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曾迟影

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曾迟影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在青春时代努力奋斗,勇于担当重任,做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同时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正因为此,思政教育才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思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讲述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内涵,随后从现状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探讨了新时期两者的整合,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整合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能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大问题,还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整合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势在必行。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互利互赢,互推互进,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不忘初心,推动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

一、内涵及意义

思政教育,顾名思义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教育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帮助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就业指导教育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实现两者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二、现状及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日益突显,中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每年不断扩招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也急剧增加,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式

严峻的就业形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形成:一是不断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但是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加剧而增加,加上往年还未就业的往届生,导致了高校就业率一直停滞不前。二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侧重于对211或985等知名学校的招聘,这让大批的一般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相当于失业”的尴尬处境。三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机械化的广泛运用,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形式面临严峻挑战[1]。

(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重视程度不够

就业指导课是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开办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而实现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的目的。但是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课程,对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认识不足,导致出现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课形如虚设。

(三)就业指导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专业指导的课程,是很有针对性的一门课程。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都是有其他课程的老师代为指导,缺乏专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思政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就业实际,运用专业就业理念指导毕业生。如果就业指导老师由辅导员甚至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无论是专业程度、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会大打折扣,极大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就业指导主要是解决就业理念错误,匮乏的就业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指导效果差强人意,就会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显得手足无措。

三、就业指导结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时代的到来,加之全球经济化的加速运行,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到迅猛发展,也对新招聘的人员有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从原来的专业能力转变为注重品行、基础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为提高就业率,我国根据当代的就业形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大学生毕业后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实现全面、系统、综合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2]。

面对物欲横飞的社会环境,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对就业取向显得越发功利化,把工资福利的高低作为就业成功的衡量标准,从而造就了一批道德理想素质低下的高能力人员。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式,思政教育对就业指导的作用就显很必要。通过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的整合,在无形当中教育给学生正确的就业能力和择业方式,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及职业操守,使得就业形式趋于系统、全面、专业及人文化。

四、如何让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完美结合

通过思政教育课及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逐步渗透就业指导内容,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浮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分阶段、分层次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及人生价值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除基本的业务知识外,正确的就业目的和道德操守。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开发自我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对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做才有意义,如何才可以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3]。

就目前形势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溺爱,导致了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心理素质不足,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缺乏较强的承受能力。工作后难以与朋友、同事、领导融洽相处,面对挫折和困难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面对挫折困难,导致心里崩溃而走上绝路。通过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缓解心里压力,使毕业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心里承受能力。

五、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学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其影响着人们的择业和就业方向,以及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所以实现两者的整合,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晶晶.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研究[J].长江丛刊,2017(26):225-225.

[2]叶晋利.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究[J].现代交际,2017(19):135-135.

[3]罗旭.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党史博采(理论),2016(7):61-62.

作者简介:曾迟影(1989.10—),女,汉,四川金堂人,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曾迟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曾迟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