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时间窗及疗效论文_朱健

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时间窗及疗效论文_朱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二科 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时间窗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6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均给予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并开展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FIM评分为(92.76±1.89)分,术后6个月为(96.37±3.83)分,同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于细胞移植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后遗症,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后遗症;神经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

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甚至长期昏迷呈植物人生存[1]。作者使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患者,观察改善脑出血患者后遗症的效果,评价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情况

本组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并接受随访至少6个月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41岁,末次发病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为1~16年,平均为3.4年。本组患者为基底节出血后脑软化,左侧病灶7例,右侧病灶9例。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10例伴有肌张力障碍,8例患者伴有失语。

1.2 手术方法

NSC取自健康孕妇8~10w孕龄自然流产的胎儿,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移植,选取病灶侧基底节区作为移植靶点。在局麻状态下,颅骨钻孔,插入穿刺针,应用微量泵,将事先制备的NSC(3×107,共0.3ml)缓慢注入靶点。植入NSC前,先存靶区注入地塞米松3mg,约0.3ml。提供流产胎儿的志愿者和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者均填写知情同意书。按照手术常规,应用头孢曲松钠2g/d静滴2~4d,地塞米松10mg/d,静滴3~5d。

1.3 功能测评

采用国际公认的功能独它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进行功能性评分,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定。每个项目需评价2个或2个以上的活动或项目,总共18个小项。为7分法,1为完全依赖,7为完全独立,分值越高表示功能独立性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应用SPSS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出血、颅内感染及颅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6例术后2~4d出现低热(<38℃),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平均术后出院时间为5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81.25%(13例/16例),本组16例术前FIM评分平均为90.21±2.32,术后1个月为92.76±1.89,术后6个月平均为96.37±3.83,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6个月后FIM评分高于1个月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2]。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0/1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0万人,约1/3的患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其中脑出虹患者占伞部卒中患者的21%~48%,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30%~50%,超过30%的存活者遗留功能缺损[3]。脑出血严币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发病后患者智力、语言障碍与肢体残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和医学难题[4]。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侧支循环的建立、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肿的吸收、血管再通等)外,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5]。因此对脑出血患者,除积极抢救受损的脑组织、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外,还要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和重构作用。

本组16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移植治疗,无明湿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无病情加重者。本研究选择病灶侧基底节区附近为靶点,因为基底节区在本组患者中均受到损害,并形成局灶性脑软化灶,而它正好参与了肢体的运动感觉等功能,包括肌张力的调节、肌力的控制。经颅直接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基底节区,术后可直接显示出肌力与肌张力的改善,为进一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手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81.25%(13例/16例),3例术后效果不明显,但也未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显示本手术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的独立性功能评测是一种评定残疾严重程度和功能进步的量表,它反映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自理和运动方面的残疾,同时反映了其认知上与社会交往上的残疾,较单纯应用肌力和肌张力评价更有临床意义,是当前同际上通用的一种残疾评价方法。本组部分患者在移植术后1w即有自觉症状的改善,表现为肢体肌张力改善与肌力的轻度提高,这可能与移植入脑内神经营养因子有关,或者与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分泌某些因子、启动了宿主NSC的修复有关,而非神经干细胞的替代作用。术后6个月随防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较1月时明显,术后FIM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些进步可能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发挥细胞替代作用有关。6个月的结果表明本移植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当然远期疗效、副作用等还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后遗症,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何芳,叶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79.

[2]陈岩,张华霖,牟广隆,等.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疗效分析[J].河南中医,2013,33(B10):78.

[3]何芳,张燕华,辜丽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二例[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0,88(3):49.

[4]周静,吕文红.高压氧配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863-864.

[5]刘士东,宁佩佩,张庆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2):1908-1909.

论文作者:朱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3

标签:;  ;  ;  ;  ;  ;  ;  ;  

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时间窗及疗效论文_朱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