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螺旋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立体成形

船用螺旋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立体成形

路慧彪[1]2000年在《船用螺旋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立体成形》文中研究指明这篇论文是关于船用螺旋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 船舶推进器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船用螺旋桨是船舶最重要的推进器。但是,直到现在,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和绘制仍然是很困难的。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普遍适用的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和绘图方法。 本论文以计算机为手段,提供了一种对于有限叶船用螺旋桨的图谱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同时,用参数化程序实现了船用螺旋桨的自动绘制。在论文的最后完成了船用螺旋桨计算机立体模型的建立和动画效果的处理。

孙娜[2]2010年在《船用螺旋桨的曲面造型及加工仿真研究》文中指出螺旋桨作为飞机、轮船等运载工具中的核心零件,是一类典型的复杂曲面零件。它的设计与制造精度直接影响着装备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船舶、机车等领域对螺旋桨的转速和设计制造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国内对于螺旋桨的设计与制造主要是引进国外高档的专用软件和五轴数控机床。国外的螺旋桨加工专用软件一般价格比较昂贵,而且该软件为一封闭的系统,其中的核心技术无法获得。因此,开展基于商业软件的螺旋桨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螺旋桨为对象,主要研究了螺旋桨设计、刀具路径规划、数控加工代码生成、特殊类型五轴机床后处理等技术内容。主要工作包括:结合螺旋桨结构特点及Pro/E功能特点,提出了一种螺旋桨桨叶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Pro/E软件的曲线创建、缠绕及曲面创建合并等工具,实现直观的建模,摒弃了传统繁琐的三维坐标变换,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原始设计数据进行检查,及时修正数据错误,可快速得到螺旋桨桨叶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螺旋桨的几何结构特点、加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叶轮的粗、精加工刀具轨迹。在粗加工方面,提出了用三轴加工代替五轴加工的方法,提升了加工效率;在精加工方面,借助UG/CAM强大功能,实现了叶片、轮毂等自由曲面的精密加工。开发了适合特殊类型五轴数控机床的后处理程序。本文的研究实现了螺旋桨的高效高精度五轴数控加工,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同时,对于其它复杂曲面类零件的五轴加工亦有参考价值。

佚名[3]1998年在《船舶工程》文中研究指明U66 9801138船舶工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刊〕/陈金海//江南集团技术一1997,(1)一l~2 从未来几年国内外船舶市场面临购新船和更新船高峰看,船舶工业是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行业,可能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进程中,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

佚名[4]2002年在《国际标准(ISO)题录(2002年版[下])》文中研究表明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本刊用两期连载《国际标准(ISO)题录》。题录截止于2001年12月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收集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全部标准。本刊同时发行《国际标准(ISO)题录2002年版》专刊,内容增加了标准顺序号与分类号对照表。定价150.00元。本刊同时为读者提供题录中刊载的标准文本(全文)服务。请需要的读者按本刊地址或电话与主编室联系。

佚名[5]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上)》文中研究表明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已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审查部备案的行业标准,本刊用两期连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本刊同时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专刊,定价200.00元(电子版100.00元)。本刊同时为读者提供题录中刊载的标准文本(全文)服务。请需要的读者按本刊地址或电话与主编室联系。

曾鸿[6]2011年在《视景仿真技术在轮机模拟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航海教育领域,船舶轮机模拟器已成为轮机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轮机模拟器仿真方式多为半物理仿真或二维软件界面仿真。仿真系统较抽象和专业化,在应用中缺乏动态展示,难以看到机舱真实画面。虚拟现实技术为弥补轮机模拟器视景的缺失提供了手段,但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是基于商业化三维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没有涉及视景系统的相关理论。本文研究了视景的生成与交互原理,并实现了一个高品质的轮机视景仿真系统。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调距桨船舶机舱的几何模型并将光照与特效计算应用于场景的实时渲染。给出了机舱场景建模的方法、流程与技巧,建立了考虑衰减的局部光照模型,研究了环境映射、凹凸映射的特效原理。利用图形处理器的最新特性,用着色器实现了光照模型与特效,模拟出了机舱设备表面的各种材质,提升了场景渲染的实时性和灵活性。(2)改进了路径规划算法使之可用于虚拟机舱的自动漫游,对视景系统中的漫游摄像机控制、三维拾取和行为建模等人机交互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予以实现。改进了路图骨架节点的数据结构,加入最大自由圆半径用于安全性的判断。使用A*算法做全局路径搜索,基于可见性原理对搜索结果进行优化。设计了虚拟力用于角色自动漫游过程中的实时引导、避障与平滑。实现了各种漫游模式下的摄像机控制,改进了三维拾取操作的有效性,建立了交互点的行为模型。(3)搭建了基于多通道立体投影的轮机模拟器视景仿真环境,实现了多通道投影图像的几何校正与边缘融合。提出使用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投影图像的边缘融合,改善了画面的融合效果。编程实现了双目立体成像算法并总结了影响立体效果的因素。(4)建立并改进了调距桨船舶的船机桨数学模型,在视景系统中实现了船舶推进系统的可视化仿真。通过对柴油机燃烧模型参数的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式取代插值法计算参数,提高了变工况下柴油机模型的准确性与通用性。在可视化仿真环境中实现了推进系统的虚拟操纵与三维监控。

吴大中[7]2007年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非线性误差控制及后置处理》文中指出本文将针对国家急需突破的重要战略装备制造能力落后的现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开展针对复杂自由曲面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针对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国防装备等领域的大型整体薄壁零件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难题,如:零件结构复杂,极易发生干涉;毛坯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切削性能引起的材料难加工;五轴联动数控加工的线性插补与五轴联动数控加工的非线性运动不匹配所导致的非线性误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针对大型薄壁零件,如航空整体叶轮、涡轮叶片、船用螺旋桨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工艺规划。包括针对难加工材料的切削特性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刀具轨迹生成方法,以达到高效、高精密、高可靠性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2.针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身的结构特点,进行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运动链的分析和数学建模,开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专用后置处理系统。3.分析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所特有的非线性误差的产生原理,根据微分几何理论,建立五轴联动数控加工非线性误差的数学模型、工程简化模型及非线性误差控制策略。4.采用将非线性误差控制算法嵌入后置处理系统的技术路线,优化数控加工程序,减少非线性误差,提高五轴联动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项目“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高档数控设备开发”中得到成功应用。

佚名[8]2002年在《船舶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U弱200202115般拍工业应对入世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刊〕/曹惠芬刀船舶经济贸易一2001,(5)一10~13 入世后,我国船舶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是: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获得市场竞争的制度优势;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船舶工业的竞争实力;3、加大企业

李哲林[9]2013年在《基于CCD的长轴类高温大锻件三维尺寸测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轴类大锻件是制造重大装备大型关键零部件的基础,轴向尺寸较大的锻件都采用自由锻的方法锻造,但自由锻加工时锻件尺寸精度难以控制,需要保留较大余量。目前国内大部分锻造企业采用人工测量方法来获得锻件尺寸,存在危险大、测量参数少等问题。基于CCD视觉技术的测量方法可实现快速、非接触、多参数和高精度测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高温锻件具有辐射度大且变化大等特点,导致CCD采集高温锻件图像、获取图像上特征、图像匹配及三维结构重构等关键技术需要解决。本文对CCD图像测量高温长轴类锻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高温锻件体发射大量的热辐射和成形过程中温度变化大,分析高温锻件辐射出射度与波长和温度的关系,研究了一种基于基色灰度的自适应曝光模型,获得灰度值稳定的单基色灰度图像;然后分析了图像中噪声的特点,并对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算法的滤波特性进行研究,对图像降噪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先用中值滤波消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然后用高斯滤波降低随机噪声的组合滤波算法,使得图像信噪比PSNR值明显提升。(2)为从图像中分割出锻件目标,分析高温图像中三种基色灰度的规律,分别对图像区域特征和边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温度区域中基色灰度具有明显比例相关性特点,提出采用红色与蓝色灰度比做为动态相对阈值识别目标和背景;研究高温锻件图像中锻件边缘的灰度变化规律,采用ANSYS对高温锻件边缘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用高温区灰度平均值作为边缘分割阈值;研究了基于亚像素插值方法的边缘提取算法,可有效提高远距离采集的锻件图像的分割精度。(3)分析双目视觉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种针对轴类锻件测量的摄像机上下布置模式测量系统,并建立竖直外极线双目测量系统的空间模型,设计大场景用标定板,标定出了两个摄像机的内参数矩阵;通过计算两个CCD的空间位置,得出上下摄像头空间平移和旋转关系,建立外极线约束方程,并采用极线校正方法对采集的双目图像进行校正,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系统的可行性。(4)为解决高温锻件图像上特征匹配的问题,分析了轴类锻件成型过程中结构形状的变化特点及图像内部特征;研究了基于锻件截面线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提取截面线的灰度分布曲线上局部极大值作为特征点,建立了有效的稀疏特征矩阵;提出结合外极线约束,通过欧式距离对两幅图像中的对应扫描线上稀疏特征点进行匹配,可得到特征点匹配矩阵,并求解出两幅图像的匹配点的视差矩阵。(5)高温锻件三维重构和测量是本研究的目标。研究从截面线上空间离散点拟合圆及锻件中心线拟合方法,并研究了锻件三维模型重构和坐标系转换算法;在锻造车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高温锻件测量系统无结构光或激光测距仪等辅助器件,同样可以从高温锻件图像重构出锻件三维图形,且测量精度和速度指标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还设计研制了一套双目测量系统和开发了一套锻件尺寸测量软件,可实时监控测量结果,对比锻件的测量重构模型和理论模型的差异。

佚名[10]2001年在《英国标准(BS)题录(下)》文中提出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英国国家标准(BS)及欧洲标准(EN),本刊用两期连载英国国家标准(BS标准)题录,题录按中国国家分类法排列,内容包括:英国国家标准(BS),英国等同采用的ISO标准(BS/ISO标准)和IEC标准(BS/IEC标准)以及欧洲标准(BS/EN标准)全部标准近2万条。该题录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信息加工部提供。读者如需题录中的标准原件可按本刊地址与主编室联系。

参考文献:

[1]. 船用螺旋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立体成形[D]. 路慧彪.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船用螺旋桨的曲面造型及加工仿真研究[D]. 孙娜. 大连交通大学. 2010

[3]. 船舶工程[J]. 佚名. 水路运输文摘. 1998

[4]. 国际标准(ISO)题录(2002年版[下])[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上)[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2

[6]. 视景仿真技术在轮机模拟器中的应用研究[D]. 曾鸿.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7]. 五轴联动数控加工非线性误差控制及后置处理[D]. 吴大中.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8]. 船舶工程[J]. 佚名. 水路运输文摘. 2002

[9]. 基于CCD的长轴类高温大锻件三维尺寸测量的研究[D]. 李哲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10]. 英国标准(BS)题录(下)[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1

标签:;  ;  ;  ;  ;  ;  

船用螺旋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立体成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