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论文_覃美玲

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论文_覃美玲

摘要: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生物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性

一、珍爱生命教育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因此,教学中渗透生态危机教育,树立生态忧患意识?激发学生居安思危,我在讲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 。如在《用药与急救》一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习,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让学生明白“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以及乱服用安定片、卡洛因、抗生素、安眠药等存在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自我保健和帮助他人,减少对生命的伤害。并利用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中国机长》,进一步强化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思想。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初中生物钟,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不占明显地位,这就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情感教育,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内容中,利用小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插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他为中国、世界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学习《生物的分类》时,介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名著,李时珍对植物分类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奈要早一个半世纪。通过各种事例激励学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学知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就是在教学生如何通过努力去战胜挫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各种层次的学生接受一下挫折的磨炼。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插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观看、讨论,最后总结小蝌蚪在寻找途中遇到困难不屈服,坚持向前,在寻找过程中,看到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又如,在讲授蝴蝶的变态发育时,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不起眼的毛毛虫要蜕变成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必须经过无声的蛹化和艰难的破蛹而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以及获得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财富,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

四、走出课堂,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生物活动课和生物主题活动。比如:在讲“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分组来到了校园,展开调查活动,学生观察到校园里的花花草草,蝶舞莺飞,感受到校园的美好,爱校之情油然而生。例如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组织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分别到到植物稀少沙地、森林走一走,坐一坐,充分体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并表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人与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生物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五、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来自父母和社会的一切无私给予,随着一味追求高分,我们的感恩教育淡化了、缺失了,不少孩子不知感恩父母、不知感恩老师、不知感恩他人,更不知感恩社会,在学习“人的生殖系统”一课时,讲到在怀孕期间母亲的生理负担加重时,我要求学生们将书包(内装10斤左右的书本)挂在胸前一上午,做什么事情也不许摘下来,有些学生过了一两节课就受不了了,让学生感悟到妈妈怀孕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接着安排学生观看音像资料VCD“母亲在分娩时的真实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母亲在分娩时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新生命带到人间。体验到了父母生育的艰难和不易,学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之情。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认同感,让情感发生共呜。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深化学生的感恩心理。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潜心挖掘教材和生活中教育和德育德契合点,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建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杨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63-64.

论文作者:覃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论文_覃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