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焰红

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焰红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附属儿童医院 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目的:对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取86份粪便标本。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等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情况等。结果:三种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病毒病原体、患儿年龄段分布等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肠道腺病毒居次席,且病毒感染类型和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联系,与患儿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腹泻;儿童;病毒检验;结果

腹泻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多种因素诱发的消化道综合征,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典型特征。儿童因消化系统不成熟、身体免疫功能较弱,肠道菌群失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产生腹泻症状。引起腹泻的病因主要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种,近年来在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对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在3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2.41±0.37)岁,病程为3d~1个月,平均病程为(1.02±0.35)周。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4h内腹泻的次数≧3次;大便性状多呈水样便。所选腹泻儿童在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样本收集与保存 患儿发生腹泻时,尽量在1d之内收集患儿的粪便作为样本,样本量在200~400mg左右,将样本存放于干净、无菌的容器之中,于-20 ℃冰箱内放置。对样本进行检验前,需将冷冻粪便样本实施充分解冻处理,使样本恢复至常温后进行检验。

1.2.2检验方法 样本检测前,先将患儿粪便样本、试剂盒内的稀释缓冲液、试剂以及检测卡恢复至20℃-25℃室温,选择适当位置进行检验,避开阳光照射。将稀释缓冲液1mL加进试管,然后提取粪便样本:如果粪便样本为固态状,则取50~100 mg加入试管;如果粪便样本呈液态状,则采用试剂盒内吸管吸取≈100μL加入试管。同时把样本、稀释缓冲液充分混匀,进行沉淀约5min,选取上清液于另外干净无菌的试管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出样本检测卡,水平状放置,垂直收集管滴加数滴(3~5滴)于测试卡的样品位置中,等待10~20 min,后读取检测结果。

1.3检验标准

仔细查看反应窗“C”标记处与“T”标记处是否出现检测线。①如果10min内,两个标记处同时呈现蓝色条带,则结果为阳性;②如果10min内,“C”标记处有蓝色条带出现,“T”标记处尚未出现,则结果为阴性;③10 min 内,“C”、“T”标记处均未产生蓝色条带,则表示检验的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1次检验。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t、χ2检验,P<0.05,对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种病毒感染率对比

经过检测对比,轮状病毒感染患儿48例,感染率为率55.8%;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21例,感染率为24.4%;诺如病毒感染患儿14例,感染率为16.3%;混合感染患儿3例,感染率为3.5%。

2.2各年龄段患儿病毒病原体的分布

分别对三种病毒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于6~24个月患儿,人数为33例,占比为68.8%。6个月内感染患儿人数有5例,占比为10.4%,大于24个月的感染患儿人数10例,占比为20.8%;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于23个月内患儿,人数为16例,占比为76.2%,大于23个月感染患儿人数4例,占比为19.0%;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于23 个月以患儿,人数为11例,占比为78.6%,大于23个月感染患儿人数为3例,占比为21.4%。

3讨论

腹泻是临床中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儿童腹泻通常由感染引起,常见的肠道感染如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以及诺如病毒等。当前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腹泻患儿表现为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由于病毒入侵患儿机体,进入胃肠道,于小肠绒毛顶部柱状上皮细胞着位,病毒进行复制,并对柱状上皮细胞进行作用后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对小肠黏膜功能形成破坏,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大幅降低,在患者肠腔内形成肠液,从而表现为腹泻症状。患者机体免疫力强弱、感染病毒量以及病毒侵袭能力都是病毒感染能否引发腹泻症状的重要因素。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55.8%,轮状病毒是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肠道腺病毒居次席,感染率为24.4%,是儿童腹泻病毒感染的第二大致病病原体;除此之外,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于6~24个月患儿,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于23个月以内患儿,表明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儿实际年龄考虑患病的可能性。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呈散发,由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发病较急,发病时通常会伴有体温升高、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其典型特征为: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多数呈稀释水状,蛋花样或黄色水样外观,无恶臭味。轮状病毒性肠炎多数于3~7d内病情就会好转。在临床治疗中,病毒性肠炎治疗有效药物仍然较少,应加强家长或儿童的疾病预防观念,降低疾病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邱学勋.156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5)

[2]贺岩.腹泻幼儿患者轮状病毒临床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36)

[3]方鹤松.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 2001(06)

[4]洪万胜,廖晓伟,等.瑞安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监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5(01)

论文作者:李焰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焰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