钢板、克氏针等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双钢板和克氏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行垂直双钢板治疗的患者为A组,39例行交叉克氏针治疗的患者为B组。A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岁;B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岁。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垂直双钢板治疗 行全麻或者行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姿势,并将患肢轻置于胸前,术前备好止血带,从患肢后正中位置进行入路,并切开皮肤,注意保护患者游离尺神经。首先复位患者肱骨髁间的骨折,主要方法是用细克针将骨折复位处临时固定,从而将髁间骨折向髁上骨折转化,采用细克针临时固定髁上骨折和肱骨干复位,将内侧钢板固定于肱骨内的上脊梁上方,再于肱骨远端的后外侧方向,也就是于肱骨小头水平位置将外髁钢板固定于此处,固定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螺钉的方向,并及时整复髁部,由此避免螺钉落入鹰咀窝,或落入冠状窝,也可有效保护患者滑车关节,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若患者粉碎性骨折较为严重或钢板固定不牢固,将患肘弯曲并于90°位悬吊患肘部位[2]。术后引导患者适当屈伸并运动手指关节,有利于恢复前臂肌肉收缩功能,术后两周解除石膏或悬吊外固定,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前臂旋转功能。

1.2.2 交叉克氏针治疗 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体位同以上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患肢皮肤,采用克氏针对患者复位髁间骨折处进行撬拨,选用大小适合的克氏针将髁间粉碎性骨折向髁上骨折进行转化,髁上骨折的复位手法要正确,分别从内髁和外髁置入粗克氏针交叉固定髁上骨折,手术后进行石膏托外并于90°位固定屈肘,于4~6周后拆除石膏[3],进行适当的肘关节屈伸运动。

1.3 术后疗效指标 优:可伸肘至15°,屈肘130°,骨折痊愈;良:可伸肘至30°,屈肘120°,骨折痊愈;差:可伸肘至40°,屈肘小于90°,肘关节功可能无法恢复。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s 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在患者术后12~18个月的随访中,A组患者术后疗效优18例,良6例,优良率为92.3%,B组患者术后疗效优23例,良12例,优良率为89.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如下表1所示,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A组患者的石膏托外固定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困难,要恢复关节三角结构,重建肱骨内外侧柱及滑车的连续性,固定方法要稳定,术后患者要注意锻炼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骨关节发炎的几率,加快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4]。交叉克氏针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但如果固定不稳固会造成克氏针滑出并造成针尾位于皮下,从而引起疼痛,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肘功能的恢复。垂直双钢板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固定牢靠,患者可进行早期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双钢板固定适用于20岁以上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且拆除钢板时会加重患肢的损伤,钢板价格昂贵[5]。肘关节对制动的耐受力极差,是全身最易出现异位骨化的关节,为避免肘关节的粘连和僵直,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提高在于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B组患者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需石膏托外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患者需耐受长期而痛苦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才有望恢复正常;而A组患者大部分术后不需要石膏托外固定,3 d后即可行患侧肘关节功能锻炼,对于少部分粉碎严重患者,也仅需石膏托外固定2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而完全。因此,虽然交叉克氏针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经济情况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从肘关节功能恢复这一最关键的治疗目的比较,双钢板组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组。

综上所述,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显著显著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克氏针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立奇,蔡贤华. 闭合和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0(07):21-23.

[2]朱金荣,赵劲民,邓耀良,苏伟. 外侧钢板内侧克氏针在肱骨远端骨折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2(25):87-90.

[3]吴生平. 克氏针内固定与钢板结合螺钉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7(12):107.

[4]Korner J, Diederichs G, Arzdorf M,et al. 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methods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 versus conventional reconstruction paltes. J Orthop Trauma,2004,18(5):286-293.

[5]张铁华,刘继超. 平行钢板与单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1(10):1031-1032.

论文作者:张步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双钢板和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_张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