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间文本的摄影文学_文学论文

作为中间文本的摄影文学_文学论文

作为间性文本存在的摄影文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本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摄影文学作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已经得到文艺界和学术界的认同。《文艺报》这样一个在国内文艺界有很大影响的报纸,专门开辟《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推出了许多精美的摄影文学作品,同时对摄影文学这一新兴艺术样式,从美学和文艺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理论的探讨和阐释。《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十分重视对摄影文学的样式、形态和特征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导刊》每期都发表专门研究摄影文学的论文,艺术创作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步进行,边创作,边总结,边反思,这在中国其它文学艺术样式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导刊》对摄影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视,是一种发展摄影文学艺术的理性的自觉。这也是我国当代文学艺术走向现代性的一种理性自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流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人类需要文学艺术,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不少人还主张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它的存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表征。然而,美学、文艺理论这些对艺术活动及其物态化产物——具体艺术作品的理论阐释究竟有没有必要存在,人们的意见很不一致。但是按照马克思的上述说法,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人不仅有生命活动本身,而且还需要“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就是说,人之为人还需要把艺术这种生命活动作为理性意识的对象,加以反思、分析和判断,这才能充分地体现人的自由本质。如此看来,对摄影文学进行深入切实的理论研究,是摄影文学本身发展的应有之义。

不少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摄影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样式,作了许多精当分析。我在这里想补充的是,摄影和文学在现行的规范性艺术分类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态,而摄影文学则把艺术的两种不同门类结合在一起。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摄影文学而言,一般来说,在摄影文学这一整体艺术文本中,并置着具体的摄影文本和文学文本,它所进行的艺术生产方式的综合,是一种文本间性的综合,这种综合产生的摄影文学整体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这种典型的间性文本的出现,是新世纪艺术观念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认为,对摄影文学的研究,其重心可以放在对其间性文本的属性的研究上。周性文本是一种对话性文本。一个具体的摄影文学文本的内部,起码存在着一个摄影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对话性。

我对摄影文学的这种理解,来自20世纪文学理论的文本间性观念。文本间性(intertextual,也译为互文性)的概念是20世纪俄国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首先提出来的,这一观念使人们对一个艺术文本内部话语的对话性关系有了切实的认识。巴赫金认为,一切由言语构成的文本,内在地存在着话语之间的对话关系。他说:“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惊人之处,首先就在于语言的大类和细类异常纷繁复杂,而且每一类都表现得极为鲜明。明显占着优势的,是不同指向的双声语,尤其是形式内心对话关系的折射出来的他人语言,即暗辩体,带辩论色彩的自白体、隐蔽的对话体。”(《巴赫金全集》第5卷,第270-27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作品文本内在的对话关系,构成作品的复调结构。巴赫金从对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复调结构的分析,总结出任何一个作品文本都存在着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就是作品文本的文本间性。他揭示了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内部实际上都存在着独立的话语之间的对话结构,每一个独立的话语就是作品大文本中的小文本,这些小文本之间等值并列,在各自的陈述中与其它小文本发生特殊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就是文本间性的语义关系。作品的艺术魅力就来自文本内部小文本的对话关系。

巴赫金有关任何成功作品的文本都是文本间性的文本的思想,突破了古典美学关于作品“完美、封闭、僵化”结构的观念。法国理论家朱莉姬·克里斯特瓦借用巴赫金的这一概念,对文本间性作了深入分析。她说:“任何文本都位于若干文本的交汇点,它是这些文本的阐释、集中、浓缩、转移和深化。”(转引自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第247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克里斯特瓦对巴赫金文本间性理论发挥之处,在于她承袭罗兰·巴特等符号学理论,把社会一切事物,包括社会本身,都视为一种符号文本的存在。由此出发,在克里斯特瓦看来,一个艺术文本不仅内在地具有文本间性,而且与社会,社会中的各项不同事业,与其它种种艺术文本,包括作者本人以前的作品之间,总之,与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符号文本之间,都存在着外在而且广泛的文本间性。文本与文本之间,构成种种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的解析中,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间性的特殊语义。

可以说,巴赫金和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的思想,引起了现代文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在艺术批评中,深入发掘作品文本自身存在的内在和外在的话语对话关系,对作品文本,以及文学艺术样式的体裁特征,也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文本间性的思想,特别是使人们对现代综合性艺术中,处于其中的各种单独艺术门类的内在功能、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在电视剧里,文学、表演、美术、摄像等等独立的艺术样式在综合运用时,不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的关系,而是不同门类艺术文本相互之间的对话性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了整部电视剧的文本间性的结构,电视剧也就是一种间性文本。

由文本间性构成的间性文本的观念在现代艺术批评中,已经比较流行。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去看摄影文学的文本特征,也可以得到一种新的认识。摄影文学是摄影作品与文学作品的综合,这种综合在形态上,不像而今已经为公众所认同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构成混合的形态,这些综合艺术由于主要为演员所二度创作,许多独立的艺术门类因素被演员的表演所整合。比如作家写下的台词,本来是独立的文学文本,而由演员在表演中从口中唱出或说出,文学文本就被整合在演员的表演之中。而摄影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艺术,它的成型的艺术文本是由摄影照片和文学文字,在印刷文本上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一些人看了以后,不一定承认这是一种自身完整的综合艺术,而很有可能认为是照片配上文字的说明,或者是文字配上照片的提示。这种观点的出现,也并非完全荒唐,不可理喻。实际上,在过去的艺术分类研究中,文学文本同摄影这样的视觉艺术,判然划分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立性,被认为是各门艺术自身成熟的标志。德国的莱辛以其《拉奥孔》对诗与画的区分,而名声大振。

由于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符号,语言在许多艺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而成为其他艺术的附庸。歌曲的歌词,显然是文学中的诗歌,但是在演唱时,人们还是把它划归入音乐之中。在对音乐的研究中,特别是流行音乐的研究中,人们同时研究了歌词。而目前还没有把歌词的研究,纳入文学批评的范围。当然,古代的乐府、词、曲,都曾经是歌词,但是也是在人们不再唱这些乐府、词、曲时,才有其文学的独立地位。中国画的画家,在画作完成以后,往往在画面的空白处题写诗句或文句,但是这种题写的诗文,本身似乎成为中国画的一个有机部分,也从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

摄影照片与文学文字在印刷文本上的整体排印,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命名为摄影文学,而使之成为一种新兴文体,新兴艺术样式,必须在文本间性观念中,才能在理论上成立。也就是说,只有在现代文本间性理论指导下,把摄影文学看作为一种间性文本,摄影文学的整体文体性,才有可能成立,才具有合法性。

间性文本是现代社会、艺术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任何艺术、文学的结构都处于社会整体这一总的文本之中。各种不同的独立文本都在相互对话,相互各种间性文本,共同“解读历史并置身历史之中”(克里斯特瓦语)。间性文本的观念,在艺术分类、文体分类上,呈现出一种新的综合走向。事实上,在近代艺术分类上确立的不同艺术门类,有精确分化的深刻性,但是同时又存在着单一、片面的局限。在当代世俗化的生活中,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已经从精确分化,走向粗放综合。特别是在因特网上,声音、图画、文字经常同时出现,平等排列。这种听觉、视觉形象与理性文字,构成并列文本的间性文本现象,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在这个时候,把视觉的摄影照片和文学的文字文本,并列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综合文本的审美时机,已经出现。所以,摄影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或艺术样式,以一种间性文本方式获得合法性。

我认为,在摄影文学的引领下,在新世纪将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间性文本,这一艺术景观将可能突破传统美学的艺术分类观念,使人们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全面开发自身的身体潜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标签:;  ;  ;  ;  ;  ;  

作为中间文本的摄影文学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